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在无人机领域祭出重拳,两项重大政策调整震动全球无人机市场,让欧美国家尤其是美国相关行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寒流”。自今年9月1日起,中国商务部颁布的新规定正式生效,对所有可能军民两用的无人机实施严格的出口限制。这一政策不仅覆盖了大型、中型和小型无人机,还包括了相关的配件和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调整的背后,是中国对无人机技术流入战场的深切担忧。过去,欧美国家大量采购中国的无人机,甚至将这些可能军民两用的无人机用于援助乌克兰等地。中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正是为了防止这些高科技产品被用于加剧地区冲突,特别是在俄乌局势紧张的背景下。

与此同时,中国还针对涉及对台湾非法军售的美国企业实施了制裁,其中包括美国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斯凯迪奥公司。这些公司一方面依赖中国的零部件进口,另一方面却暗中进行非法军售活动,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与出口管制不同,制裁措施更为严厉,一旦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就意味着它们将无法再从中国获取任何无人机相关的零部件、技术或生产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底,美国媒体纷纷报道,斯凯迪奥公司因中国的制裁而陷入严重的供应链危机。这家公司的唯一电池供应商是一家位于东莞的日本子公司,但现在,由于制裁措施,它们已经无法从中国进口任何零部件,包括电池。这一供应链的中断,对斯凯迪奥公司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知情人士透露,失去中国无人机零部件的美国企业,实际上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在全球无人机零部件市场的份额从微不足道的3%飙升至惊人的92%。这意味着,任何想要正常运营的无人机企业,几乎都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支持。而中国的制裁措施,实际上是对这些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封锁,使它们与中国的供应链彻底割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斯凯迪奥公司的高层已经开始四处求援。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亚当·布里近期频繁会见美国高级官员,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帮助。然而,尽管美国政府正在积极寻找替代供应链,但目前仍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中国在全球无人机行业的巨大影响力,也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脆弱性。中国无人机的崛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更是一个地缘政治和战略问题。在这场博弈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如何应对中国在全球无人机行业的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