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残疾男子坐轮椅跑遍西安绘制无障碍地图"的视频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纷纷点赞。11月2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联系到了视频中的当事人田野,17岁那年他因为车祸高位截瘫,后和6位残疾朋友一起创建"SCI(脊髓损伤)无翼飞翔公益组织",从2019年开始"西安无障碍地图"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位坐在轮椅上的残障人士用时3个月,每天15个小时,共597平方公里,绘制了这张西安无障碍出行地图。他们把西安市三环内主干道全部探索一遍,一共拍摄5000余张照片并向有关部门反馈。最终,西安大部分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问题得到解决。

高位截瘫后和朋友创办公益组织 最先开始"随手拍""随手贴"

2004年,17岁的田野因为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从此,他便开始轮椅上的生活。截瘫前的田野是一个爱跟人打交道的小伙子,练过武术也学过散打,活泼爱笑是他身上最显著的标志。截瘫后,他感到暗无天日,在床上整整躺了八个月。

他说自己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4年到2012年,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前前后后花了几百万,不但掏光所有的家底,还负债累累,但病情没有任何好转。第二个阶段是从2013年开始,田野不忍心看到父母那么劳累,于是开始创业。他买了8个炉子、40个板凳、2把伞、1个冰箱,一共投资8000块钱,开了一家"串串店"。

刚开始的店铺只是一个路边摊,后来巅峰时期发展为五家分店。在这里,田野不仅给残疾人五折优惠,还经常组织聚会,他们在这里吃饭、聊天、开导对方,久而久之,串串店成了他们的"精神避难所"。"我希望残疾人士可以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他说。由于经营出现问题,今年8月,田野关闭了最后一家"串串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田野和6位坐在轮椅上的朋友一起创建"SCI无翼飞翔公益组织",想给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我们每个星期都会组织活动,呼吁轮椅人从家里走出来,一起聚餐逛公园。"田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在街上看到情况近似的人,会主动打招呼,然后将其拉到微信群里。慢慢地,公益组织里的人数越来越多,现如今一共有300多个成员。

田野表示,用轮椅绘制无障碍地图是在一次聚会中大家共同商议的结果。"那次我们聊天,聊到了出行不便的事情,发现很多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士都会被这个问题困扰,无障碍通道的不完善导致大家有时候会走到自行车道或者是机动车道上,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经过商讨,大家决定以后只要在路上看到无障碍通道不完善的地方,就拍下来发在群里,这个行为被称作"随手拍"。除了"随手拍",田野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如果看到有车辆占据无障碍通道,他们就会拿出便签,写上"请不要占据无障碍通道"的字样,然后贴在上面,这被他们称为"随手贴"。

3个月跑遍597平方公里拍5000余张照片 大部分问题得到整改

2019年,为了更加系统地绘制出"无障碍地图",当初创办公益组织的7个人承担起了最重要的任务,他们经过详细规划,决定分头行动。

田野说,因为身体原因,自己和组织中的两个人会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剩下的4人则负责主要的探索,一人负责一个方向。3个月的时间里,每天花费15个小时,从早上的七八点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一共597平方公里,西安三环内的主干道被他们探索完毕。身体上的残疾"拉长"了探索的时间,但是他们从不停歇,完成了这场"壮举"。最终把发现的问题拍摄成5000余张照片。

田野表示,当时出去探索道路的标配是一台轮椅加上一把卷尺,尺子是用来测量无障碍的坡度以及高度是否合乎规范。除了这些,盲道上的"断头路"也是他们探索的重点。"一些地方的盲道走着走着突然断掉了,我们称之为‘断头路’,这是很危险的。"田野说,遇到"断头路",他们就需要原路返回。

60岁的刘思芳是4位探索者之一,当时他主要负责主城区的南边,"我家在西安南边住,出门比较方便,对路况也相对熟悉。"刘思芳介绍,三环内的每一条路都要走,发现哪一块有问题,就拍个照留存下来,晚上回去把图片汇集起来,发给负责电脑制作的人,并告诉他具体的位置和问题,把这些问题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刘思芳说,问题主要分为三类,一个是人行道上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另一个是一些地方的无障碍通道斜坡下面会有台阶,轮椅人遇到台阶就不能往前走了,只能原路返回,若是没有看到,滑了下去,轮椅被绊倒的话,人就会被甩出去。还有一个问题是无障碍通道的斜坡建设得不符合标准,"斜坡比较陡的话,我们就滑不上去"。

刘思芳回忆,当时自己是手动轮椅,每天能跑十公里左右,后来因为太劳累,就换成了电动轮椅,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跑三四十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的努力下,3个月一共拍摄5000余张照片,形成一份"西安市三环内无障碍问题报告"说明书,地图上一共有红黄蓝三种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问题。接着他们把这份问题报告提交给职能部门,希望可以做出完善。最终,三分之二的问题得到整改。"修完后还联系我们去体验,因为一厘米或者两厘米的偏差对正常人来讲不成问题,但对我们来说就是大问题,体验过后还存在问题的,他们会继续完善。"刘思芳说。

获得"中国好人""陕西好人"等称号 鼓励残障人士走出家门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田野表示,立法后自己的生活确实更加便利了,很多地方必须要依照要求建设无障碍通道。"无障碍通道不仅是给残疾人使用的,老人、孕妇以及拖运大件行李的人都能用得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无障碍通道的重要性。"他说。

田野说了自己的感受,现在城市的无障碍通道比较完善,交通方面的无障碍设施也都很到位,公交有无障碍踏板,地铁除了无障碍电梯外还有牵引机。如今,田野会定期去西安各大景点拍摄无障碍旅游体验视频,为残疾人士"开辟"道路。他表示,很多残障人士来西安旅游前都会给他发消息询问景点具体的设施状况,他成为残疾人士的"百路通"。

田野告诉北青报记者,现在西安很多景点都设置有无障碍通道,比如陕西历史博物馆、兵马俑、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这些景点会为残疾人士设置服务窗口,腿脚不便者也可以在这里畅通无阻地游玩,残疾人士可以放心来西安旅游。在西安城墙的无障碍通道建设完成后,田野坐着轮椅"走"了上去,"当时一眼便望到整个西安城,心情既澎湃又开阔。"他说,一些老年人和残疾人因为身体原因,可能在西安住了一辈子都没有上过城墙,感谢无障碍通道"开拓"了"特殊人群"的生命体验。

田野坦言,即便现在无障碍通道已经比较完善,但愿意走出门的残疾人还是很少,路人的目光是压在他们身上的一块"重石"。而除了这些,"上厕所"对腿脚不便者来说也是一大难题,相关设施上,除了老城区巷子里的部分公共厕所没有无障碍通道外,现在大部分厕所都设有无障碍的第三卫生间,"但对高位截瘫者来讲,因为下半身没有知觉,出门上厕所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很多人没办法克服心理上的羞耻。"

这些年,因为做公益,一直走在帮助残疾人的道路上,田野先后获得"中国好人""陕西好人""西安好青年""陕西好网民"等称号。他希望所有的残疾人士都能勇敢地走出去,"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

实习生 钟雨露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