1955年9月27日全国大授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由毛主席亲自出面,为曾经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将士们授勋。
因为太过于重大,所以早在授勋之前,就发布了相应的规定,避免授勋时出现意外。
在规定中,有一条则是要求参加授勋仪式的将士,必须注重仪容仪表,衣冠整洁不能有胡子。这个要求合情合理。
因为当时这个事情是全国报道,而授勋的将士大多都是男性,如果一个个都是留着胡子,邋里邋遢,未免太过于影响形象。
对此,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不就是刮胡子嘛,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枪林弹雨都走过来了,还在意这个?
但有一个人却是一个例外,他叫蒋维平,在授勋名单出来后,他被授予中校军衔,77岁的他,是当时中校授勋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
蒋维平虽然77岁了,但依旧精神抖擞,看起来没有一点老气,长长的胡子更显得精神,于是他向相关部门说明了这个请求,看能不能不刮胡子。
蒋维平的请求很快就传到了毛主席这里,本来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但在听到是蒋维平后,毛主席笑了一下:
“他啊?那就开个特例吧,给他说下,不用刮胡子喽”
于是在1955年授勋时,可以看到在一众军官中,有一位长胡子的老人站在其中,虽然年龄比大多数人都要大,但他的精神却是一点都不差。
为何毛主席在听到是蒋维平后,愿意给他开特例?他有何传奇经历?
蒋维平照片
人老心不老,60岁入党参军
人老心不老
1878年,蒋维平出生于河北房山县石楼村,此时封建社会尚存,蒋维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做过学徒,当过长工。
20岁时,眼看外国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蒋维平毅然参军,当时国内共产党和国民党还远没有成型,于是他加入到了李鸿章的军队中。
很快蒋维平就明白,在这样的地方,是没有出路的,要想改变现状,只有推翻封建社会,只有铲除了这颗毒瘤,国家才会强大,人民才会站起来。
随后,他离开了李鸿章的部队,后在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军队中从军,虽然出身平民,但蒋维平志向远大,且心怀国家,在北洋军中,他曾担任过副团长。
北洋军
此时的蒋维平正值壮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北洋军中,他再次感受到了迷茫,最终心灰意冷的蒋维平选择离开部队,回到老家石楼村种地学医。
1930年蒋维平回到家乡,此时的他已经52岁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的余生就会在老家度过,毕竟年龄也不算小了,再上战场也基本不可能了。
蒋维平也是这么想的,在老家这段时间,他安心种地学医,就指望下半生可以有个吃饭的本事,但他自己都不知道,他心中的热血,从未熄灭。
蒋维平纪念雕像
60岁入党参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上下激起了抗日热潮,纷纷上街游行,要打跑侵略者,将日本人赶出大陆。
虽然身在小山村之中,但并不意味着消息传不到这里,当蒋维平听到这个消息后,59岁的蒋维平再次离开家乡,投身到抗日斗争当中。
因为此前曾在北洋军中担任副团长,因此在投身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第三师后,他委任管马处主任委员,虽然是在后方,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人,都是有血性的,无关年龄大小。
没曾想,还没等抗战结束,这支军队便宣布解散,多次参军又多次返回,这样的经历,恐怕放在其他人身上,心中早已没有了热情。
蒋维平此时也确实心灰意冷,他仅仅是想找到一个真真正正为国家为人民的部队,可多次从军,但就是不如他所愿,这谁能接受?
老兵照片,并非蒋维平
再次返回家乡后,蒋维平直接在当地开了一个药店,凭借着曾经学习的一些医学常识,他凭借着药店维持生计。
蒋维平的人生就这样结束了吗?远远不是,60岁,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终点,但对一些人来说,也可能是起点,蒋维平便是后者,年龄对他而言,并不能阻挡爱国。
1938年2月,八路军第120师359旅路过房山县,此时的蒋维平已经60岁了,花甲之年,这位老人再度踏上抗日的征途。
同年5月,蒋维平带上自己的养子,将家中售卖的全部药品给包裹起来,在日军的重重封锁下,一路有惊无险的来到了当地八路军驻扎地。
看着这位年过60的老人,战士们没有嘲笑,只有尊敬,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任谁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位老人,竟然在花甲之年,还心存热血,心系抗日!
考虑到蒋维平的年龄,再加上这如同及时雨一般的药品,同月蒋维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房良县九区救国会主任。
60岁,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是结束,但对于蒋维平来讲,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蒋维平照片
爱骂人、脾气暴:面冷心热,救死扶伤
爱骂人、脾气暴
此后军中就出现了这么一个老头,脾气暴,喜欢骂人,被他骂到的人,还不敢吭声,这个老人便是60岁参军的蒋维平。
大家都知道蒋老头虽然脾气不好,但却是面冷心热,对伤员和群众从不发脾气,有时候伤员的身体出现营养不良,还都是他自掏腰包买下营养品。
最关键的是在他的手下,不知道救活了多少战士,面对这样的老人,谁敢不服气?
