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可是个大日子,不仅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十九个节气,还是古代社会的“四时八节”之一,在古代人们是把它当作作重要的节日来过的,主要风俗有迎冬、观风向、扫疥、吃饺子、酿黄酒等。
另外,在我国古代时,民间百姓是把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北方向,太阳位置到达黄经225度,通常这天是在每年公历11月7日-8日之间到来。
随着立冬的深入,太阳光照时间越来越短,气温也越来越低,尤其像我国北方一些地区,开始出现降雪的天气了。
不过,立冬只是意味着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还不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因为,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地表尚有“积热”,所以即便到了立冬,我国大部分地区也不会很冷,真正的寒冷是在冬至之后的“数九寒天”。
关于“数九”哪天开始“入九”,民间有多种说法,有些人认为“数九”应该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也有的人认为“数九”应该从冬至后的第一个“未日”开始,而现在流行的“数九”是从冬至当天开始数的,并且,现行的日历上也是这么标注的。
按从冬至那一天开始“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就拿2024年来说,“数九时间表”已经出来了,“入九”的日期是2024年12月21日,这天也是今年冬至的交节时间,“出九”的日期是在2025年3月12日这天。其中,最冷的“三九四九”是从2025年1月8日开始到2025年1月25日结束。
那么,今年冬天到底冷不冷,雨雪多不多呢?
古人通过立冬出现在农历的日期来判断,把立冬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前十天里(上旬)称为是在“月头”;把立冬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中间十天里(中旬)称为是在“月中”;把立冬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最后十天里(下旬)称为是在“月尾”。
老话说“冬在头,冻死牛;冬在中,单衣过冬,冬在尾,倒春寒。”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立冬节气的交节时间落在了“月头”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比较寒冷,连抗冻的老牛都受不了;如果当年立冬交节时间落在了“月中”,则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偏暖和一些,是个暖冬;如果当年立冬交节时间落在了“月尾”,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也冷,但冷得不是时候,出现了“倒春寒”的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
那么,今年立冬在哪呢?
翻看日历,我们能够知道,今年的立冬是交节在公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这天,具体时间为06时19分49秒,是民间说的“立冬在月头”,意味着今年冬天可能会是个冷冬。
此外,古人也会通过立冬这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当年的冬天冷不冷,雨雪多不多!例如,下面这几句农谚:
1、立冬动了流,冬雪盖过头
这里面说的“动了流”指的是立冬这天出现了阴天下雨或者下雪的天气,如果出现了这种天气情况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大概率降雪的天气会比较多,是个冷冬。相反,如果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则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偏暖,是个暖冬。
2、北风刮立冬,井水也结冰
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如果立冬这天刮起了风,并且以北风为主的话,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冬天会比较寒冷,是个冷冬。
那么,有多冷呢?冷到连井水都结冰了。类似的农谚还有“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表达的意思相近。
古人总结的这句农谚是有一定道理的,刮起猛烈的北风,往往代表自西伯利亚而来的冷空气大举南下,气温也会断崖式下跌。
如果北风出现在冬天,就会出现降温和降雪等天气;如果春天时刮起了北风,则说明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相遇,产生更多雨水,这就会让天气变得更加阴冷,可能会形成“倒春寒”的现象,对农业生产不利,往往会给农人带来较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