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发布了第三季度统计数据: ‍ ‍ ‍ ‍ ‍ ‍ ‍ ‍

前三季度结婚登记474.7万对,同比减少94.3万对; ‍ ‍ ‍ ‍ ‍ ‍ ‍ ‍ ‍ ‍ ‍ ‍ ‍ ‍

离婚登记196.7万对,同比减少0.6万对。 ‍ ‍ ‍

对比最高峰2013年的1347万对,腰斩,几乎已是定局。

随着结婚人数的下滑,出生率必然迎来挑战。

这意味着,出生率持续下滑,老龄化社会距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2023年的人口增长已经是负数了。‍‍‍‍‍

因此,所有以人口作为基数的行业,整体规模都会调整。‍‍‍‍‍‍‍‍‍‍‍‍‍‍

地产、教育等等。

当然,这并不绝对。不婚不育的崛起,大体上是以经济基础作为解药的。 尽管整体数据在下滑,但整体质量肯定是在上升的。

‍‍‍‍‍‍‍

因此,不管是地产还是教育,将更加集中化。‍‍‍‍‍‍‍

看似萎缩的总量,实际上萎缩的是"没有价值的"的外围城市和NPC人口,看似萎靡的增量,实际上是增长的"高质量"的付费玩家。 ‍‍‍‍‍‍‍‍‍‍‍‍‍‍‍‍‍

前些天,某市出台政策,故里适龄青年结婚,初次登记女方年龄在35岁以下,给予1500元的奖励。

虽然不多,吃饭看电影买礼物开酒店,估计还是够的。 政策精神是好的,但谁会为了1500元结婚。

毕竟,如今的环境,没有大号带或者主角光环,很多人都走不出新手区。不仅如此,女权盛行,阴男崛起,是更严重的内核。‍‍‍‍‍‍‍‍‍‍‍‍‍

有人说,结婚率生育率下滑,是全球经济体的通病:‍‍

只要经济越发达,结婚率生育率也就越低。‍‍‍‍‍

这没有问题。

问题是我们目前的经济还没有触达到发达国家的门槛,特别是人均水平,而我们的生育率,已经是全球倒数了。‍‍‍‍‍‍‍‍‍‍‍‍‍‍‍‍‍‍‍‍‍

在我看来,我们正在受到互联网的反噬。 ‍‍‍‍‍‍‍‍

经济上,互联网带动的经济运转,给我们带来全球商品,但也打破了城市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线上线下的壁垒。‍‍‍‍‍‍‍‍‍‍‍‍‍‍‍‍‍‍

有效的提升了商品效率,却也减少了流动壁垒。‍‍‍‍‍‍‍‍‍‍‍

讲直白一点,虽然人人从中获利了,但是参与人变少了,分配逻辑自然也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改变了中国,也埋下了经济的原罪。

另一方面,就是互联网改变了信息差。‍‍

短视频、某书某博,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和反应时间变少了。人们也能接触到跨越阶层的生活了,不仅如此,互联网也成为中国人的精神鸦片,男女老少通吃。‍‍‍‍‍‍‍‍‍‍‍

有人问,我们的经济有没有解法?

在我看来,一直有两个:‍‍‍‍‍

一个是继续保护如今的战略定力,继续潜行,让我们从制造业大国转型为高质量的科技产业大国,这种逻辑肯定是要以牺牲NPC为代价的。 ‍‍‍‍‍‍‍‍‍‍‍‍‍

因为,如果我们保持人口大国成为发达国家,全球的资源可能无法支撑我们高质量 的碳排放。

让圈子,变成精英的圈子。

还有一条路,就是非工作时间关掉居民互联网或者限制居民互联网,相当于新时代的"宵禁"。

不用怀疑,就业、消费、生育率,都会回升的。‍‍‍‍‍‍‍

少了互联网的BUG大梦,NPC,都会过好NPC的生活。

但这条路,终究是走不了了,因为吃过人肉的狼,除了杀掉,没有办法让它忘记人味。资本,也是如此。‍‍‍‍‍‍‍‍‍‍‍‍‍‍‍‍‍‍‍‍‍‍‍‍‍‍‍‍‍‍‍‍‍

学习强国,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