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读《诗经》的人,都会对这首诗《野有死麕》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呢?这首诗描述了男女的爱情状态,什么状态呢?现在进行时的爱情状态。所以它也成为了《诗经》中迄今为止争议最多的诗歌之一。朱熹认为此诗是“淫诗”之首,而在诗经女孩看来,从此诗可窥见春秋时期民风民俗。不信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野有死麕》的赏析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
——《国风 召南 野有死麕 》

这首诗也是用了一种比兴的手法,前两句先言其它,后两句写实。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野有死麇”的“麇”,是鹿的一种。“白茅”就是菅草,坚硬瘠薄的土地上生长的一种野草。意思是野外有一只鹿被猎获了,用洁白的茅草包裹鹿的肉。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有一位妙龄少女春心萌动,幻想着美丽的爱情,英俊的小伙看见了,便想着怎么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朴樕”的解释不一样,有人说是小树木,也有人说是高大的树,反正是一种比兴之词。山野里有只死去的野鹿,用白茅紧紧捆住。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女孩如玉,这比喻一个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便展现在眼前。白茅纯束,非常雅致。说明这个女孩没能抵制得了小伙子追求的攻势,害羞地答应了他的邀约。

这是前面两章,突出了什么呢?突出了荒野,树林,未婚男女。未婚男女干什么呢?重点来了,前面的描述都是为第三章做铺垫。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脱(duì)脱”就是脱脱,慢一点的意思。“无感我帨兮”,“感”在这里读“撼”拉、扯的意思。什么是“帨”?就是佩巾。古代男女身上要佩戴各种常用的小工具,包括配巾。“尨”,是长毛狗,有点像今天的狮子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段什么意思呢?第一句无动词,只说缓缓地轻轻地,不知道俩人干什么呢。第二句只说别动我的佩巾,为啥别动,咱们来看下一句。第三句干脆不说了,讲起狗来。说什么呢?再动小狗就该朝你叫了!小狗叫了咬不咬你还在其次,主要会引来其他人注意啊!

你看中国的古诗,都是意会不可言传。这些话,全是以女方的口吻说的,她一切都未明说,但都知道什么意思了。

那这首诗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会出现在《诗经》里呢?咱们接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野有死麕》为什么出现在《召南》?

读一首诗,要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看。《召南》14篇,此诗排在倒数第3篇。那么,这样的“淫诗”之首为什么会出现在《召南》里呢?

关于“周南”、“召南”的诗产生的地区以及两南的具体意义,向来有不同的说法。诗经女孩比较赞同东西分制的观点。周武王灭商以后,地域扩大,为加强统治力量,西周初期周成王时代,周公姬旦和召公姬奭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陕县以东为周公管理,以西归召公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人建代不久,也没有自己的文化。你看商朝有青铜器,有编钟,有绿松石、孔雀石、玛瑙珠等各色宝石,当然也有自己的文化。周朝开疆拓土,不能一味的杀伐,当然还要以文治国,所以周天子设采诗官采风,采各地的风俗文化成为诗,这是国风的由来,也成为《召南》地区这首诗的由来。

在距今三千年前,民风相对更加淳朴开放,诗经里的三月三,是“法定”的青年男女野外幽会之日。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里说,“黄帝以来的五帝和三王的祖先的诞生传说都是‘感天而生,知有母而不知有父’,那正表明是一野合的杂交时代或者血族群婚的母系社会。”商朝母系社会文化的沿袭,一直延续到《诗经》所处的西周、春秋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从《野有死麕》看春秋民俗

《毛诗序》解释此诗说:“恶无礼也。天下大乱,强暴相陵,遂成淫风。”把它理解为一种强暴诗。这都是后世统治者的儒家教化思想在作祟。毛诗序里,从第一首诗到最后一首,都遵从的是儒家“内圣外王”的逻辑套路。宋代朱熹更认为《野有死麕》乃“淫诗”,是恶行邪说,非圣人之训。

诗经女孩认为,这种理解未免有点偏激。这首诗在《诗经》里存在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春秋时期的风俗。诗经女孩认为有以下三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春秋时期农耕文化决定了民风奔放

《野有死麕》写于西周初期。我们知道,周天子还是非常重视农耕文明,大小雅里很多祭祀活动与农耕有关。农耕打猎是他们的基本的生活方式。而且这时候封建制度尚未确立,男女之间并无“礼”之大防,民风淳朴,男女率性而为。

《荀子》里说“妇人莫不顾得以为夫,处女莫不顾得以为士”,可知古时女子未嫁称女,男子未娶称士,“吉士”为英勇的男子,与下文的“有女如玉”相对。怀春,比喻女子已到了适婚的年龄,渴望结婚。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有一个英勇的男子从野外用白茅把杀死的麕包起来,送给自己喜欢的女子,向她求婚。说明男子的职业可能是猎人,他把猎物包起来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春秋时期男女允许自由恋爱

少女怀春是多么正常的一件事情。无论是在现在,还是《诗经》所处的时代。中间这几千年,统治阶级为了政治需要,把人们思想禁锢了。认为怀春就是淫荡。

《野有死麕》这里面的少女“怀春”,妙龄少女到了恋爱的年龄春心萌动,年轻小伙子看到自己心仪的女子展开猛烈的追求,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男女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不就是诗里所描述的境界么?你情我愿,男欢女爱,多么美好幸福的事情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春秋时期人类主要任务是繁衍后代

古代周人婚礼中有“纳徵”,即男方向女方交纳礼品,所用即为鹿皮。马瑞辰《通释》有此说,此诗从“野有死麕”起,应是受了这种婚俗的影响。

诗里野麕已死,是猎取结束的表现;少女开始“怀春”,则是男生“诱之”的结果。有了夫妻之实,随后就是结婚生子了。

诗经女孩认为,周天子用了一个上午夺取了殷商的政权,靠的是武力。之后拓展疆土,无数次的打仗导致人口锐减,周朝要强大,必须靠人来取胜。所以那时候三月三情人节也好,淫奔的风俗也好,古代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爱就爱了,如果有孩子就生下来,越多越好。

我们读诗经的意义,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诗经有时候离我们很远,远到读国风可以增长见闻;有时候却离我们很近,近到目前人们还在演化这种风俗。《野有死麕》的魅力也就在于此。你们说呢?欢迎和诗经女孩一起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