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央广网、红餐网联合主办“2024第四届中国餐饮品牌节”在广州南丰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青龙接受了《红人面对面》栏目组的专访,以下为专访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持人:冷凉蔬菜是宁夏六特产业之一,也是固原市支柱产业之一,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六盘山冷凉蔬菜吗?

杨青龙:近年来,固原市坚持把发展肉牛、冷凉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特色产业作为“接二连三”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特色发展为路径,优品类、提品质、打品牌,形成了一批农业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特色产业名片,六盘山冷凉蔬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下面,我用“三贵三好”简要介绍一下六盘山冷凉蔬菜。

一是六盘山冷凉蔬菜贵在绿色、好在生态。说起六盘山冷凉蔬菜,就不得不提及固原的生态。可以说,优良的环境让六盘山冷凉蔬菜根植绿色基因、蕴含山水之灵。全市森林覆盖率达16.07%,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常年稳定在90%以上,水质达标率保持100%,耕地土壤富含硒等有益微量元素。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纯净无污染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条件,不仅有利于营养成分积累,同时又兼具产量高、病虫害少、品质好等优势,是发展冷凉蔬菜的理想地区,为调控我国夏秋高温淡季蔬菜市场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六盘山冷凉蔬菜贵在本色、好在品质。六盘山冷凉蔬菜之所以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首要原因便是其卓越的品质。我们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三零”等提质增效技术,从育苗、水肥、管护、采收、分拣、包装全流程标准化安全管控,为六盘山冷凉蔬菜打上了干净、优质的标签。生产的蔬菜每百克氨基酸含量比南方地区高出70%,可溶性糖、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C分别平均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参照值31.60%、25.03%、29.33%和16.15%,色泽鲜亮、脆嫩多汁、芳香甘甜,吃什么是什么味道。

三是六盘山冷凉蔬菜贵在成色、好在规模。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全市建成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园区)60个、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60个、万亩露地蔬菜基地10个,冷凉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鲜菜200万吨以上,总产值45亿元。实施“冬菜北上、夏菜南下”战略,80%以上的鲜菜销往全国25个省市,不仅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档食材,还获得了欧盟认证,拿到了全球通行证,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60个。西吉县、彭阳县分别荣获“中国西芹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固原市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予“中国冷凉蔬菜之乡”。

主持人:据了解,固原市为了打响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在全国多个一线城市开展宣传推介,取得了积极成效。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在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过程中都做了哪些有益探索?

杨青龙:产业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形成独树一帜、独占鳌头的品牌效应。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心中确立起来,就是质量的象征、安全的保障、消费的信誉。我们聚焦打好单品攻坚战、品牌营销战、创新突围战,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优布局强品牌。坚持“突出主导、多元互补、订单种植、错季销售”,着力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培育品牌、补链扩输,建成原州菜心和西蓝花等城郊蔬菜和供港蔬菜、西吉高原芹菜、隆德高山娃娃菜、彭阳越夏辣椒“四大片区”。启动编制《“六盘山冷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规划》,加快构建“1+5+N”的品牌体系,即:以“六盘山冷凉蔬菜”为品牌矩阵,重点打造“西吉芹菜、彭阳辣椒、原州西兰花、隆德花菇、固原甘蓝”五个地理标志性子品牌,N个知名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清水河”“别庄牌”“将台红”等企业品牌备受市场青睐。

二是建标准强质量。实施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行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目标市场质量要求,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加快制定“六盘山冷凉蔬菜”产品标准、生产标准、检测标准和加工技术标准等标准化体系。顺应新消费趋势,积极开发推广速食、小包装、预制菜。加强源头控制,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风险可管控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是广宣介强营销。转变“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等老观念,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载体,精心策划品牌营销活动,让固原土特产真正走出“深闺”、走向市场。我们已经连续7年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固原活动”,实现贸易总额36.9亿元。今年以来,我们组建了由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推介官、本地知名餐饮企业和农特产品生产经销商等齐参与的最强阵容,赴成都、长沙等地举办农文旅系列营销活动,有力提升了六盘山冷凉蔬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主持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请问,固原市在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中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

杨青龙:产业振兴是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不断完善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产业新业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我们立足固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精耕细作,坚持特色化、差异化方向,走好“壮大一产夯基础、带动三产促繁荣、撬动二产强动力”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深耕特色产业。实施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肉牛、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融合农文旅、贯通产加销、对接科工贸,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强镇,完善集研发、种植、加工、冷链、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大力推动全国百万头高端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夏秋优质冷凉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全国优质马铃薯种薯繁育、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西北地区中药材育种、种植、加工、集散基地“四个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是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坚决贯彻好“两个毫不动摇”,梯度引育培植一批产品有特色、营销有市场、生产有效益的成长型龙头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建基地、招人才、建冷链仓储和集配中心,形成龙头引领、链条延伸、市场广阔、集群共进的“雁阵效应”“遍地开花”之势,真正把固原有特色、有效益、高质量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来,为产业发展壮筋骨。

三是讲好品牌故事。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产业,在提升品牌品质上精耕细作,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依托,完善“六盘山”品牌矩阵培育机制,打好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的组合拳,讲好“原字号”“老字号”故事,打造为广大消费者认可、能形成竞争优势的特色,以品牌赢得市场、增加效益,用品牌连接产地与市场,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全国、走出国门。

四是加强产销对接。坚持市场导向,系统谋划产业融合发展,把准产品定位,做活“土特产”,加强六盘山农特产品产后分级、包装、仓储、物流等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要补上冷链物流的短板,尽快迈入现代流通的快车道。建设“六盘山特产”平台,及时、全面、准确提供产销信息。整合使用批发市场、集散地,深耕全国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和新零售渠道,建设线上线下新渠道,打通出口路径,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让群众鼓足钱袋子、过红好日子。

(作者:红人面对面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