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制币文化丰富多彩,品种多样,不同门类,不同乐趣,而四川卢比无疑是一大王炸,深受诸多钱币爱好者喜爱,更有专门的收藏群体加以推崇。

四川卢比又称藏洋,为清末民国四川生产用于藏区流通的普通银币。四川卢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唯一的皇帝像普通流通货币。其正面为光绪皇帝载湉的侧身像,反面仿制印度卢比,为花团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其实跟其他的中国近代银币一样,为了抵制外来银元入侵而专门铸造的,因为当时英属印度铸造的印度卢比大量流入藏区,并为藏区民众喜爱,以此四川卢比制式重量图案均全方位向印度卢比看齐。四川卢比是由四川成都造币厂和康定造币厂铸造的,因为均出自于四川,因此大家就称之为四川卢比,但是实际上四川卢比的主要使用地区是在康藏边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藏族与汉族的交易主要为粮食买卖方面,因此多以官方大额交易为主,交易货币多用大块银锭。清朝政府后期在藏地设置官办机构,汉藏民族增进交流,民间交易增加。藏族同胞不喜用铜钱,大块银锭难以均匀分割,货币度量得不到统一。这个时候面额标准,流通便利的印度卢比便乘虚而入。作为普通行用钱,印度卢比极大地侵害了清朝在藏区的经济统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有利可图,因此早期藏区民间就有模仿印度卢比图案,手工制作的藏洋,是为四川卢比的前身。后来川督上奏清廷,仿造新式银元。而清朝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于光绪二十八(1902)年,同意了成都造币厂铸造发行专供藏区流通的四川卢比。四川卢比的机制银币由此正式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正面是光绪皇帝载湉戴帽半身侧面像;背面四周雕花,有“四川省造”四个字,中心部位是一朵八瓣花;矩形内齿排列规整,无细夹齿。四川卢比共分为三个面值

一卢比重量为库平三钱二分(11.3克),铸造数量约2500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半卢比重库平一钱六分(5.6克),铸造数量约13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分之一卢比重库平八分(2.8克)的铸造数量约12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的生产历史

四川卢比从清代光绪年间开始生产,到民国后期停铸,总共经历了40多年,四川卢比的铸造为断续阶段性生产,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也就是所谓的“一期到四期”。

一期卢比造于光绪二十八年至宣统三年,也就是1902-1911年,出产自四川成都造币厂。这期间属于清朝统治阶段,其成色为各期最高,为九成银,币面白亮,图案精致。反面“造”字的走字底两笔写成,“四”字中间两竖笔较长。这个阶段铸造数量约1000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期四川卢比

二期卢比造于民国元年到民国五年,即1912-1916年,由四川成都造币厂铸造。含银量降至75%,币面较白,而长期养成包浆基本为为淡金色,整体做工较精细。“造”字的走字底三笔写成,“四”字中间两竖较短并且右上方有片树叶。官方记录的铸造数量为750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期四川卢比

三期卢比则为民国十九年至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0-1935年铸造,为四川康定造币厂生产。含银量从65%逐渐降低到50%,因为低成色,因此导致三期卢比的币面整体呈灰白色。并且三期卢比做工较为粗糙,光绪皇帝头像更是已经走形,呈驼背状,配饰也不齐全,反正大清当时早就已经灭亡了,也没人对这方面加以关注了。而三期卢比这期铸造数量约400万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期四川卢比

四期卢比为民国二十五年到民国三十一年,即1936-1942年,为四川康定造币厂生产。这期间四川卢比成色严重下降,铸造初期还有五成银的成色,到了铸造末尾就只剩下一成银了,可以说毫无价值可言。币面颜色从灰色、黄色到红色什么颜色都有,图案粗糙丑陋。铸造数量大概600万枚。并且民间基本上都不接受这类钱币的流通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期四川卢比

从生产历史来说,二期卢比的最少,其次是一期,然后三期,四期。

从图案来分,有领的常见,无领的少见;背后竖花的常见,横花的较为少见。而四川卢比背面的“四”字的写法可以分为两竖、两点、八字四等,四字右上可以分有叶和无叶版。人像的辫子也可以分为三节、四节和五节辫。

一期无领有竖花、横花两个大版,另外还有有领竖花;二期开始为有领,著名的蝴蝶花也就是“Butterfly Rev”为一期的;还有很多戳记卢比,比如S版、S里用、SA等,因为大部分为官戳,因此评级公司均将其纳为正常评级范畴,官方图录也划为版式,这也是四川卢比收藏的一大乐趣。

四川卢比版别众多,不乏名誉品种,知名度高的,比如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领竖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领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领直花/蝴蝶花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领直花/长眉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领横花(老牌大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S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S里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one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卢比SA

还有如四上无叶、五节辫耳下点、两蕊麻眼、双齐叶有横等稀少品种。关于四川卢比(藏洋)的版别划分及历史研究,这里推荐由剑客老师张承光主编的《藏洋图志》,新版的《藏洋图志》采用高清大图,精彩专业论述和特种艺术纸张印刷,收录了318种版别,细节划分清楚,而且均注有珍惜度和市场参考价,与《川龙荟萃》采用的编书形式相同,喜爱四川卢比的玩家值得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四川卢比的铸造背景上。虽然我们知道四川卢比四个阶段总共铸造了2500多万枚,但是其实实际上四川卢比的存世量远低于此,究其原因,我认为大概有四点:

其一,众所周知,官方铸币均会统计造币数量,归入数据,而一般统计银元数量,都是按每年的官方铸造量记录进行累加统计的,这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就是这个统计数量是没有减去币的损毁数量的,这也就无法代表钱币的当时保有量和未来保有量。而损毁数量,指的是因为制作银元的原材料,白银的存量是有限的,想要铸造发行新的银币,必须回收旧银币熔化,用以提取白银;另外因为诸多原因,发行出去的银元也会受到使用者的销毁和丢失,因此四川卢比的保有量,应该远远未到官方记载的铸造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发行了人民币,并且以人民币通兑各式旧式货币,从而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人民币开始流通后,藏区同胞要进行日常的交易和其他金融活动,就必须用自己手中的银元去政府银行置换人民币。而且据官方记载,在历年置换期间,藏区一个中型以上银行可回收四川卢比几十万枚。因此保守估计约有一半卢比都收归国有,不在民间。而政府回收的四川卢比,基本上就是三个出项:一是交付博物馆,作为历史展览所用;而是入库封存,不再流入市场;三是集体熔毁,有价值的比如金币银币,重新提炼后划为金银条块归入银行,无价值的纸币则销毁即可。这是四川卢比存世量减少的一大原因。据资料显示,1953,回收卢比在100万枚,且基本为含银量高的一、二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很多藏族同胞都十分热爱佩戴银饰品,因此很多银元会被拿来熔制成饰品。其中有一点就是越是含银高的早期卢比越容易被熔毁,成色低的晚期卢比反而没有提炼必要。因此早期卢比受到这种原因减少的铸造量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因为时间的久远,存在包括入土、外贸流出、路程丢失等钱币存世量建设的常见原因,这也是四川卢比存世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四个原因,四川卢比民间存世量是远远低于官方记载铸造量的,并且后期低银版占比例不小。四川卢比的收藏价值很高,也富有收藏乐趣,更是我们中国钱币收藏的一颗璀璨明珠,并且始终闪闪发光,引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