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印度时,却在地铁里被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吐槽大会”。而故事的主角,正是中国盾构机。这到底怎么回事?

1、一场地铁上的外交风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是这样开始的:在印度的地铁里,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戈亚尔对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尔抱怨说,他们买不到想要的德国盾构机,因为这些设备是在中国生产,而中方似乎不愿意卖给印度。

哈贝尔对此显然有些措手不及,只能尴尬地承诺会考虑印度的诉求。

但挖掘背后的真相可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购物纠纷。这辆“工程机械之王”背后,还有更为复杂和有趣的故事。

盾构机,在专业圈里算得上是隧道施工的全能战士,它能在各种环境下推进工程进度,甚至可以挑战地下水涌入、地质断层这些硬骨头。

但数据显示,现在每10台全世界使用的盾构机,有7台是挂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在基建领域的强大实力,更是全球供应链的一次生动写照。

要知道,几年前,盾构机市场还是由欧美国家垄断的,中国想要用盾构机,就只能从国外进口

2、中国华丽转身,摆脱“卡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买回来的德国盾构机不仅价格高昂,而且维修过程繁琐,外国技师要趁机赚上一笔高额的差旅费。同时,他们还刻意保持技术壁垒,不轻易让中国修理工了解操作细节。

正是在这种不服输的心态推动下,中国展开了自主研发盾构机的艰辛历程。

从最开始的无技术指导、无经验积累,甚至连基本设计都要摸黑开发,到2010年左右,中国终于研制出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华丽转变。

现如今,在这条长期演变的产业链上,中国的劳动力、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中德关系等因素,使得德国顶尖的盾构机大多是在中国加工与生产的。

起初,欧美国家当然不愿意如此轻易地交出市场份额。于是,他们祭出了价格战这一招,以低价竞争企图阻挠中国盾构机的发展。

3、盾构机“白菜化”,国产化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令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中国不仅在质量和价格上初步获得优势,还在零部件国产化上不断发力。

到现在,中国的盾构机已经实现了100%的国产化率,其技术和性能越发稳定可靠,稳稳占据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盾构机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不断拓展,中国还将目光瞄准了更先进的盾构机。

据悉,我国最新下线的“江海号”超大直径盾构机,将用于建设世界最长的公路水下隧道。它的成功不仅标志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产业化的新突破,更昭示着我们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步伐更加坚定。

不过,中印之间虽然偶尔也会因为技术贸易产生争执,但随着地区政治气候的改善和双方关系的稳定,这些技术难题终将迎来解决的曙光。

同时希望通过这次“小插曲”,不同国家之间能进一步理解全球化的深意,并携手推动更加紧密和积极的国际经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