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国画,你了解多少呢?又有哪些技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呢?快来一起看看吧!
01
执笔方法
首先是国画的执笔方法,拿毛笔时用拇指、食指把住笔杆,呈“龙眼"或“凤眼”状,中指紧随食指把住笔杆。执住笔后,一般笔杆不超过食指的第一个指节,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运转收放要自然。书法执笔较严谨,绘画执笔较灵活,可直掌、可横卧,执笔可略高一些,笔锋转动才能灵活,腕、肘、肩、身互相配合,动转方能得力。
02
国画中常用的技法
国画的执笔手势一共有以下六种:
一、中锋执笔手势
中锋执笔是将笔管垂直,与纸张成90度角,笔尖正好留在墨线中间,画出的笔线挺拔流畅。
二、侧锋执笔手势
侧锋执笔是把笔管横卧或者倾斜,与纸张成各种角度,笔尖不在墨线中间,而是在墨线的一侧,并出现飞白的效果。
三、顺锋执笔手势
凡是按照自然书写习惯顺序行笔的都叫顺锋,比如画一道线,一般习惯由左往右,直线由上而下,这样的笔锋则呈顺势。
四、逆锋执笔手势
逆锋指笔是毫逆着笔锋在纸面摩擦而前进,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样的墨线苍老带涩。
五、藏锋执笔手势
笔锋藏而不露,笔线含蓄,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藏锋的用笔有钝拙之意。
六、露锋执笔手势
露锋用笔是在笔画首尾处都留下明显的笔痕,看起来锋芒毕露。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03
运笔节奏
运笔的节奏在国画的绘画中也是十分重要的,运笔的快慢、提按、转折、顺逆、虚实都是由用笔的节奏变化产生的,在节奏变化中最明显与最重要的是快慢的变化。“转”是画圆的手段,“折”是画方的手段,“提”是转细的手段,“按”是转粗的手段。就其形成线的基本形状来说,就是方圆粗细,其基本行笔不外乎就是圆和方两个最基本线型,由此变化而至于无穷。中国画讲究以书入画,其转折、提按手段与书法同。
在中国画里,墨有干湿区分,而且“墨”并不是单指黑色。“墨分五彩”,有焦、浓、重、淡、清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
一、勾。先以淡墨勾描出物象轮廓,然后着色,最后依形象需要用重墨或浓色。通过对线条的起、行、收的练习,掌握线条运行的基本规律,准确把握指、腕、肘的运行方向和力度,灵活运用各种顿挫、转折、提案。用线勾出山体外形大体轮廓或山石主要脉络结构。
二、皴。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在确定山体岩石主要脉络结构的基础上,用干、湿、浓、淡、粗、细、长、短、不同笔法皴出凹凸、明暗、质感和立体感。
三、点。点用笔要轻灵,古人形容为“如蜻蜓点水”,在纸上轻轻一啄,迅速提起。用墨要富于变化,苔点密集的地方要浓浓淡淡,苍苍茫茫,表现出丰富的笔墨内容。是墨稿将近完成时为丰富画面或弥补败笔之处。用重墨点苔,点”醒”和调整。点苔是用以展现树林苔草,点苔有重墨点苔和彩墨点苔。
四、染。同时用色笔和水笔,先着色笔,再用水笔把颜色烘染开,使其色调渐淡或渐浓的笔法,一般有四种不同的染法:套染、点染、罩染、接染。用淡墨分染山石明暗凹凸,以丰富其质感和立体感。为增强画面的气韵和整体效果,可将画稿喷湿,在用淡墨烘染,尤其烟云、恋、层次更适宜此法。
五、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为增强山石浑厚、苍润之感,一般采用软、松、破、秃之笔。蘸干、淡墨擦山石的亮面,或蘸干淡墨擦山石的面。“擦”不用线而是用枯、破笔侧峰擦面。若从画面效果出发,也可采用其他方法。”凹皱浮擦法”其效果既丰富又有质感。
看了这些国画技巧,是不是对国画有了新的认识。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其他国画技巧呢?和小艺一起分享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