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欧盟委员会发布消息称结束了反补贴调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五年的最终反补贴税。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17%-35.3%不等的反补贴税。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税的靴子最终落地,但是这一举动并不会重振欧盟的汽车产业,更不要说电动汽车产业了。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并非企业或者企业界的行为,而是欧盟的政治行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便是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中方多次指出,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存在诸多不合理、不合规之处,是以“公平竞争”为名行“不公平竞争”之实的保护主义做法。中方对裁决结果不认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提出诉讼。中方将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欧方表示将继续与中方就价格承诺进行磋商。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磋商解决贸易争端,也一直在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双方技术团队正在进行新一阶段磋商。

事实上,欧盟对中国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容易摆脱。虽然欧洲口口声声要“去依赖化”,但中国依然是他们最大的供应链之一。欧盟真的准备好承受中欧贸易战带来的冲击吗?说到底,欧盟的强硬背后,或许是一场豪赌。但不得不说,这次的关税大战,最受伤的还是中国的车企。35.3%的关税让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举步维艰,产品价格被迫提高,竞争力大打折扣。甚至有人调侃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日子,简直像是“流血”销售。

原本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那可是有着不错的发展势头,像比亚迪、蔚来等车企都在逐步拓展欧洲市场份额。这一关税一加,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产品价格竞争力就会下降,市场份额可能就会受到影响。而对于欧洲市场来说,欧洲民众可就有点不乐意了。中国电动汽车性价比高,款式新颖,很受当地消费者欢迎。加征关税之后,要么车价上涨,要么车企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而削减配置,这对欧洲消费者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布鲁塞尔宣布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一天后,德国政府10月30日敦促欧盟与中国达成妥协。德国政府发言人斯特芬·黑贝施特赖特称,德国正“呼吁布鲁塞尔和北京通过正在进行的谈判达成持久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的汽车行业深陷困境。此前,德国在相关表决中反对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黑贝施特赖特说,这些措施“自然会引起中方的回应”。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种贸易争端也不应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除了德国之外,意大利也受到不小的波及。自欧盟对中国电车加征关税后,中国车企就开始前往意大利投资建厂,以此来绕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壁垒,然而意大利却在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会议中投了赞成票。随后我国就要求所有中国车企暂停在意大利的建厂计划,直接断送意大利发展汽车产业的机会。从欧盟对中国电车的打压就能看出,他们既担心中国电车带来的竞争压力,又想拿下中国电车带来的发展,典型只想拿好处。

法国副部长索菲·普里马斯也即将访华。表面上看,此次访问是法国意在“维护权益”的贸易协商行动,在中欧关系领域有深入了解的观察者深知,这背后的局势远比一次例行访问复杂。实际上,法国对中国针对白兰地、乳制品及猪肉等商品的反倾销调查表达了强烈不满,这些举措恰是中国为回应欧盟对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在这场经济较量中,中国策略性地瞄准了法国的经济敏感点,迫使法国不得不派遣高层官员前来中国进行对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盟在公布终裁结果后,突然传出将派遣官员前往北京与中方举行磋商,“旨在找到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替代方案”。有分析认为,欧盟一方面在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不愿从根本上改变错误做法,一方面又担忧中国“报复”。有欧洲媒体猜测中国车企会因此暂停对欧洲部分国家的投资计划。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等欧洲多国政要纷纷批评欧盟的做法不明智,会对欧洲的竞争力造成极大损害。

欧盟这一波操作不仅让中欧贸易摩擦加剧,还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全球经济格局。曾经欧洲是全球经济的主导者,可如今新能源、自动驾驶等领域的“风口”已转向亚洲,中国的自信应对和强硬立场无疑为全球格局注入了新的变量。未来,中欧在贸易上的关系可能不再是“你买我卖”的简单交易,而是更深层的战略博弈。这场中欧贸易摩擦表面上是关税博弈,背后则是经济实力、市场布局的角力。欧盟以为加税可以“挤走”中国,却不知中国的市场布局早已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