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心血管内科一病区主任医师石宝星携手副主任医师柏勇,在介入手术室的紧密配合下,成功开展医院首例人工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这标志着医院缓慢性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患者为85岁高龄女性,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半年前患者反复出现黑 、头晕、乏力,一直未明确病因。10月27日,患者再次因头晕、乏力伴言语不清入院,收住院后经反复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晕厥诊断,安置永久起搏器指征明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术后,石宝星(右)和柏勇(左)与患者交流康复情况

“患者病情复杂、高龄,并发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情况。”石宝星介绍,经多科会诊(MDT)讨论后,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10月31日,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石宝星团队先穿刺左侧腋静脉放入引导导丝到下腔静脉,然后制作起搏器囊袋,在导引钢丝引导下放置起搏器电极到右心室间隔部行间隔部起搏。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良好。目前,患者正在住院康复。

【健康知识科普】

什么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

人工心脏起搏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和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脏起搏点,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是抢救和治疗危及生命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

起搏器适应症
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房室传导障碍(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 急性心肌梗死后导致的房室阻滞;
4. 颈动脉窦高敏反应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
5. 慢性心力衰竭的起搏治疗(双心室起搏器)。

术后注意事项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24小时内绝对卧床,24小时后即可下地恢复活动。植入起搏器一侧要避免上肢外展、抬高,穿脱上衣避免动作过大,以防电极脱位。体力活动要适量,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1-2周不做剧烈运动,1-3月可适当从事日常工作和家务活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定期随访至关重要,不仅需要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还要及时到医院检测及调整起搏器的工作参数。(龙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