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10丨麦帅滑稽记者会 总统挥舞原子弹
上回我们说到,东、西两战场美军全线溃败的消息传出后,麦克阿瑟起初还不信。
之后,败报接二连三送来,西战场沃克在德川,宁远,云山、博川、三所里相继失败。东战场阿尔蒙德所部接连丢失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两路军分别退出清川江和长津湖,皆夺路南逃,溃不成军。
尤其美2师,陆战队第1师,李承晚军第7和第8师,都折损过半,装备尽失,麦克阿瑟正无计可施时,忽报记者求见,打探军事新闻。
门外记者一拥而入,有一记者自称是《芝加哥论坛报》军事记者,率先问麦克阿瑟道:“闻报‘联合国军”东西两路部队在清川江、长津湖遭遇失败,正在向南溃退,不知真假,请将军解释。”
麦克阿瑟手捏烟斗,两眼放出狼一样的光,盯住那记者,对道:“都是谣言!联合国军并未失败,更未溃逃,只是照原计划向南撤退。”(输急了脸都不要了)
记者见麦克阿瑟拒不承认失败,又绕弯子问道:“按照常识,凡是军队撤退,可能是遭遇强敌受挫,也可能是碰到难以克服的前进障碍。敢问将军,联合国军撤退基于何种原因?这撤退计划,又何时制定?联合国军既然未遭失败,又何以要撤退?”
麦克阿瑟无以为对,叼住烟斗抽了一口烟,方才道:“这是军事机密,我如何能告诉你?”
那记者知道麦克阿瑟是要赖,正无话可说时,《华盛顿邮报》记者接过话头,“有消息说,联合国军在清川江长津湖前线已折损过半,不知道真假,请将军证实。”
麦克阿瑟驳道:“完全是一派胡说,联合国军第一线部队有5个军13个师4万人,战线绵延数百公里,现在只有美2师在清川江、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长津湖遭遇优势敌军伏击,损失过半,其余部队损失甚微,各部总损失累计不过二三万人,如何断损过半?”
记者又接着问道:“据报‘联合国军’西战场主攻点是清川江,美2师是师。东战场主攻点是长津湖,陆战队第1师是主攻师。在主攻方向,两个主攻师背损过半,如何不算联合国军失败?愿将军解释。”
众人知道这位记者绕来绕去,仍是想套住麦克阿瑟,逼他承认“联合国军失败,便一齐回头,看麦克阿瑟如何回答。
麦克阿瑟当然也知其用意,扫视会场见众人皆盯住自己,便重新神弄好烟斗,打火将烟点燃,深吸一口,耍无赖地说:“诸位当知道,在军事行动过程中侦查最重要。我军此次行动主要是一次侦察行动,侦察部队受挫,无论如何也不能鲜试斗行动失败,此是常情,诸位应该能理解。”
随后,麦克阿瑟只专注抽烟,再不搭理胡搅蛮缠的美国记者。
麦克阿瑟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又问道:“听说中国人是派志愿军入朝,撤退是否因为中国人能征惯战?将军对中国军事力量如何估价?联合国军能否在朝鲜打败中国人?”
麦克阿瑟又沉思片刻道:“先要说明,中国是将其军队摘去正规军的领章后才入朝,所以联合国军不是与志愿人员作战,而是与中国的军事力量作全面较量,是与朝鲜军队恶战后又投入一场与中国的新战争。”
稍顿又道:“至于说中国军队战斗力如何,其实不难回答。近百年间,中国军队屡与各国作战,战无不败,向以军事力量薄弱著称。中国志愿军人数虽多,但是是以过时步枪,手榴弹为主要武器,既无飞机、战舰,又无坦克、重炮及现代交通工具,行军征战,皆靠人力,国内工业能力不但不能与美国相比,且较俄、英、日、德、法、意各国也相距甚远,打败中国军队可以说易如反掌。”
众记者一齐问道:“照将军所言,将军对战胜中国人已是成竹在胸了?”
麦克阿瑟点头称是:“打败中国人我有三条计策:派轰炸机轰炸中国东北和沿海工业基地,此为其一;调用台湾蒋介石军队参加‘联合国军’开越報鲜,此为其二;允蒋介石军队渡过台湾海峡,在中国东南沿海登陆,开辟第二战场,此为其三,这三策若得贯彻,远东局面必定改天换地!”
众记者听完来了精神,一齐问道:“将军既有此三条制胜良策,为何不执行?”
