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一封来自北京的信件被送到了沈阳公安25团12连,看到收信人后,工作人员大喊:
“安班长,你的信。”
安科文闻讯赶来,等他看到寄信人的信息后,他一把将信件举起来,欢呼着说道:
毛主席的信!毛主席给我写信了!
伴随着安科文的阵阵欢呼声,院子里的战友纷纷围了过来,还有部队首长,虽然是毛主席写给安科文的信,但他们同样激动。
因为这是毛主席的信,而且是写给他们战友的,这是巨大的荣誉,他们怎能不开心。
只见安科文打开信封,上面正是毛主席那工整的笔迹,只见上面写道:
安科文同志:九月的信收到,谢谢你的好意。望你好好工作,注意学习。你要照片,现寄上一张。江青、李敏、李讷都问你好!
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信封内除了信件外,还有毛主席特意准备的一张照片,专门赠予安科文用作纪念。
安科文看着手中的信件和照片,虽然这两者的材质是冰冷的,但对他来讲,它们的温度是火热的,是来自毛主席对于一个普通士兵的关怀和厚爱。
这让他回忆起了曾经在毛主席身边的那五年时光,虽然短暂,却令人难忘。
毛主席的警卫员
在安科文20岁的时候,他被选中负责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对于他来讲,这是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也是最荣誉的事情。
1949年9月的一天,一辆吉普车来到安科文所在的北京中央工兵连,过了一段时间后,连长找到安科文,对他说道:
你赶快收拾一下行李,别带枪,此后你将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
安科文一下子就懵掉了,后来他曾调侃说,没想到自己这个平民百姓竟然还能有与伟人接触和交往的经历。
在安科文收拾好行李后,当天便乘坐吉普车离开了部队,来到了毛主席所在了中南海,这也是他将来工作的地方。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安科文被安排到毛主席警卫连不久后,他便参加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安科文所在的警卫连负责当时的治安,避免现场发生意外。
开国大典当天下午3点整,毛主席、朱老总、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安科文近距离地观看着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虽然现场人山人海,但安科文回忆,当时全场非常的有秩序,非常的安静,尤其是在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湘潭口音喊出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伴随着毛主席的呼声,参加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纷纷脱帽肃立,抬头开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那面象征着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正在慢慢升起,也象征着新中国正在觉醒。
毛主席的朴素生活
在外人眼中,毛主席作为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生活必然是要好一点的,但其实不是,毛主席在生活中朴素的就像普通人一样。
据安科文的回忆,当时毛主席住在菊香书屋的北房西屋中,里面有一张木板床,床上还摆了半床的书。
当时毛主席的贴身卫士都知道毛主席在睡前、醒后会习惯地在床上看书,或者是阅读文件,并且经常熬夜,甚至一熬就是一个通宵。
并且安科文还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如果毛主席连续几天几夜的不睡,那就是有大事了,平日里毛主席就是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为国家日夜操劳。
毛主席平时很少批评警卫人员,但在一次散步后,毛主席少见地批评了警卫人员。
原因是当时正值夏季,毛主席在玉泉山避暑,有时候会在外面散步,当玉泉山不是中南海,外面经常能碰见人民群众,于是警卫连便自做主张将毛主席散步路上的群众撵走。
等毛主席发现后,他不再散步而是返回住处,随后批评了警卫人员:
为什么不让我接触群众,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面对毛主席的批评,安科文一直记在心中,之后毛主席散步的时候,他们再也不会故意撵走群众。
平日里的毛主席最不喜欢搞特殊化,当时毛主席一家有江青、李敏、李讷、李福(毛远新)。
李敏在女子中学读书;李讷、李福在育英小学读书。他们都是周六回家,周一上学,从来不用公车接送。
而毛主席也是一样,出门开会或者会客,总是穿那件发了白的黄呢子上衣,有时候衬衣破了就自己补,很少会主动买衣服。
每逢提起这个事,毛主席总是笑着说:
补补缝缝还能穿,旧衬衣长袖改穿短袖照样穿。
尤其是平日里,毛主席吃饭时两菜一汤,就是很普通的家常饭,但他却对警卫连战士们非常关照。
有一次,毛主席散步来到了警卫连的住处,他便顺道走进厨房尝了尝饭菜,毛主席一边吃一边说:
饭菜做得不错,就是菜里边油少了点。
吃完饭后,毛主席就告诉秘书,给警卫连战士每人每月增加半斤肉。而毛主席本人则还是跟往常一样,两菜一汤不搞特殊。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除了日常的生活外,警卫连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保护毛主席的安全,毛主席的安危是全党全国的大事,不能有一点疏忽。
公安部长罗瑞卿多次表示:
你们是“一两黄金一两肉”。特务会找一切机会接近、收买你们。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安科文所在的警卫连有明确的相关规定,每个月只允许上街一次,还要三个人一起去。
除此之外还有不能随便给别人写信,如果非要写信,那么写信地址必须用代号,不能告诉家人自己是做什么工作的。
站在后来的角度来看,这些条件或许有些苛刻,但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而美蒋特务又活动频繁,只能这样全面保护毛主席安全。
安科文清晰的记得,在担任毛主席警卫的那些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下意识的检查地下或者房屋内有没有地雷。
除了这些隐藏起来的危险外,安科文和战友们还要时刻打听周围的情况,避免毛主席出行的消息泄露,给特务可趁之机。
1951年,毛主席在石家庄居住,这一住就是三个月的时间,为了确保毛主席的住处没有泄露,安科文还特意身穿便衣去跟外面的群众打听情况。
安科文问附近的人民群众:
这里住的什么人吗?
