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在“广东画院建院65周年系列活动——全国名家共绘‘绿美广东’主题美术作品展”开幕之际,举办了以“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时代叙事与视觉建构”“画派、画院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来自全国的名家为中国画在新时代发展中探讨新方向。

1

以花鸟题材为核心主导

创作表现主题主旨的成功范例

一幅高3米、长16米多的巨幅花鸟作品《绿美广东》成了本次展览的最大焦点。该作品由陈永锵、方楚雄、方土、郑阿湃、林蓝、谢青、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杜宁、卓愿、冯剑平、何馥君、李俊、吴龙强、崔永强、郑可(合作)等合作创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美广东 陈永锵、方楚雄、方土、郑阿湃、林蓝、谢青、许敦平、阴澍雨、周午生、李雪松、刘海勇、杜宁、卓愿、冯剑平、何馥君、李俊、吴龙强、崔永强、郑可(合作) 300cm*168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这是一幅很重要的花鸟画的合作画,已经成了一个合作范例。”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画院原院长许钦松表示,这张画不但动员了广东以及全国的一批名家组成队伍共同完成,而且作品内容还反映了岭南风物,通过最具岭南特色的一些花卉植物来组成这样的画面。篇幅如此之大,如果仅像过去那样以即兴挥毫的方式,是支撑不起来的,难得的是,这幅画在构图处理上,借助了某种山水画场景的布陈展现,使得画面效果相当好,既有南方花卉植物本质的色彩斑斓的关系,也有一种生机勃发、万象更新的绿美景象。“这张花鸟画已经表明我们依托省的重大题材创作基地这样的一个平台,能够有效地推进重大题材的创作。”许钦松说。

谈及花鸟画的主题性创作,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林蓝则介绍,自20世纪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历史上国家形象塑造和集体记忆的构建中,花鸟画在参与民族文化形象塑造和文化记忆宏大叙事中,没能像人物画、山水画那样频繁地承载起厚重的历史,较少在主题和主旋律创作中担纲推波助澜的主角。因而在直接表现人与社会关系,塑造见证时代发展历程核心图像画卷中,曾一度缺席。

“近年来,广东画院依托‘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将花鸟画主题创作纳入课题研究,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推进一系列的主题美术集体创作。这次《绿美广东》大型花鸟长卷,更是主动邀请全国名家研讨构思并共同创作完成,将南北名家观照生活的感触,融合灌注在这张巨幅集体创作的全过程,实现了南北画家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是一次鲜活的思想沟通,也是表达形态与语言风格的互动,大家相互融通、相互借鉴,合作描绘出生态和谐、美美与共的绿美广东,并在创作研究进程中,带动青年人才培养,可谓是中国花鸟画领域革新发展的新模式,构建起以花鸟题材为核心主导,创作表现主题主旨的成功范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室逸趣 莫晓松 60cm*139cm 纸本水墨 202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村开通和谐号 蔡拥华 96cm*18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2

《绿美广东》的巨幅合作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

“如此大尺幅的作品,集中表现了广东特色的植物,并不是普通简单的罗列。而是有起承转合、阴阳结合,又符合自然规律,并且有好的艺术效果,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北京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李雪松认为,主题性绘画在传统中一直存在,宋代绘画就有很多吉祥寓意的题材,“当年武将家里悬挂的‘老鹰抓鸡’就是英雄得志的寓意,因此,我认为这次《绿美广东》的巨幅合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伸。”

对此,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蔡拥华也认同,他说,现代中国画除了保持了原来澄怀味象的愉悦性情的功能以外,画家们还有一种为祖国山河立传的精神。这张画已经不是简单的花鸟画,而是一张反映画家们对人民的爱和崇高使命感的主题性创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教授唐建认为,《绿美广东》在中国花鸟画巨幅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把这么多全国著名的艺术家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风格,作品既有丰富性、多样性,又有统一性、完整性,这样的作品必将留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

“这幅画给人眼前一亮,而且耐读耐看,这就是宏大叙事的体现。”在重庆美术馆书记、馆长王发荣看来,通过花鸟方式来反映南方一带特有的、具有代表性的花鸟植物的集成,某种角度是反映“绿美广东”的时代精神。陕西国画院院长张华也认为,这不仅是对时代风貌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这幅巨大的合作的花鸟画作一样,它如同历史的画卷,必将为后人留下珍贵的视觉档案。”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认为,这件巨幅花鸟作品规模宏大,风格绮丽清新,体现了新时代气息且极具岭南特色。画面中岭南的瓜果、植物以及飞禽,非常有岭南的风貌特色。

从这次展览作品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许敦平看出,近年来,广东画院带动了各地级市主题性创作,相当于吹响号角,而这次最大的作品,更是组织了南北花鸟画家共同合作,探索出了“不同而和”的艺术创作方式。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吴雪杉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花鸟画发展脉络,他认为,在中国近现代艺术中,花鸟画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广东,至少是可以称之为“派”。北京有于非闇的花鸟,但他不是一个“派”,这就是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溪山揽胜 牛克诚 97cm*18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山花开 林天行 97cm*90cm 纸本设色 2024年

3

“从画派到画院”

对当下的画家有很大的启示

本次研讨会中,“画派、画院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主题,则是为“从画派到画院——广东画院藏20世纪中国画精品展”而开展,这是广东画院建院65周年院藏作品第一次大规模公开展出,展出包括吴昌硕、王一亭、黄宾虹、陈师曾、齐白石、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张大千、溥儒、于非闇、王雪涛、潘天寿、李可染、贺天健、关良、刘海粟、傅抱石、关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吴作人等多位20世纪中国画大师的共68件(套)共78张作品。这些艺术大师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在融合与碰撞中探索出了中国画的新方向,为20世纪中国画现代转型探索出新的路径,时至今日依然深刻影响着中国画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方土坦言:“我是第一次看到了这批画,特别感动。通过这批藏品,可见广东画院当时在全国的地位有多高,也说明它的成立对中国的美术界以及南方的意义有多大。汇集了当年全国各地名家的作品,体现了岭南与各地的交流如此密切,也体现了广东画院一直坚持开放兼容的态度。”

北京画院副院长、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莫晓松也说:“广东画院能够聚焦到画派到画院的关系,并且能把最新的作品,大幅作品和以前老先生们小幅很精妙的作品同时展出来,对当下的画家有很大的启示。”

采写: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