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随着娘子关战斗的日渐升级,国民党军队在娘子关渐渐不敌日军,再加上日军的持续增援,如果国民党军队得不到有效增援,那么战略重地娘子关必将失守。
娘子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除了是一处必争的战略重地外,如果娘子关战斗不能打败日军,那么必然增长敌人威风,因为此前日军部队连续拿下多座城市,此时士气正振。
而国民党部队中的曾万钟部正被敌人包围,就在旧关以南,如果日军持续增援,那么他们将必然全军覆没。
面对这一情况,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亲自带兵进入平定地区,一方面是为了打击日军,另一方面则是拦截前来支援的敌人。
只要将敌人的增援部队打掉,那么刘伯承便可率部队对敌人进行反围剿,从而重创日军。
可惜129师在支援路上却突发意外,我军提前被敌人发现,遭到日军重创,面对这一情况,刘伯承又该如何挽救战局呢?
八路军战士
遭遇日军,八路军部队遭重创
此次行动的指挥官是刘伯承,本意是从侧面打击西进迂回的日军,从而减轻娘子关前线的压力,为了抢占先机,他命陈赓的386旅771团率先出击,抢占七亘村。
作为前线支援的必经之地,日军只要是想要往前线增援,那么就一定要经过七亘村,而我军在此设下伏击,便可以逸待劳,痛击日军增援部队。
但因为时间紧凑,并且没有准确情报,导致我军在七亘村非但没有成功伏击敌人,反而被敌人埋伏,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命令下达之时,我军就已经料到了可能会与日军遭遇,而地点正是七亘村,但因为情报不顺畅,导致在771团抵达七亘村后,才得知这个消息。
本以为率先敌人一步来到七亘村,那么就算与敌人正面遭遇,也肯定不会太过吃亏,于是771团便驻守在七亘村,随时准备进行伏击。
八路军战士
本以为这是一场天衣无缝的计划,没曾想当八路军进入七亘村时,日军便已经掌握了771团的动向。
没错,相比较我军的侦察兵,敌人有更好的侦察设备,那便是飞机,早在771团出发前往七亘村时,日军便发现了我军的路线,一直跟到771团驻扎七亘村。
而如果按照行进速度来计算,如果日军正常行军,那么在八路军抵达七亘村时,他们也差不多抵达,两个部队必定会打一个照面,但日军明显诡计多端。
在侦测到我军的动向并推测出意图后,日军故意在七亘村前的石门停滞不前,他们是害怕了?当然不是,鬼精的日军要进行偷袭!
当天晚上,埋伏在石门的日军悄悄出动,为此不惜动用一个联队和200多名骑兵,显然是想来一个出其不意,从而重创我军。
日军骑兵部队
日军从小路一路奔袭,等到七亘村时已经半夜,虽然警戒哨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但此时日军已经没有隐藏的必要,直接与我军展开交火。
多日行军的劳累,再加上敌人的半夜袭击,在如此被动的情况下,驻守在七亘村的八路军战士没有溃逃,没有投降,而是选择与敌人死战到底。
在我军战士的奋战下,日军并没有占据七亘村,经过一夜激战,日军撤退返回,七亘村虽然守下了,但771团牺牲30多人。
最为关键的是,在激战之下,771团的通讯被斩断,导致一度与附近的师部失去联系,幸好此时日军并没有继续追击,不然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大。
此次伏击战,还未开始就遭到敌人偷袭,后续影响必然重大,可以说是开局就进入了被动局面,面对这种情况,指挥官刘伯承又该如何做出抉择呢?
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亲自指挥,王近山临危受命
很快,当地师部就注意到驻守在七亘村的771团失去联系,刘伯承带着参谋和警卫班前往七亘村,一方面是为了寻找失去联系的771部队,一方面是观察附近地形。
这时才得知,敌人不仅率先知道了我军行踪,还在夜晚发动了偷袭,虽然守下了七亘村,但损失不小。
如今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是撤离七亘村,因为敌人已经知道七亘村有八路军,万一再来偷袭怎么办;要么就是继续坚守,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很快,刘伯承下令继续伏击,他观察附近地形,从石门前往平定,七亘村是必经之路,并且因为这个村子四处环山,绝对适合打伏击。
但这次不在七亘村设防,而是在从石门前往七亘村的半路上,设下埋伏,从而一报日军偷袭之仇。
考虑到771团刚跟日军打了一场,于是这次战斗让386旅的772团顶上,772团的副团长王近山负责这次伏击任务。
王近山照片
在勘测地形后,王近山将伏击地点定在了甲南峪附近,不仅位于高处,并且有杂草作为掩护,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隐藏在草后的战士。
日军本以为在我军受到重创之后,会直接离开七亘村,于是便迅速赶路,准备趁我军不备,快速穿越七亘村,从而支援前线,殊不知此举正中我军下怀。
10月26日,772团伏击部队进入甲南峪,趁着凌晨的昏暗,敌人并不知晓,上午九点,太阳刚刚出来,日军的部队便浩浩荡荡的向这边驶来。
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显然不知道前方是什么在等待着他们,就在他们自以为我军一时半会不会在七亘村设防时,山上的枪林弹雨就落了下来。
正是由王近山带领的伏击部队率先开的火,尽管日军此前发动了袭击,但依旧小心谨慎,在出发时,300多人辎重部队在后方,200多人的护卫队在前方,一有情况,辎重部队可立即撤退。
日军部队
王近山等人在山上也是看着护卫队先过去,这才开火,本就有地形优势,再加上日军猝不及防,一番交火下来,日军的部队频频有人倒下。
尽管他们的辎重部队武器精良,但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仅没有隐蔽的地方,更是非常狭隘,施展不开,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被动挨打。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终于冲出包围圈,回到他们驻扎的测鱼镇当中,来时浩浩荡荡五百多人,现如今仅仅剩下两百多人返回。
此次战斗大大鼓舞了386旅的士气,此前被日军袭击,不少战士牺牲,大家心中都有些难过,但在经过这次战斗过后,心中的阴霾全部散去。
最后统计战损时,772团牺牲10多人,战果却是巨大的,击毙敌人300多人,缴获的物资和武器无数,还获得了日军关于华北、山西的军用地图,可谓是大捷!
