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全是假的!
你说什么才是真的!
今天,只有网友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还记得“天才少女”姜萍吗?
曾经她是以中专生身份击败一众“天之骄子”的数学奇才。
如今,她却被全网怒斥。
原来,“爽文”是假,“违规”是真。
这个数学奇才竟然“塌房了”。
本以为是一个蜉蝣撼动大树的励志故事。
没想到却是一个“钻漏洞”耍小聪明的典型。
姜萍究竟是咋回事呢?
这还得从一则公告说起。
01、天才少女走下神坛
“姜萍不该读中专,应该去考北影”。
这是部分网友向姜萍发出的“怒斥”。
11月3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的获奖名单“出炉”了。
金、银、铜和优秀奖,共有86名选手获得了这份荣耀。
起初,人们以为,这86名选手中,“天才少女”姜萍要赫然在列。
没想到,网友们瞪大双眼找了一大圈。
还是没能找到姜萍的名字。
姜萍,决赛没能胜出!
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网友们纵使惊讶,也没有过多激烈地反应。
可接下来的一则消息,让网友们直接“炸锅”。
“姜萍初赛违反规则”。
这则公告,让网友们的心变得哇凉哇凉。
“天才少女”竟是违规者!
原来,姜萍初赛时,违背了比赛规则。
当时,她接受了老师王某的指导。
而这个行为,违背了“不能与他人讨论”的规定。
因此,姜萍的成绩被取消。
成绩被取消,自然无缘奖项。
本以为姜萍是误入凡间的“沧海遗珠”。
没想到,扫地僧另有其人。
全球12名的好成绩,竟是“集思广益”的结果。
姜萍走下了“神坛”。
一时之间,网友们的情绪“跌宕起伏”。
从震惊变成了愤怒,又从愤怒变成了失望。
更有甚者,开始深扒姜萍事件。
他们宣称,这是老师王某的“小伎俩”。
在初赛时,王某利用了时间漏洞。
他用了三个账号答题。
虽说王某、王某妻子与姜萍都取得了成绩。
但实际上做题者只有王某一人。
结果,姜萍账号的成绩“一鸣惊人”。
中专生的身份又充满了噱头。
因此,一场“隐瞒”行动迅速展开。
姜萍代替王某成为了惊艳绝伦的“数学天才”。
一时之间,谣言满天飞舞。
网友们的猜测掺杂了个人主观意识。
上面的猜测,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
唯一可确定的的是,造成如今的局面,并非姜萍一人所为。
历经数月,姜萍事件真相大白。
其背后的“剧本”呼之欲出。
究竟谁才是这起事件的“幕后推手”?
这回,李健的话再次被力挺
02、谁才是幕后推手
“我校将取消本年度,王某评优评先资格”。
违规事件被公开后,学校第一时间就处理了教师王某。
难道教师王某真的是幕后推手?
王某是推手,但也不全是。
纵观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或许这起事件有三个“幕后推手”。
首先就是教师王某。
毫无疑问,王某作为当事人自然逃脱不了“罪责”。
初赛时,姜萍的成绩被炒得沸沸扬扬。
王某没有做出任何解释。
纵使他心里十分清楚,姜萍的成绩并不“真实”。
比赛中,二人进行了违规操作。
但王某仍旧“默不作声”,他选择了“隐瞒”实情。
若说姜萍是“虚荣心”作祟。
那么老师王某的“刻意隐瞒”又是为何?
初赛时,姜萍只有17岁,属于未成年人。
而“天才少女”这个人设的塑造过程极其繁杂。
从出成绩开始,再到炒作,再到充满悬念的噱头。
一环接着一环,环环紧密相扣。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绝非姜萍一人策划。
老师王某作为参与者。
从考试再到后期的炒作,他全程“心知肚明”。
王某的知情不报和“配合”炒作。
注定了他是“幕后推手”中的一员。
其次,就是姜萍就读的学校。
除了姜萍与王某,谁才是“黑马”事件的受益者呢?
那非姜萍就读的学校,涟水中专莫属。
一个中专“藏龙卧虎”。
不仅培养出了“数学奇才”,还有着数学界“扫地僧”。
这该是多么大的荣耀。
姜萍和王某“违规”,可以说是个人行为。
但是涟水中专的行为又该如何界定呢?
要知道,学校与个人不同。
学校属于官方机构,身上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要多得多。
“数学天才”横空出世。
学校并没有去检验真伪。
而是用“成绩”装点自己的“门面”。
大肆宣传自己的“丰功伟绩”。
结果,如今事情败露。
涟水中专拿出了“自罚三杯”的态度。
他们不痛不痒地发了个公告,就想绕过此事。
学校俨然一副受害者的模样。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学校究竟是何时得知姜萍“违规”事件。
官方发通告前,涟水中专为何毫无动静。
是“毫不知情”,还是“遮人耳目”。
学校“模糊两可”的态度,只怕惹人深究啊!
最后一位幕后推手就是主办方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作为竞赛的主办方。
它的竞赛机制出了严重的漏洞。
初赛成绩公布后,阿里的第一反应不是查验真伪。
而是去大张旗鼓地“采访”姜萍。
阿里的高调行事,导致了舆论迅速发酵。
姜萍事件才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因此,主办发阿里也难逃“罪责”。
不过,老师也好,学校也罢。
他们仅仅是“幕后推手”。
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也不只有王某。
03、造神又毁神
“国人喜欢造神也喜欢毁神”。
“神化一个人既是危险的,也是虚伪的”。
李健一语戳穿了姜萍事件的罪魁祸首。
“造神又毁神”才是姜萍事件真正的幕后黑手。
不知从何时开始,“造神毁神”成了社会常态。
还记得,曾经的象棋“外星人”王天一吗?
2024年之前,他是中国象棋第一人。
2024年之后,他是“臭名昭著”的“买棋”王。
无独有偶,谷爱凌亦是如此。
冬奥会时,谷爱凌是“天降紫薇星”。
冬奥会后,谷爱凌是“奢侈忘本者”。
如今,熟悉的事件再次上演。
只不过主人公变成了“天才少女”姜萍。
我们似乎总是不断重复着造神又毁神的动作。
一个“天才”倒下了,再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天才”。
然而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世间又哪有完美无缺的“偶像”。
结语
姜萍事件终于落下了帷幕。
姜萍从曾经万人追捧的“天才”,变成了全网唾弃的“骗子”。
一句谎话,需用一百句谎话去圆场。
如今,事情败露,姜萍一干人等为自己的“荒唐”付出了代价。
高潮迭起的故事,最终以悲剧收尾。
这怎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你是如何看待姜萍事件?
欢迎在评论区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