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东注,一岛中立。万里长江中一处号称“江中浮玉”的岛屿正是镇江焦山风景区,迷人的风景中藏着闻名遐迩的江南第一大碑林——焦山碑林。其中,最为气势磅礴的艺术品是“大字之祖”《瘗鹤铭》。世人云:南有镇江《瘗鹤铭》,北有陕西汉中《石门铭》。焦山碑林自北宋开始藏碑,拥有摩崖石刻80多方、碑刻500余方,件件名家手笔,其史料和书法艺术价值,也使得焦山蜚声海外,被称为“书法之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瘗鹤铭》,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焦山偶遇一对姿态优美的仙鹤,便与仙鹤的主人约定用作品来交换。等他赴约时,两只仙鹤已相继死去,就埋在焦山上。王羲之在无限怅然中提笔写下流传千古的《瘗鹤铭》。

焦山碑刻博物馆首任馆长、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李叙彬介绍,焦山出现的最早碑刻,正是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镌刻在焦山雷轰岩上的“瘗鹤铭”。唐代后期,“瘗鹤铭”历经风雨侵蚀,被雷击坠入江中。北宋庆历八年(1048),润州太守钱彦远偶然从长江中捞出一块“瘗鹤铭”,藏于新建的宝墨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人们从江中捞起五块原石,仅存下八十六个字,仍可见字体潇洒苍劲,别具一格。而《瘗鹤铭》碑备受推崇,正是因为它既是隶书发展成楷书的演变过程中著名石刻之一,又是研究书法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坐标意义,被誉为“大字之祖”。

2008年与2010年,镇江市多个部门机构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两次“瘗鹤铭”残石水下打捞考古工作。首次打捞出的1000多块残石中有3块残石上的“鹤”“之遽”“化”等4个字被初步认定为《瘗鹤铭》残字,二次打捞则分别将4块巨石打捞出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瘗鹤铭》展厅还原了摩崖石壁的肌理造型,将五块碑石嵌于其中;设置照壁玻璃展墙,展墙绘制名家书写的《瘗鹤铭》字迹;《瘗鹤铭》厅增加主题磨漆工艺画表现瘗鹤铭的传说等内容;通过实物资料、图版、多媒体触摸展示屏等先进手段向观众提供导览和互动临摹。自2012年起,镇江每三年举办“中国瘗鹤铭奖”书法艺术大展。“瘗鹤铭”,这块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不再只是一块充满谜团的碑石,而成为一个代表着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精华和现代书法创作高度的标志。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于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