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词作者: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恨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青年时,积极参加抗金斗争。曾上书南宋朝廷,条陈战守之策,但不被采纳。后到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官。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迫害,最终退出政坛,抱憾而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词作充满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收复山河的豪情,倾诉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合称“苏辛”,但又不拘一格,一些描摹壮美山川、隐居生活的小令则风格明快、清丽,亦受到人们赞许。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唐教坊曲有《摸鱼子》,原为民间捕鱼时所歌之曲。北宋时人们根据旧谱制作《摸鱼儿》,最早见于欧阳修词。此调以晁补之词为正体,双调一百一十六字,上片十句六仄韵,下片十一句七仄韵。因晁补之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句,又名《买陂塘》《陂塘柳》《迈陂塘》等。此调分别有三、四、五、六、七、十字句式,节奏富于变化,用韵疏密相间,往往流畅中见幽咽,婉转中蕴豪情。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词前介绍性小序“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可知,此时词人由湖北调往湖南任职,与同是为官调任者王正之一同饮酒。词人自南渡来一直身居下位,未曾得到重用,此次调职也属于简单的平级调动,并无实现政治理想、收复国家失地的希望,于是饮酒以排遣苦闷的心情,写下此词寄托幽怨。

上片写暮春景象,于伤春情绪中寄寓幽怀。开篇两句以询问语气,表达对暮春风雨摧残下的春花的问候与关怀。下两句直摹内心感叹:春天过于短促,花的生命周期伴随春天结束,落红满地、香消玉殒,令人扼腕。后三句“春且住”“怨春不语”以拟人笔法写春,也写出了词人由留春到怨春的心理变化。最后几句转入写“画檐蛛网”,它们保存了春花最后的痕迹,有着对春花的拳拳挚诚之心与执着。词人伤春,也融入了对国家衰落的感伤以及对国家盛日的眷恋与执着。

下片由惜花转入叹惋历史上的美人的不幸命运,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抒发自己与花、与美人命运同构的悲感。以陈皇后千金买赋的典故,类推历史上赵飞燕、杨玉环的故事,点出命运莫测、世事变化无常的盛衰哲理,以此来安慰友人王正之并自我宽慰。而“蛾眉曾有人妒”化用屈原“众女嫉余之蛾眉兮”的语典,同用比兴,抒发自己徒有才华志气,却始终不得重用、报国无门的悲哀,暗合作者此时“自湖北漕移湖南”的心境。最后几句由历史转入现实,映照出词人形象。此时处于暮春,又是落日时分,最是容易牵引国恨、触发飘零身世的感伤之际,词人将满腔哀怨与苍茫暮色相融,以景结情,感人至深。

全词运用比兴手法,托惜花、惜美人写出词人不得志的哀怨幽愤,词风蕴藉且兼含骨力,显示出刚柔并济的风格,是辛词中的佳构。

撰稿:陈骥

诵读赏析:张宏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宋词以其独特的神韵独树一帜,与唐诗并列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

“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活动,通过多媒体重新演绎,让最经典的词句与最优美的声音有机结合,把美的享受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两岸青少年,在提升孩子们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同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