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前盟今朝尽
金玉良缘几时知
——陈妍竹
唏嘘叹惋
让人唏嘘,让人叹惋
初读红楼梦,我只是这世间一过客,并未读出何种关联与情怀,和世上的大部分人一样,只想按部就班的活着,或世俗,或成功,或自满。
但苍天必定要我醒悟,红楼梦作为一部影响力巨大的文学名著,影响了中国几百年的四大经典之首,我终究不是俗人,必定要在生命中的某一瞬间和它产生一点那么奇妙的缘分。
于是我细心研读。终于收获一些意想不到的妙想。
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黛玉宝钗是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但是性格截然不同。宝钗性格圆滑大度,有着世族小姐应有的规矩尺度,黛玉清高自傲,学不来那些弯弯绕绕,却有听风葬花的温婉柔弱。
硬要说我喜欢谁?我说不上来,不喜欢宝钗吧,但她的大度,她的礼仪,她的风范,让我觉得这世间竟有这样能干精明,善良温婉的女子,说不喜欢黛玉吧,偏有“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悲凉。
再说宝玉,宝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是府里的混世魔王,不喜欢读正经书,只喜欢看些闲书,杂书,甚至“黄书”。不喜欢朗经颂文,八股玄理,偏偏又能说出些艳妙绮丽红香软玉的诗篇对子。他的前身是神瑛侍者,黛玉则是绛珠仙子,所以他俩之间的感情算是木石前盟,黛玉曾经受过神瑛侍者的恩惠,所以今生注定要把所有的眼泪归还于如今的宝玉。
但宝玉真的只喜欢黛玉吗?为什么这宁府,荣府,大观园里那么多美丽绝伦,有情有义,生动活泼的女子,宝玉都看不见,记不得,唯独只喜欢黛玉呢?袭人,晴雯对宝玉也算无微不至,芳心暗许,但宝玉也辜负了她们。但这并不是要比个高下,黛玉最后也同样因宝玉而死,在某一种意义上,她们是平等的,袭人晴雯与黛玉是平等的,只是袭人晴雯太过懂事而早慧,因而“风流灵巧招人怨”。
那么黛玉和宝钗,袭人晴雯的区别又在哪里呢?黛玉是一个心思敏感细腻,身体娇弱病缠的美人,书里说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孤高,府里那么多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的婆子小姐姨娘,黛玉偏要孤高自傲,而当贾府“树倒猢狲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时候,那么多人想要四散奔逃,拼命想要活下去的时候,黛玉却又病弱悲痛,泪尽而逝。
黛玉不属于这世间,她是“世外仙姝寂寞林”。
宝玉可能也并不是完全不欣赏宝钗晴雯袭人这样的奇女子,只是黛玉寄托了他的理想,一种面对世间脏污不妥协不屈服的理想,黛玉喜欢读书,黛玉追求爱情,黛玉并不把宝玉当做是世间浊臭的其他寻常男子,只有在黛玉身边,爱情才是两情相悦,干净美好的模样。他俩一起被别人训哭,一起被彼此逗笑,这样的爱情真的干净纯粹,明亮美好。
而对宝钗晴雯袭人,宝玉也曾有过欣赏甚至爱慕,但是更多的还是愧疚,宝钗大度能干,能够包容宝玉的种种花心与不适,宝钗漂亮,宝钗体贴,宝钗温柔,但宝钗没有一颗反抗的心,没有一颗敢于同五千年浊臭黑暗封建专制社会反抗的心。
而宝玉,看上去是个混世魔王,是个逆来顺受无用草包的潦倒贵公子,其实他是一颗女娲补天弃而不用的顽石。他是个最倔最硬的顽石,臭石头。
他只是以为,女儿家也能研读诗墨,朗经颂文罢了。女儿家也能“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罢了,女儿家也能清清白白有硬骨头罢了。
虽然他的理想可能十分浅薄,甚至因此伤害了更多的人。
红楼梦里的爱情,让人唏嘘,让人叹惋,宝玉已经决心不服从礼教,不读书不做官,不与那些浊臭的男人骨肉同流合污,却依然逃不过孤身一人的命运。
粉面丹唇
粉面含春威不露
红楼梦博大精深,刻画了许多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人物,女人中的翘楚,更比方说王熙凤,书里说她是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不仅美貌,她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也是堪称一流,偌大一个贾府,竟然前前后后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许多曾经不服她或者现在不服她的人,都不得不在她的八面玲珑和铁血手腕上臣服,王熙凤有坏的一面,比如说设计害死尤二姐,但她也有好的一面,比方说对待平儿和刘姥姥,她给了他们二十两银子,还招待他们吃了一顿饭。
功名利禄
并不是虚无主义
红楼梦虽说是女性群像,主要描绘女性角色和人物,但也描写刻画了不少男性角色。但红楼梦这其中的悲婉愁肠,女性角色的细微不同与最终化一,男性人物又能理解几分几毫呢!