麦克阿瑟先耸耸肩,又摊开手,道:“我接到的指示是:一不允轰炸中国东北和中国沿海城市;二不允在朝鲜使用蒋介石军队;三不允改变第7舰队任务,放手让蒋介石军队在中国沿海登陆。作为司令官,我除了令部队撤退外,别无选择。”
记者赶紧追问道:“将军所说的指示,是来自杜鲁门总统吗?长津湖撤退,不是由于军事失败,而是由于政治决策方面的原因?”
麦克阿瑟起身准备离开,然后说:“指示源于何人,我无可奉告。”
杜鲁门
次日,欧、美、日各大报纸皆发出号外,报道麦克阿瑟在东京召开记者招待会的谈话。有说麦克阿瑟已有三条妙计,可立即刻大破中国志愿军;有说麦克阿瑟认为美军从清川江,长津湖后撤,并非军事失败,而是华盛顿决策的需要。
美国总统杜鲁门正为美军溃败烦恼,读了号外后大为震怒,欲立即下令解除麦克阿瑟各项职务。国防部长马歇尔劝道:“麦克阿瑟不承认自己有失,却把失败原因归之于政治指导,他的意思不单是说总统该应对清川江,长津湖兵败负责,也指控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都有责任。”
稍顿,马歇尔又道:“但是麦克阿瑟在国内国外,军内军外颇有威望,现在我军军心不稳,若临败换将,不但动摇根本,而且恐怕有外人指责总统是落井下石,推诿责任于麦克阿瑟一人。不如暂且忍耐一时,先想办法收拾残局。”
国务卿艾奇逊一向不喜欢麦克阿瑟,接着说:“麦克阿瑟在东京记者招待会上的谈话,不只是推诿责任,他还超越职权,乱议我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其大谈轰炸中国东北,使用蒋介石军队,允许蒋军渡海进攻大陆,不但将引起英,法等盟国担忧,还将引起中国、苏联误解我国意图,绝对不可听之任之。”
杜鲁门忽转头问布雷德利道:“麦克阿瑟所部‘联合国军’有40万人,又有飞机,坦克、大炮优势。中国参战部队只与此数相当,何以'联合国军’就一败再败?”
布雷德利听这一问,知杜鲁门是想知道麦克阿瑟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所在,便说:“中国人突然参战,又擅长隐蔽行军、夜战,山地战。朝鲜气候酷寒,山川纵横,不利我军发挥机械化装备优势,此诚为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但是麦克阿瑟大意轻敌,让兵力分散,不但东西两支军相隔100公里,且东西两战场各师之间亦各隔数十公里,这才让中国军队各个击破,麦克阿瑟对进攻失败确实难辞其咎。”
半晌,国务卿艾奇逊打破沉默,对杜鲁门道:“我军在朝鲜虽受挫折,但是局势并非无望,若兵力集中,指挥得当,或许能守住三八线也未可知。纵然守不住三八线,被迫退出韩国,我军还可退守日本。”
稍顿,望一眼杜鲁门,又接着说道:“但是朝鲜问题只是其次,尤为重要的是要总揽全局,切不可因朝鲜局部战事引发世界大战。也不可使我军主力在朝鲜一隅之地与中国人长期争战,导致欧洲空虚,苏联人趁机占便宜。”
五星上将马歇尔
国防部长马歇尔插言问道:“听说印度等13国已向中国提交了一份呼吁书,要求中国发表声明,不派军打过三八线以南地区,不知是否能影响战局?”
原来,朝鲜战事发生后,世界各国围绕朝鲜战事分裂成三大群:一以美国为首,包括派兵赴朝参加“联合国军”的各国以及其他一些欧美国家,支持美国打着“联合国军”旗号武力进攻朝鲜。二以苏联为首,主要是欧亚各社会主义国家,反对“联合国军”北进,支持中国军队赴朝参战。三是中立国集团,主要是亚非国家。
亚非国家很多从前是欧美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独立,所以一般都同情新中国,靠拢中苏社会主义集团,但却又对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寄存幻想,是以在美苏两大集团和中美两国之间取中立立场,亚非集团以印度为首。
印度与中国为邻,人口4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尼赫鲁领导印度独立后,颇想有所作为,使印度跃为世界大国,一方面与美国保持距离,一方面示好于苏联,奉行与中国友好政策。朝鲜战事初起时,印度担心中国介人;曾派官员在中美两国之间游说,劝美国不要扩大战争,刺激中国,又劝中国不必担心美国威胁,对美国北进鸭绿江采取克制态度,不要出兵朝鲜。清川江、长津湖战役后,志愿军全师进抵三八线。印度恐战事扩大,便出面串联亚洲阿富汗,缅甸、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叙利亚、也门、埃及、印度共13国,在2月5日向中国政府发书呼吁,要求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保证不将兵派往三八线以南。
艾奇逊听到马歇尔问话,对答说:“亚非13国此时向中国呼吁,请不派兵到三八线以南地区作战,若中国响应,自然利于我军收拢残部,调整战线,稳住在朝地位。但是政治外交从来是虚词,既然军事形势有利于中国,中国未必会响应呼吁。”
说话时,艾奇逊又转向杜鲁门,说道:“我以为目下之计,须三管齐下,方可挽救局势。”
杜鲁门便问其详。
艾奇逊扫视一眼众人,回答道:“可鼓励亚非13国,尤其是印度,继续劝中国不要将军队开过三八线以南地区,同时再令我国驻联合国代表,在联合国采取行动,要警告中国不得越过三八线,此为第一策,若能凭此外交政治手段阻止中国过三八线,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为上上策。”
“那么第二策呢?”