群众回答:
光知道住的是大官,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听到这个消息,安科文等人才放心返回,因为这说明毛主席的出行还是秘密。
在毛主席身边的五年时光中,最让安科文印象深刻的便是毛主席的影响力,毛主席所到之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对他表示崇拜。
有一次毛主席来到黄河边视察,正等他跟附近的老农唠家常时,一个小孩跑了过来,天真的对毛主席问道:斯大林来了没有?
毛主席回过头,幽默地说:你看是不是在后边呢?
还有一次,是在黄鹤楼,毛主席想要登楼,结果还没走几步路,他的身份就被两个女学生给发现了,两位女学生兴奋地大喊:
毛主席,快看!那是毛主席!
毛主席万岁!
不喊还好,这一喊几乎当时的游客都知道了,于是毛主席身边顺便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想跟毛主席打招呼。
面对这人潮,毛主席也是高兴地对着大家挥手,尽显伟人风度。
毛主席:我的警卫部队不搞特殊
给毛主席当警卫员,平时要有三个任务。一是必须搞好保卫工作;二是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三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学会搞调查研究。
除此之外,毛主席对警卫连要求很严格,不允许搞特殊化。
有一次苏联的警卫专家给毛主席提意见,希望可以改善一下警卫连的装备,配上皮靴、皮衣、绿呢军衣和小马枪,这样在形象上可以更好看一些。
但彼时国内的大部分士兵都没有这样的配置,毛主席在得知后,说什么也不同意,他说:
我的警卫部队绝不能搞特殊化。
在评定军衔时,有些人认为:
毛主席的警卫,应该跟斯大林的警卫一样,评上校军衔。
按照当时的军衔制度来看,上校的军衔可不算低了,上校的上面就是少将,也正因为如此,警卫连内的不少警卫员都开始有所期待。
后来毛主席专门开会强调:
我的警卫员一部分是延安来的,一部分是从各野战军选抽上来的,我这里没有任何特殊,年龄大了就可以下去发展。
来自毛主席的回信
1954年,安科文被调往沈阳公安25团12连当班长,因为在出发前并没有告诉他这是调动,因此安科文临走也没有跟毛主席告别。
这件事一直搁置在安科文的心头,他总觉得这是一个遗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五年,没有留下纪念,而现在因为工作原因,再返回北京见一见毛主席基本不可能。
于是安科文就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告诉了政委,当政委得知后,高兴地说道:
那你就给毛主席写封信要张照片吧。
最后安科文请政委代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向毛主席表示想念外,还请求毛主席可以给他一张照片,用作纪念。
时隔不久,毛主席亲笔回信和一张照片,他在信中说道:
安科文同志:九月的信收到,谢谢你的好意。望你好好工作,注意学习。你要照片,现寄上一张。江青、李敏、李讷都问你好!毛泽东一九五四年十月二十九日。
这封珍贵的手书,是毛主席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信笺,行草竖书6行字写成的,全文60字,不拘一格,一气呵成。
最后这封信的原件被部队收入到军事档案中,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封回信,更是毛主席对士兵的关怀和厚爱,这才是这封信最大的意义。
每次谈到这封信时,安科文总是这样说道:
回想我的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毛主席给我的亲笔信,这封信是我为人处事的座右铭,它时时激励着我、鞭策着我,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退休后,安科文还曾跟其他退休的老战友一块前去北京,在参观毛主席中南海故居时,他流下热泪,因为一面的一切既熟悉又亲切,虽然时隔多年,但却恍如隔日。
只见他擦干眼泪,指着毛主席的故居,自豪地对同行的老战友们说道:
看!我曾在这里面工作过!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