男性角色除了宝玉之外,都主要醉心于功名利禄或者沉迷声色犬马,所以一首诗说的好啊: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诗虽然充满了悲凉与颓废的感觉,但却并不是虚无主义,而是对于功名利禄过于痴迷的科举制度的抨击与呐喊。真正的虚无主义,是对一切都无所谓,对一切都不置可否,对一切都可有可无,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我们的中华民族的祖国,要警惕这种虚无主义,要警惕虚无主义毒害我们的思想与头颅。
宝玉黛玉二人的悲剧,其实也是隐射着包含着虚无主义在中国黑暗封建制度下的泛化与蔓延,宝玉心怀女儿情,但却是一个极恶读书,排斥功名的无用公子哥,离开家族的势力,他根本不具备在那个时代生活的能力,黛玉孤高清洁,但同样不能适应社会,难容于人,离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旦闲情愁赋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就会变成无病呻吟。
而且,其实真正的爱情也是十分短暂的,爱情也不会是空中楼阁,不能脱离现实实际的土壤。但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曾给过我们转瞬即逝的美好幻想。
诚然,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宝玉可以和黛玉在一起,那么,几十年后,当黛玉人老珠黄,宝玉也许会想到曾经大观园里那些风流灵巧,美貌非凡的女子们,想到他珠圆玉润,大家闺秀的宝姐姐,他的心里只有黛玉吗?我们真的不得而知。
所以,在面对这样的红楼梦,在面对这样的人生,我们应该发奋奋起,把一生交给自己心底真正的愿望,在面对镜花水月的美好时,才不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在面对人去楼空的曾经热闹时,才不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红楼梦啊,可以精读一生的红楼梦。
横刀截断
短暂的遗憾,是真实的虚有
其实宝玉也不仅仅只是宝玉,他也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曾经的自己,那个不够完美,不够圆滑甚至不够专情的自己,但是宝玉不是一个浪荡子啊,他只是一块顽石,一块曾被女娲拿去补天,最后却掩门都嫌硌脚的臭石头。曾经的黛玉给过他为数不多的关爱,但最后却死了。
宝钗样样都好,行事圆滑而又有分寸,知冷暖,宝玉却又不能爱她。所以才会有后来的宝玉愤而出家,才会有后来的“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但宝玉,虽然只爱黛玉,但却并不是,只记得黛玉一个曾经美好过绽放过的女子。
红楼梦,其实也隐射了我们现在年轻人的爱情选择,黛玉孤标自傲,但却并不是不爱宝玉,宝钗大家闺秀,却又不甚追求独一无二的爱情。
每个人在面对爱情的时候都要面对一个选择,是选择一份人人说好,世俗认可的爱情,还是选择一份坚贞不屈甚至有可能没有回报甚至结果的爱情。
宝玉来到这世上,不喜读书,不喜所有男儿之事,却独独追求和女孩子厮混在一起,就是他的内心只追求一次不被所有人认可,不被封建伦理道德认可的爱情。
宝玉知道只有黛玉爱他胜过生命吗?也许他是知道的。但是可能宝玉的内心也知道,由于时代的局限,黛玉不会把他看的比任何事都重要。
所以宝玉,也就没有把黛玉看的比任何女子都重要。
而这世界上真正的爱情,如果真有,那就是会把彼此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不会有模模糊糊的中间地带。宝玉黛玉二人之所以是爱情悲剧,说句实话,不过也就是因为他们是很接近真正的爱情,却终究没能达到。
那些午后的清闲小憩时光,那些男女对坐的吟诗作对,都表明了那个年代的人们对爱情曾有过的美好追求,却终究没有实现。红楼梦,鲜血铸就的红色,对于社会家庭曾有的美好构想,却终究是一场白雪茫茫的大梦。
而真正的爱情,其实是短暂的遗憾,是真实的虚有。但不论结果如何,就如我所说,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曾给过我们自己短暂无比,转瞬即逝的却安慰了我们的幻梦。
不止爱情
红楼梦所真正书写的,是命运
但红楼梦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表现人类要追求爱情吗?是为了表示一切都终将成空吗?或者是为了表现理想靠不住,追求幸福最终只能靠功名利禄呢?
我想都不是。
红楼梦所真正书写的,是命运。是人人恨我有,笑我无,所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宝玉自许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所以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宝钗世事能为,容忍大度,所以最后青灯古佛,长伴身旁,黛玉葬花悲吟,多愁善感,所以最后也不过是花落人亡两不知。每个人在书中都有他们的命运,但每个人的命运必有他们的原因。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不只有爱情,还有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更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事物,比方说亲情,比方说梦想。爱情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它的描绘就不绝于耳,但面对它的人往往一叶障目,很少有人可以观其全貌。但亲情和理想却从来不离不弃的环绕我们的身旁。曾经红楼梦世界观里描绘的那样一个冷漠压迫剥削的封建社会所有的种种弊端在现代的社会里都有了长足的解决与开端,所以,在理想信念价值观高度铸就的现代社会,在人文主义社会主义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只知道片面的追求爱情,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更应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相信,只要做好自己,理想,亲情,甚至爱情,都正在朝我们走过来的路上。
订阅本号
光顾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