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在砚山县公安局平远分局二楼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驱车从文山市赶来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大民侨委副主任委员、民族团结工作队前常务副队长马应聪。

因为头天下午刚做完一次透析,马应聪稍显虚弱。刚坐定,他推了推有些滑落的眼镜,仔细打量四周,会议室的陈设并没有很多改变。“这间办公室是我们工作队的调度室,那时候大家白天在外面跑,晚上就回到这里,一起汇总、研究、安排工作,常常一干就是十一二点。”2021年底,为推进平远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文山州委决定组建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进驻平远镇。时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主任的马应聪第一时间报了名。

“我是州民宗委主任,又是回族干部,这种时候,我必须主动站出来,为全州民族宗教干部特别是回族干部做好带头和示范。”1995年至1998年期间,马应聪在平远镇担任了3年的副镇长,对平远熟悉、了解、有感情。“参加这次工作队,我觉得我再合适不过了。”2021年12月,马应聪成为了首批民族团结工作队常务副队长,正式进驻平远镇。

起初,马应聪对工作队的工作是乐观的,毕竟抽调的队员都和自己一样,既熟悉民族宗教工作,又有丰富的基层和群众工作经验,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工作开展起来,才知道难度如此之大,群众的抵触情绪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由于过去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不了解不掌握,对工作队怀有很大敌意,常常敲门不开、避而不见。“之前我还觉得当过镇长有优势,结果发现适得其反,大家都觉得我不念旧情为难他们,愈发抵触。”马应聪很无奈。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工作队一进驻就开启了高强度模式。早上8点,工作队在设于平远公安分局的调度室集中,马应聪跟大家安排好一天工作,就一起出发进村,挨家挨户走访、摸排、做工作,有时候吃了闭门羹,在门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晚上,不管多晚都要回到调度室,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汇总研究。“群众工作需要做在平时、需要极大的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白天不行就晚上。”马应聪回忆,当时有一户前后跑了100多趟。

12月中旬,连轴转了10多天的马应聪身体出现了疲惫、呼吸困难等不适,起初他以为是支气管哮喘的老毛病犯了没太在意,每天上午开完会去诊所输液后又继续工作。这样扛了10多天后,马应聪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体重也从刚来时的80公斤猛增到了96公斤。“大家都劝我回文山好好做个检查,但是我担心一去医院就走不掉了。”马应聪说,最难受的那几天,正好是工作队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常务副队长,他不敢也不愿离开。

“我其实心里有点预感,应该不是支气管哮喘这么简单,但想着熬过一个月这个关口再去治疗,我心安,大家压力也会小些。”2022年元旦前夕,看着实在不对劲的马应聪被组织“强制”要求回文山治疗,这也是他离家一个月后第一次回去,原本准备在家休整一晚再去医院,可他躺下就没办法自己起来了。

第二天,在单位同事和家人的合力下,马应聪坐着轮椅到了医院。看了他的症状,呼吸科大夫立刻把他转到肾内科。“不是医生掀开我的裤腿我都不知道,当时两条腿已经肿得不成样子了。”经过检查,马应聪被确诊肾衰竭,体内大量水分排不出,导致体重暴增。当晚,马应聪就接受了第一次透析治疗。

从那之后,马应聪需要每周一、三、五做透析,一次4个小时。他早上7点到医院,透析还没结束,单位的车已等在楼下。做完后适当休整,他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回平远。2022年7月底,第一批工作队轮换时,马应聪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主动申请了留任。“我情况熟悉,身体也还吃得消,就想着再带一批。”经过多方核实、了解,组织同意了他继续留任。就这样,马应聪坚持医院、平远镇两边跑,一边跟病魔作斗争,一边与队员们并肩“战斗”,直到2023年4月完成又一次轮换。

今年初,由于心血管狭窄影响透析,马应聪做了一次心脏手术。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组织将他调整到州人大民侨委工作。但马应聪始终放不下平远的工作,只要有事找到他,他就会亲自跑一趟、去看一看。好在,如今的平远实现了从乱到治、由治向美的蝶变。

采访临近尾声,面对记者的疑问,马应聪回答得很坚定:“说实话,医生说我就是耽误了治疗,不然不至于透析。但看到今天的平远,我不后悔。”

全媒体采访组记者 张潇予 王毅 赵婷婷 韩帅南 陶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