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之家 | 温暖驻外人

数十万驻外人都在关注

驻外之家人才网

www.zhuwaizhijia.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海外长城人主人公简介:

金子辉,2003年赴海外工作,先后在非洲等项目工作,海龄21年。

三毛笔中的撒哈拉沙漠是浪漫,“每想你一次,天空就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沙漠”。在这片沙海中奋斗15年的我却有自己的撒哈拉感悟。

热辣滚烫的撒哈拉

三毛与撒哈拉的缘分,源于美国的一期《国家地理》杂志,而我与撒哈拉的缘分来自尼日尔。2009年,长城钻探公司国际业务快速发展、海外队伍不断扩充,拥有6年海外工作经历的我赴非洲尼日尔执行作业。

2009年12月21日,当17架螺旋桨小飞机落地的那一刻,尽管是快到尼日尔最凉快的季节,我还是体会到了非洲尼日尔天气的“热情”。一打开机舱门,一股滚烫的热浪瞬间袭来,我被沸腾的热气笼罩着,呛得难以呼吸。

尼日尔位于非洲大陆中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被撒哈拉沙漠覆盖,只有西部、南部分布着零星的平原和丘陵。除此之外,尼日尔几乎终年无雨,气候条件恶劣,沙漠化严重,严重缺水,全年平均气温高达30℃,而在夏季最炎热的时刻,甚至能攀升到60℃,堪称名副其实的“火炉”,是世界上最热的国家之一。

在去基地的路上,我好奇地望着窗外,这外面的世界似乎只能用荒凉两个字来形容!一路颠簸到基地后,虽然天热的像蒸笼,但我的心却凉透了:知道条件差,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差。说是基地,不过是几排集装箱组装起来的板房,就像用积木搭建的小房子一样,孤零零地立在撒哈拉沙漠中,而这就是长城钻探尼日尔项目部的大本营—我未来奋斗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遮天蔽日的撒哈拉

三毛眼中的撒哈拉沙漠如被水洗过似的安静,只有亲历者才明白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尼日尔的风沙全年无休。尤其是,沙尘暴来的时候毫无征兆。有时看着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狂风大作,铺天盖地,打得人睁不开眼。沙尘暴以每秒十多米的速度移动,顷刻间,遮天蔽日,天空笼罩在一片混沌中。施工中遇到沙尘暴,只得躲在板房内避避风头,等着恶劣的天气消了火,作业才能恢复正常。

经历过沙尘暴,普通的风沙就成了小儿科,我们蒙上面巾顶着风沙照常工作。沙漠里工作的我们个个都是“小黄人”,后来长时间接触强烈的紫外线又让我们都变成了“小黑人”。一天的劳作下来,身上只要有孔的地方和褶皱处都灌满了黄沙,用手指掏掏耳朵都能“挖”出沙来。

这时,基地厨房后的那口水井就成了我和兄弟们的“命脉”,虽然要经过多道过滤器才可食用,大家却喝得格外甘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蚊虫肆虐的撒哈拉

“雨中的日子总是湿的,不知是雨还是自己,总在弄湿这个流光。”三毛虽然写的是《雨季不再来》,但是她还是喜欢她心中的那个雨季,但是我却很头疼撒哈拉的雨季。大家一想到沙漠,映入脑海的就是干旱无水,而尼日尔的撒哈拉却不同,它有雨季,不同于雨后甘霖,尼日尔的雨季带来的是让人头疼的蚊虫。

虽然来之前就做了心里建设,也接种注射了霍乱、黄热和流脑病毒的疫苗,但是刚到基地三个月的我,还是感染上了疟疾。

畏寒发热、拉肚子、乏力......各种不适冲击着我。好在项目部药品准备充分,第一时间让我服下,还送我去了医疗队进行治疗。一周后,我痊愈了。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尼日尔项目部对员工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完备保障。

我后来了解到,项目部为了防治员工患上疟疾、伤寒、霍乱、呼吸道感染等流行疾病,与当地药品供应商签署协议,时刻备着63种西药、20种中成药,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的用药需求。尼日尔医疗条件落后,项目部专门聘请两名资深医生作为基地医生,保障每一名在尼日尔工作的长城钻探人的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苦中有乐的撒哈拉

三毛说:“沙漠中的生活,只使人学到一个好处,任何一点点现实生活上的享受都使心灵得到无限的满足与升华”。沙漠里的工作是枯燥的,但是我们有苦中作乐的法子。

尼日尔因全国60%是沙漠,全国仅有一条尼日尔河作为水资源支撑,新鲜蔬菜供应也成了作业现场的稀缺资源。

基地每隔十天半个月会进行一次集中采购,往返要三、四天的时间,我们在国内常吃的土豆、冬瓜、洋葱、茄子,在这里可是菜品种中的“香馍馍”。基地温度最高时能达到50度,这些蔬菜都会宝贝地妥善安置在冷藏车内。每次到基地改善伙食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会跟家人分享,好让他们放心。

后来,我们不再满足于囤菜,开始尝试自己种新鲜蔬菜。我们在基地开垦了一片荒地,从国内采购青菜种子,搭建蔬菜简易大棚。却由于缺乏经验,蔬菜被尼日尔高温“晒死了”,成活率很低。后来,我们慢慢尝试,加固遮阳棚,想出了很多遮风挡雨的办法。试验终于成功。丝瓜、韭菜、西红柿、香菜、白菜......一些常见的蔬菜品种,这里都有。

现在,如果你路过尼日尔作业现场就会看到,井队上大家用废弃的器皿种植一些蒜苗、香菜之类的青菜,不仅为餐桌上增添一点“绿意”,也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了一些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谊之花的撒哈拉

三毛说:“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在尼日尔工作的十余载,感受尤为真切。

尼日尔籍员工能够讲英语的很少,官方语言是法语,当地大约仅一半会说法语,一半人则说豪萨语、扎尔马语等当地语言,多种语言汇集。为了加快本地员工的培训效果,除了采用“师带徒”的模式签订师徒协议外,由中方员工将操作标准先教授给英语好的员工,再通过当地语言向其他员工进行讲解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加大对高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让他们真正完成了从“撒哈拉放羊娃”到“合格钻井管理者”的华丽转身。

在基地中间,有一座体现中国园林特色的凉亭,这是中尼两国员工利用基地里的废旧物资建成的,不仅承载着中方员工的家乡情思,也成为尼方员工心中的中国文化符号。每到传统佳节,我们就会围坐一起吃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粽子、月饼、饺子......

三毛,因为爱情与心爱的人定居在撒哈拉沙漠;石油人,因为梦想,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撒哈拉沙漠谱写着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故事。撒哈拉大沙漠里人与自然的拼斗继续上演着,让我们期待着这个故事的延续,见证长城钻探海外石油人在未来闯出更加精彩的世界!

来源:中国石油长城钻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