当时为了打击我军,日军全面封锁了市场,别说是西药,就是中药也都被严格把控,这样一来,我军战士一旦受伤,因为没有药物治疗,往往会越来越严重。
看着日军的行径,蒋维平骂了一句,然后不顾高山险境,直接进入到深山当中,虽然日军控制了药店,但他们总不可能控制山上的药材,蒋维平正是要采集山上的草药。
奔走之下,在有效的条件中,蒋维平在民间收集了300多种药方,然后根据药方上的配方,为战士们研制草药,在他的努力下,一批又一批的八路军战士成功康复出院。
面冷心热,救死扶伤
1941年,蒋维平所在的部队进驻陕西省米脂县,当时条件困难,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战士都在路途中病倒,就算没有生病,战斗力也大大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蒋维平再度带上健康的战士外出寻找药物,当时疮疖横行,蒋维平的药膏有奇招,他用蜂蜜和猪油熬成药膏,专治疮疖。
在米脂县这段时间,蒋维平还救下了一个小姑娘,当时他正好在外面寻找药材,路过一处地主家时,跟里面的小丫鬟聊了几句。
他这才知道,小姑娘是河北人,因为逃难来到了陕西这里,走投无路下做了丫鬟,每天在地主家不是被打就是被骂,生活非常不好。
本就是老乡,再加上对方的经历,这让年过六旬的蒋维平如何都做不到视而不见,当时他的津贴是12斗小米,为了将丫鬟赎出来,这刚到手的小米就被他交给了地主。
因为没有地方去,女孩就跟着蒋维平来到了部队当中,此后在卫生队里面打杂,后来跟营中的一个干部结了婚,这一切都要得益于蒋维平的帮助。
八路军干部结婚,电视剧剧照
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
1943年,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下,毛主席提倡要自给自足,不依靠外界的力量来形成抗衡。
此时的蒋维平已经65岁了,但看起来没有一点60多岁的样子,不仅如此,他还担任一农场的场长,不顾年迈直接下地干活,以此来带动其他人。
在他的管理下,所在农场开荒400多亩,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由,还上缴公粮将近3万公斤!
也因为他的努力,所在农场被评为第359旅第一模范农场,1943年,被评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
陕甘宁边区的解放军,都知道了部队中有一位老人,虽然65岁,但干劲比年轻人还要大得多,令不少人自愧不如。
也正是蒋维平的多次优秀表现,毛主席也注意到了他,尤其是在得知他的经历后,更是对他敬佩有加。
20岁参军,因投国无路返回家中,60岁举家抗日,成为共产党后,救活无数战士,这样的人,怎能不值得敬佩。
1946年,在清风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中,作为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的蒋维平,再次成为大家的焦点。
在遍地就是炮火的情况下,他亲自带领医护人员,去前线救治伤员,后期经过计算,当时救治伤员达到1200余人!
网络配图
77岁授衔,毛主席为其专开特例
1955年全国大授勋,在名单出来后,蒋维平内心久久不能平复,没错,他的名字也正在其中,并且还是中校军衔。
这一刻,他的内心无疑是激动的,要说参军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军衔,但授勋却是对将士的最大认可,很显然,蒋维平的事迹,大家都看在眼中记在心中。
但看到授衔时的一条规定,却犯了难,有一条规定是要在当天刮胡子,蒋维平的胡子不算短,还是刻意留的结果,这让他看起来精神一些。
于是他就找到了相关部门,诉说了自己这个请求,如果组织上真的不同意留胡子,那么他刮了就是。
等消息传到毛主席耳边时,他很快就想起了这个60岁参军,70多岁还不愿退休的老人,如今面对这样的请求,毛主席同意了。
蒋维平照片
英雄永垂不朽
而这一切,都是蒋维平用自己的经历所换取来的,在国家遭到苦难时,他挺身而出,一生都在为之而奋斗,从不曾停歇。
先后参军四次,哪怕每次都心灰意冷,但又很快振作起来,哪怕年过六十,但依旧不能阻挡他爱国的脚步。
尽管身子骨不如从前,不能上阵杀敌,但他却用另一种方式,来跟敌人对抗,经过他治疗痊愈的战士,成千上万。
如果英雄有名字,那么一定有蒋维平,他真正意义上向我们展现了,什么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英雄虽逝,但精神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