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官宦家庭,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书画,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一职。

她的母亲因为没有生出儿子,被赶到后院,父亲后来娶了一个妻子,林徽因的母亲因为嫉妒,变成了怨妇,父亲越发不喜欢她了。

幸亏林徽因聪明伶俐,长得甜美可爱。父亲和姑妈比较喜欢她。林徽因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1920年4月,随父游历欧洲,深深被欧洲豪华建筑所吸引,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旅欧期间,父亲常带她去高雅的饭店吃西餐,给她讲各国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让她大开眼界,那一年是他们父女在一起最惬意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仍选修建筑系的课程。

入读宾夕法尼亚大学后,林徽因暂时逃脱了旧式家庭的枷锁,无拘无束地放飞自我、展现个性。

林徽因异乎寻常地活泼和聪明,又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天生善于和周围的人相处。

林徽因十分欣赏美国的自由,在新的环境里,她如鱼得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感觉。

1927年夏,获美术学士学位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梁思成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他每天忙于博览群书、参观古文物、手绘古建筑,以积累更多的学识。

除建筑设计外,梁思成对建筑史及古典装饰饶有兴趣,课余常在图书馆翻资料,做笔记,临插图,在掩卷之余,发思古之幽情,林徽因更欣赏他的才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

20世纪20年代末期,时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的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

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本次比赛的最高奖金。

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专业英语。她讲的课生动形象,有趣活泼,深深吸引学生。

从东北回来,他们在北平定居,工作之余,林徽因和夫妇经常出外调查古建筑。

林徽因和梁思成走遍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城,考察了2738处古建筑。

1938年10月至11月,经林徽因、梁思成调查的有圆通寺,土主庙、建水会馆、东寺塔、西寺塔、真庆观大殿、金殿等约50余处昆明主要的古建筑。

林徽因是个工作狂。她多次单独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

柔柔弱弱的她,攀房檐,爬屋顶,兴致勃勃进行绘图记录,她当时人们被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徽因在热心建筑的同时,她也热心文学创作。

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早在1920年她和徐志摩在一起时,她就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

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5月8日,为庆祝泰戈尔先生六十四诞辰,林徽因、徐志摩等在东单三条协和小礼堂演出泰翁诗剧《齐德拉》,林徽因饰公主齐德拉,徐志摩饰爱神玛达那。

从1931年春天,她开始发表自己的诗作。10月7日,发表散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

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你是人间四月天》以春风轻灵、春光明媚等四月天的季候特征;

以四月天中各种不同的具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各种画面;最后诗人直抒情意,概言“你”就是“爱”,就是“暖”,就是“希望”。

把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融为一体。

1936年发表诗《深笑》、《静院》、《风筝》、《记忆》、《无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1950年,她被任命为北京计划委员会委员,对首都城建总体规划提出了有远见的意见。

她以极大的科学勇气和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的错误主张。

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并提出修建“城墙公园”这个既能保存古文物又可供人民憩息的1952年5月,林徽因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中,林徽因承担了设计小组的组织工作并亲自为碑座和碑身设计了全套饰纹,特别是纪念碑小须弥碑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栩栩如生。

一个女子学建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方面造诣很深。

她不但发表文章,还参与设计,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她是杰出的建筑专家,树立了建筑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