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广州出行的顶流,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我想答案无非这两个:

“死亡三号线!”“电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如今这两位显然已经成为广州“名片”,特别是电鸡,早已是过街老鼠,如今的广州也被众多网友称为“电鸡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今天要聊的并不是它俩,而是曾经广州交通的王者:广州BRT!

不过作为老广州曾经的回忆,如今BRT风评貌似不太好,在广州堵堵堵的大背景下,不少网友就表示:“BRT现在又慢人又不多,还不如尽早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RT委屈表示:”曾经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叫人家牛夫人“究竟因为啥,让广州BRT风评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RT之争
去还是留?

这几年,随着地铁线路不断完善,还有电鸡大量泛滥,BRT就有些逐渐成为鸡肋的预 兆,同时地位 也开始 急转直 下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BRT 来源:羊城晚报

雪上加霜的是,两个月前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还发布公示,BRT多条线路暂停营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广州BRT自2010年开始营运以来,首次有线路停运。

其实如今BRT的争议无非就这几个:太占车道、客流量少、车速太慢。

对此,网友也是议论纷纷,好像站成了两派,有认为如今BRT就是鸡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BRT限速四十公里,平均时速也才二十多公里,放在如今是不是不够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真是变了,有了电鸡,公交车就不用优先发展了,上座率太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还是有不少网友认为,BRT依旧是广州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如果不是BRT,塞车会更加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BRT也是为广州交通立下汗马功劳的,现在被遗忘 地那么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网友表示交通拥堵的主要责任不是BRT,而是电鸡啊!要大力整治电鸡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关于如今BRT的处境,好像也只能用尴尬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人!时代变了
BRT该何去何从?

在十几年前,地铁线路少,电鸡还没泛滥、私家车也没有现在多的时候,大部分市民还是依靠公交车出行,特别是BRT还更快更高效。

但是如今时代真的变了,私家车和电鸡增多,广州地铁线路不断完善,改变了市民的交通出行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数据显示,地铁和电鸡就占了广州市民出行方式的大头,增长也极为迅猛,相比之下公交车的数据就远远比不上前两位了。

而广州BRT作为亚洲最繁忙的BRT系统,曾经日均客运量超过75万人次,眼下这一数据降至26.62万人次,只占市中心区公交客运量的10.78%。

同时社会车辆出行需求增加,广州的交通也是日常塞车,高峰期的时候,经常能看到普通车道排长龙、一旁BRT专用道空荡荡的“冰火两重天”奇葩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羊城晚报

也难怪有不少网友认为BRT太占车道浪费道路资源,应该取消,开放给私家车的呼声出现了。

关于这点,其实官方也出来回应过,交通部门表示:BRT专用道暂不宜常态化实施社会车辆借道,详细原因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广州日报

总的来讲就两点:客流还多、确保安全。虽然BRT客流量不及当年,但需求依旧不少,特别是节假日的某些路段还是得依赖BRT。

安全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现在的BRT车道,都快要被电鸡占领了,变成“鸡RT”了,还有不少社会车辆不按规定借道,这才是要该整治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我也认为,通过取消BRT开放专用道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是在饮鸩止渴,缓解交通拥堵还是需要考虑更加持续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可以考虑BRT专用道分时段,非核心地段分区域实施车辆借道,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夜间BRT收车后、节假日等时段,以及工作日非高峰期可试行开放等。

还可以推动人们更多地去使用BRT公交、地铁系统乃至步行等,不然入手一台电鸡,交通不拥堵才怪了。

当然,如今的BRT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例如像上文提到的车速太慢,明明有专车道,却开得比电鸡还慢。

还有私家车随意借道,无人管理造成拥堵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可以加强BRT系统与其他交通模式的整合,比如与地铁、公共自行车等的无缝接驳,提供更加便捷的换乘服务。

以上也只是我如果提的一些小小建议,对于如今广州BRT大家怎么看?不妨说说你的看法,评论区交流。

最后插播一则消息:

广州PLUS看房团小程序已经正式上线啦,如果大家有任何购房需求,点击进入小程序填写相关资料,即可报名参与,报名成功后将有专业人士一对一跟进~

免责声明:

本文对项目或产品的介绍,对项目周围环境、交通、教育资源、商业配套及其它公共设施的介绍,均旨在提供相关信息,不作为任何购买要约,不意味着本公司对此作出承诺。本文涉及面积均为建筑面积。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及附件等协议为准。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