“由于目前中国人已在战场上居于优势,不大可能理睬亚非13国呼吁或联合国警告,军事部门须调整军事部署,准备在三八线以南地区与国军队作战,尽可能守住韩国。”
“现在我军新败,人心惶惶,谣言四起,麦克阿瑟的谈话,不但把我军受挫的原因推给政治指导,且还鼓吹使用蒋介石军队,这与我国现行政策不合,恐引起中国人误解我国蓄意把战争扩大到中国本土,致其作更强烈预防性反应,届时局势将更难收拾,总统务必也举行记者招待会解释美国政策,抵消麦克阿瑟谈话的负面影响,澄清局势,让中国人明白,麦克阿瑟谈话不代表美国政策,美国既不想使战争扩大,但也不惧怕中国,此为第三策。”
众人对这三管齐下之策皆表同意,杜鲁门也大加赞赏,传令照三策执行,不再提解除麦克阿瑟职务问题。
俯拍原子弹爆炸
次日,杜鲁门按照已定的决策,在白宫招待欧、美、日各国新闻记者,解答疑问。
记者们照例问一些有关朝战军事行动的细节,美军何以受挫、亚非13国的呼吁书,美英等6国提案、如何看中国参战、中国是否会打过三八线等。
一开始还没事,杜鲁门对五花八门的问题还能从容回答。
不想问题越提越多,越提的刁钻,杜鲁门经不起车轮战,有些招架不住,内心窝火,又不能发作。
待招待会将散时,《芝加哥论坛报》记者问杜鲁门道:“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曾打败德国、日本千余万大军,不想在战争结束不过数年后,竟对一向以贫弱著称的中国无可奈何,总统对此如何评论。”
《芝加哥论坛报》一向与民主党政府唱对台戏,攻击杜鲁门各项决策,这一文不外是说杜鲁门不及罗斯福,使美国国势日下,今不如夕。
杜鲁门早窝了一肚子火,又对《芝加哥论坛报》怀恨在心,再也忍不住,脱口便说:“谁说我对中国人无可奈何?只因我国未倾尽全力而已。现在我已授权麦克阿瑟将军,采取一切措施打退中国人。”
记者接着问道:“总统的措施包括一切军事措施吗?”
“是的。”
“包括使用各种武器吗?”
杜鲁门又点头。
“也包括考虑使用原子弹吗?”
话至此,杜鲁门才发现被记者接连而来的几个问题一步步引入圈套,若说不包括使用原子弹,则与前言不合,必被记者们描述为前言不搭后语,若说包括使用原子弹,又恐引起非议。犹豫片刻,一咬牙索性一不作,二不休,吓唬吓唬中国人也好。
“当然包括使用原子弹!”
之后还嫌不足,又补充道:“我们设计制造—种武器,是为了使用它。我们设计制造原子弹,当然也是为了使用它。”
此言一出,会场鸦雀无声。
记者们不再对新问题感兴趣,纷纷离开会场,赶向报馆发消息,争取发新闻。记者招待会顷刻散场。
次日,世界各大报纸又出号外,皆在头版用通栏标题刊载杜鲁门谈话,标题
是:杜鲁门宣布新招,授权麦克阿瑟使用原子弹。各国舆论沸沸扬扬,震惊之程度又倍于麦克阿瑟的谈话。
艾奇逊听说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要使用原子弹,知道捅了娄子,原本指望总统发表谈话,抵消麦克阿瑟信口开河的负面影响,未料总统自己也信口开河,漏子越捅越大。
杜鲁门也自知失言,懊悔不已。
中国是否会害怕美国的核武器威慑?志愿军是否会停止追击?请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