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我们图书馆进新书时,我在书堆里看到一本《野史未必假》,随手翻了下目录,就果断留下,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在图书馆上班有一个最大的福利,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好书可以抢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野史未必假》

该书撷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22个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谣言,从传说中的尧舜禅让一直讲到清同治年间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案,一个个引经据典、抽丝剥茧地剖析谣言背后的真相……

尧舜禅让真像儒家所一贯宣扬的那样和平民主、任人唯贤吗?在作者看来,恐怕未必。尧渐渐地步入老年,是时候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这时部落里年高德劭的“四岳”推荐一个叫舜的人接他的班。舜的生母早亡,亲爹眼瞎,还有个流氓弟弟、恶毒后妈,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他依然不忘初心地行孝尽善,因此在部落里口碑不错。尧表示可以考虑,但必须先考察一下。

但他的考察方式却很特别,他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舜,24小时全方位无死角地考察这个出身底层的穷小子。舜在尧家里“服役”了整整二十年,其间各方面都表现良好,尧才把天下放心地交给他。也就是说,尧的确没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却传给了女婿,毕竟“一个女婿半个儿”嘛,这样的传位方式怎么说都有点不纯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

作者又联想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时的那篇感人肺腑的诏书,登基典礼一结束,新任皇帝曹丕就对身边的大臣们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哦,原来所谓的禅让,就是这么回事啊。

笔者也联想到曹丕坐了江山,仅仅45年之后,司马炎来了个依葫芦画瓢,逼退其侄子曹奂退位。这位儿皇帝的退位诏书同样写得催人泪下,难怪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叹道:“晋国规模如魏王,陈留踪迹似山阳。重行受禅台前事,回首当年止自伤。”

古人似乎比现代人更加信谣传谣,越惊险、越刺激、越离奇,就越是津津乐道,或许是由于通信设施落后,事实真相不能及时传达出去吧。

坊间谣传,秦始皇嬴政的生父并不是秦孝文王之子,亦即后来即位的庄襄王子楚,而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甚至有人说吕把自己已有身孕的宠妾赵姬赠送给子楚是“下了一盘大棋”。而当时的六国在实力上没有秦国厉害,编个段子恶心对方一下总可以吧?这些谣言给处于暴风眼中心的嬴政带来不小的困扰,因此他继位后以一封书信间接地逼死了已成为“仲父”的吕不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不韦评传》

作者冷静地分析道,吕不韦对子楚的投资完全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吕氏家族的跨界转型和阶层跃升,让家族后代都能享受到这份权力红利。只要把子楚扶上王位,凭借这份“拥立之功”,就能实现,没必要节外生枝。

由此我想起关于清乾隆的传闻,有人说他本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用调包之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此事,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因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好到陈氏夫妇的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那个时候又不像现在拥有高科技,只需把几个关键人物拉到一起做个亲子鉴定就一目了然。

祖籍浙江海宁的金庸先生曾说过,历史学家喜欢寻找事实真相,但是文学家喜欢谣言。在《书剑恩仇录》中,他将这些民间野史敷衍成故事,把乾隆与陈家洛描写成一对容貌相似、却又站在两个完全不同阵营的同胞兄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剑恩仇录》

同样在生前就深受谣言困扰、一次次澄清却越描越黑的,还有清世宗雍正,民间传说他有谋父、逼母、弑兄等十大罪状,有个穷困潦倒的秀才曾静还特别较真,他将所有关于当朝皇帝的谣言都搜集起来,投递给据说是南宋名将岳飞二十一世孙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岳钟琪如实上报。

出乎意料的是,雍正不仅没有杀掉曾静,反而好吃好喝款待他,并将自己与他的对话编写成一本《大义觉迷录》。他在书中逐条反驳谣言,哪知他反驳得越详尽、越具体,人们就越是认定了他实有其罪。

尤其是关于康熙的传位诏书,据说康熙原本是以汉字写成“传位十四子”,雍正将“十”字上面加了一横,底下加了个小钩,篡改成“于”字,便成为“传位于四子”。作者提出,康熙晚年确实有在皇四子胤禛与皇十四子胤祯之间犹豫的迹象,因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把“祀”的任务交给胤禛,却把“戎”的任务交给了胤祯。但是胤禛手里还比其他阿哥多了一张王牌——他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弘历,是康熙最喜欢的孙子,如果康熙传位于四阿哥,就能保三代。弘历登基后果然继承祖父的伟业,开创了“康乾盛事”,可见老爷子的眼光还是很毒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传》

民间的传闻根本不可信,因为传位诏书是用繁体写的,“于”应该写成“於”,改起来可没那么方便。今台湾的故宫博物院有一份完整清晰的康熙遗诏,其中明确地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流传至今,其直接原因大家都知道,肯定与他那目空一切的性格有关。孙权老早就想得到荆州,但他并不想跟刘备闹得太僵,就先派诸葛亮的胞兄诸葛谨前去探探关羽的口气,希望自己的儿子与关羽的女儿结成秦晋之好。

关羽就算不同意,也可以说得委婉一点,可他是怎么说的?“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意思是,老虎的女儿怎么能嫁给狗儿子呢?要是不看在你弟弟诸葛军师的面子上,我就立刻拿你斩首示众。少废话,快滚!随即右手一挥,叫左右赶了诸葛谨出去。这种外交方式,任谁都会生气的。关羽也不知道团结自己的手下,驻扎在上庸的刘封、孟达,负责后勤的糜芳、傅士仁,都被他得罪光了,因此他们在关键时刻都背叛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

然而间接因素,却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量身打造的战略构想有关,简单说来就是两条:一是跨有荆益,二是联吴抗曹。作者研究东汉时期的地图发现,那时荆州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加上河南南部,既是南北交通要道,也是沟通长江上下游的关键节点,正处于天下枢纽,是魏蜀吴三方的必争之地。曹操团队的郭嘉、孙权团队的鲁肃都提出过抢占荆州、攻取天下的战略。但《隆中对》却要求刘备在占有荆州的同时,还能和孙权结成同盟,孙权岂会甘心!