但事情就这么结束了吗?自然不是,日军既然会搞突袭,那么我军也给他们来了一个出其不意,从而再度重创日军增援部队。
八路军部队
反复伏击,打日军一个出其不意
仅仅只是一场战斗的胜利,并不能对前线带来太大的影响,在战后,指挥官刘伯承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要留还是要撤?
自古以来,同一个地点进行伏击,是兵家大忌,敌人会更加谨慎,伏击效果不会很好,甚至被敌人发觉后,还有可能会被反包围。
但如果撤退,虽然是保险的,但敌人肯定会再度安排援军支援前线,虽说这次被打掉了三百人,但对于他们来讲,并非是一件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在分析之下,刘伯承决定要留下来继续打,原因很简单,虽然是触碰了兵家大忌,但他也有不得不打的原因。
刘伯承元帅
首先就是如果撤退,敌人肯定会率先抵达娘子关,如今国共合作,两者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将侵略者赶出中国,因此肯定不能送日军过去。
除此之外,这场损失对日军来说影响不大,肯定不会就此停止对平定的支援,而他们肯定也清楚,怎么可能会有军队在同一个地方进行反复伏击。
七亘村作为必经之地,刘伯承料定日军肯定会再次从这里经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战斗,而是两方指挥官的心理博弈,那么这场博弈,到底是谁赢谁输呢?
伏击战结束后,日军前来打扫战场上的尸体,除了打扫战场外,还有侦察兵观察我军动向,只见望远镜中的我军正在陆续撤退,侦察兵赶紧回去汇报了情报。
日军指挥官自以为我军在拿下胜利后开始撤退,殊不知这正是我军的障眼法,早在之前,刘伯承就让这次伏击的772团佯装撤退,至于日军所看到的守军撤退,则完全是我军想让他们看到的画面。
当天晚上,佯装撤退的772团原路返回,在提前准备好的地方设下埋伏,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次日上午,日军果然从测鱼镇再次出发,很显然,这次博弈,是日军指挥官输了,论兵法,还是中国的文化要更加久远一些。
这次日军明显是聪明了,辎重部队被包围在中间,四周的护送队伍明显增加,可见日军也并非都是酒囊饭袋之人。
在快要抵达七亘村时,日军想起了前几日的惨痛教训,于是全军停止前进,先是用炮弹进行轰击,看看村子中是否还有八路军,真是谨慎到了极点。
但他们还是小瞧了八路军的决心,在炮弹的轰炸下,伏击部队一声不吭,顶着满头的尘土,生怕被敌人发现一点端倪。
正在埋伏敌人的八路军战士
在轮番轰炸过后,日军相信八路军肯定已经离开,此时七亘村已经绝对“安全”,殊不知一排排枪口正对着他们的脑袋。
这次同上次一样,等先头部队来到伏击圈后,先等他们过去,然后瞬间开枪切割战场,让先头部队无法顾及后方的辎重部队,从而造成阵形大乱。
日军哪里能想到,八路军如此不讲“武德”,在同一个地点,竟然连续埋伏两次,时间间隔还不过一个星期。
虽然这次日军有所准备,但是被772团打得落花流水,准备运送至前线的物资,也都被我军给缴获。
经过这两次伏击战,不仅缴获了敌人的物资,更是打断了日军的增援速度,让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曾万钟部得以成功突围。
正在冲锋的八路军战士
如果不是我军的连续两次伏击,那么不仅被困在包围圈中的国民党部队会全军覆没,后期对其他地方的战局也会有相应的影响。
不得不说,这两次伏击战真是打得敌人摸不着北,同一个地点反复伏击,如此大胆的想法,也只有刘伯承敢进行实施,而在这简单的决定背后,殊不知是他一次次对于战局的分析。
这一场军事博弈,刘伯承元帅好好地给敌人上了一堂课,实在是厉害!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