《隆中对》的实现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曹操的威胁要大于孙刘两家之间的矛盾,但三者之间的实力对比是动态变化的,只要来自曹操的压力一减轻,刘备与孙权就必然因荆州而翻脸。荆州是从一开始就埋在孙刘联盟之间的巨雷,被引爆只是时间问题。

但笔者想说的是,荆州在孙曹刘瓜分之前,本来是刘表的。诸葛亮与刘备在隆中纵论天下大事的时候,刘表还把荆州抓得死死的呢。刘表自知两个儿子一个太弱,一个太小,肯定都守不住家业,便想拱手让给刘备,只因刘备不忍心夺取同宗之基业,过于仁慈和优柔寡断,才被其次子刘琮及其后背的蔡氏家族白白送给了曹操,引出那么多争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神话的三国志英雄》

假如刘备那时听从诸葛亮的计议顺势拿下荆州,占据主动权,孙权与曹操也只能徒唤奈何。后来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出力最多,最大的一块蛋糕理应归他,不料却被刘备割去了,他自然是不甘心的。

刘备带领一支人马进入益州,不料军师庞统竟在涪陵关前中箭身亡,情势危急万分,诸葛亮只得带领张飞、赵云等赶去增援。临行前,诸葛亮与关羽有过一番对话。诸葛亮问,假如曹操引兵来攻,你会怎么办?关羽说,我会尽力去抵抗。诸葛亮又问,假如曹操、孙权一起攻打,你会怎么办?关羽说,我兵分两路抵抗他们。诸葛亮说,如果真这样,荆州就危险了!我有八个字,请你牢牢记住:“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关羽答道,军师的话,我会深深铭记于心的!

可是看关羽后来应对孙权的态度,他根本没有把诸葛亮的话放在心上。而刘备在打下益州之后,一直忙着称帝,哪里管得了荆州!诚如作者所说,蜀汉丢失荆州的根本原因,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疏忽大意,主次不分。这不是关羽一个人的“大意”造成的,而是整个刘备创业团队的先天性不足所导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羽:从人到神》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作者对《鸿门宴》的理解,这篇课文我们在高中就学过,或许很多人都以为项羽太傻,要是他听范增的话,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那天下不就是他的了吗?哪还有后来的楚汉争霸、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等剧情,直接赢麻了好吧!那项羽为什么要放过刘邦呢?

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并不是项羽和刘邦的矛盾,而是他和六国王室后裔的矛盾,刘邦可以说是同一个阵营中的兄弟,再加上他又一副甘愿听凭大哥主张的态度,让人无论如何都下不了狠手。如果项羽在刘邦已经服软的情况下强行开战,其他诸侯国的将领会怎么想?再说刘邦拥兵十万,想要一下子打败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就算项羽一不做二不休真弄死了他,他手下那些死党也难保不会斗争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羽》

垓下一战,项羽全军覆没,他被逼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划船来救他,劝他回江东重整旗鼓,可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主动放弃了求生的机会。项羽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吗?唐代诗人杜牧对此持乐观态度:“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而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却表示怀疑:“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叠题乌江亭》)”

作者不无遗憾地指出,项羽是下相人,老家并不在江东,他当年是跟着叔叔项梁避难到江东,说服当地的豪族世家,众筹出一支“江东子弟兵”开始创业的。可他折腾了八年,不仅赔光了老本,连金主家的亲戚子侄全都给搭进去了,换了谁都没脸再回去。

可我还是要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假如项羽逃出去,他不一定非得再去创业跟刘邦争天下,而是就此歇手,“深藏身与名”,放下手中的霸王枪,立地成佛啊!不过以这种战神一贯的火爆子脾气,要想让他收手,可能比杀了他还难受。他还可以开辟一块海外战场,占个荒岛为王,岂不逍遥自在!

陈忱在小说《水浒后传》中就指明一条出路,梁山好汉“混江龙”李俊带着“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等一干弟兄从太仓港乘船出海,占据了暹罗国境内的金鳌岛,最后还成为暹罗国主,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浒后传》

该书中还有杨贵妃真在“马嵬之变”中被缢死了吗,“烛影斧声”的那一晚的赵氏兄弟俩干了些什么,在“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借一把大火遁迹何处,顺治有没有在五台山出家等等,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好奇心;而且作者的语言幽默跳脱,比如说项羽是千年一遇的战神,举重的世界冠军;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早就洗白了外来户的身份,和江东世家豪族结为一体,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头蛇……令人实在是忍俊不禁。将这样的书放置案头,倒是茶馀饭后的好消遣。

2024年10月18日于浙江农林大学衣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