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拆散中苏的美国“楔子战略”,如何成为中苏结盟的最大功臣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美国应该采取更为现实的政策,设法在中苏间打入楔子来破坏中苏关系!”

新中国宣告成立后没几天,美国国务院便召开圆桌会议,讨论接下来的对华策略,在会上,各方一致同意,要设法破坏中苏关系,不能让新中国站在苏联一边。

事实上,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美国政府就已经做出了离间中共与苏联的决定,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其付诸行动了。

然而,美国努力的结果,却是令原本对西方世界报有一定期待的中共中央下定了“一边倒”的决心,还促成了中苏搁置矛盾,结成同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楔子战略

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终于以胜利告终,世界本应从此走向和平。

然而,由于资本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又有担心军备缩减丧失利润的军工企业和不甘心失去权力的军方全力推动,在战后,苏联在美国眼中迅速从战时盟友转变为了假想敌。

为了应对“苏联威胁”,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想方设法围堵苏联,遏制共产主义扩张。

在欧洲,美国团结、扶持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美国分忧的政策进展十分顺利,但在东亚,美国的计划却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挫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美国看准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政权,在中国国内各派政治力量当中实力最为强大,又足够亲美,以为只需略加扶持,就能将中国打造成反苏前线。

然而,令美国人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蒋介石政府是如此腐朽腐败,不得民心,以至于在纸面实力全面碾压的情况下,输掉了由蒋自己主动发起的内战。

早在1948年秋,眼见中共的胜利已经不可逆转,美国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的全球战略。

就在美国为共产党将在中国取得胜利忧心忡忡,不知所措之际,苏南冲突的发生,令美国人大为惊喜——

原来,共产主义阵营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共产主义国家不一定会成为苏联力量的延伸。

比起南斯拉夫的铁托,中共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苏联援助更少,中国还与苏联存在更多的国家利益冲突,甚至就连苏联都认为“毛泽东比铁托更铁托”而对中共心存芥蒂。

既然如此,美国完全有可能“让中共走上铁托的道路”,让共产党中国不要完全站在苏联一边。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开始与蒋介石政府拉开距离,减少对蒋介石的援助,同时还通过了一项“对华贸易政策”,开始与解放区进行正常贸易。

在中共发起渡江战役后,美国使馆人员也并未随国民党“迁都”,而是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指示下继续留在南京,寻机与中共高层展开接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误施压

然而,明明美国由于对苏联威胁的担忧,对维持中美关系更加急切,在与中共的接触中,依旧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态,指望中共能够“履行国际义务”,承认旧有的不平等条约。

见中共不愿意如国民党蒋介石一样,向美国出卖国家利益,美国政府就用贸易封锁和政治孤立向中共施压。

然而他们的对手并不是蒋介石那样充满了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买办政权,而是一个富于革命性的政党,这导致美国的极限施压策略起到了反效果。

原本中共还积极主动地与美方进行接触,但在美国对中共施压后,中共反倒是确定了“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坚定了要依靠苏联,与帝国主义斗争到底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6月30日,毛主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其中明确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美国见状,知道自己有些玩脱了,但又实在不愿意就这么看着共产党带领中国的广袤领土和占世界人口六分之一的人民加入苏联阵营。

因此,即使中共已经与美国划清界限,美国政府内部也有不少人在反共思想的影响下极度敌视共产党中国,但美国政府依旧没有放弃拉拢中共的想法。

因此,哪怕中国已经宣布倒向苏联,美国依旧选择向中国“示好”,多次公开声明无意插手台湾,并在内部考虑承认新中国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由于国内的反共势力阻挠,他们对新中国的承认始终停留在内部讨论阶段,并未付诸实践,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更是始终未曾放松。

而他们宣布不继续支持蒋介石政权的所谓“示好”,在中共看来则是理应如此,根本不认为这是美国释放的缓和信号。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共自然会坚定地继续执行“一边倒”的既定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刚刚理顺了国内的事务,毛主席便打着为斯大林祝寿的名义亲赴苏联,并在苏联停留了两个多月,与苏联讨论中苏结盟的事宜。

不过,就如美国早前分析的那样,中国与苏联之间存在不少重大利益分歧,不说别的,苏联在1945年费尽心思才拿到的大连港、旅顺港以及中长铁路的利益,哪里会轻易让出去。

因此,中苏谈判一开始其实很不顺利,随时都有谈判破裂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弄巧成拙

但在海的那边,美国可无从得知中苏谈判陷入了僵局的事实,他们能够看到的,只有中国最高领导人亲赴苏联,看起来好像要和苏联签订同盟条约了。

这下美国慌了神,一下子意识到之前采取的施压方式导致中共将美国视为敌对势力了,连忙试图补救。

一方面,美国继续对外释放明确地美国已经放弃了蒋介石政权的信号,另一方面,美国开始想方设法离间中苏关系。

然而,美国政府绝对没法想到,正是他们试图离间中苏关系的举动,最终促成了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

原本,苏联希望与新中国的同盟条约能够延续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框架,而新中国不能接受这种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双方的第一次谈判不欢而散。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干脆晾着毛主席,对毛主席避而不见,而毛主席也因此很不愉快,不参加苏联安排的种种无关紧要的行程。

斯大林与毛主席的举动,都是在试图给对方施加心理压力,迫使对方妥协,但两人都是意志坚定的主,这场对峙原本很难有什么结果。

然而就这关键时刻,美国跳出来插了一脚。

美国正因为毛主席访苏心焦不已,如今看毛主席“失踪”,顿时觉得自己找到了离间中苏的大好机会,立刻开动宣传机器,大肆宣扬“斯大林软禁毛泽东”。

但美国似乎没有想过,中国与苏联之间的联络是畅通的,传这种一戳就破的谣言根本不会影响中国对苏联的看法。

反倒的斯大林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不得不请中国赶紧出面澄清事实。

苏联有求于人,必然要在其他问题上做出一些让步,原本陷入僵持的中苏同盟谈判顿时打开了局面。

另一边,美国也反应过来,想要离间中苏不能依靠谎言,还是得有真凭实据才行。

于是,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公开发表长篇演说《关于远东政策》,其中历数了从沙俄到苏联对中国北方的种种侵略行为,力图证明“苏联才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说实话,艾奇逊的发言确实是有理有据,中国和苏联此时也正在谈判桌上为了东北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艾奇逊的发言一出,也让苏联意识到了美国有意拉拢中共。

苏联虽然凭借其制度优势,在二战中建立起了良好的战时工业,并在战场上反败为胜,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但却也因为战争付出了四千余万伤亡的巨大代价,国力实则外强中干。

故而,自二战末期以来,苏联的种种扩张势力范围的举动,实则是一种防御性政策——苏联希望在周边建立防御圈,避免本土再度陷入战争。

为了解决西部的边界安全,苏联又是武力威慑,又是援助诱惑,费尽心力把东欧拉入了社会主义阵营。

中苏之间的边境线长度,可比苏联在欧洲的边境长得多,要是中国倒向了美国,那绝对是苏联无法承受之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从根源上断绝中国倒向美国的可能,哪怕旅顺的不冻港对于苏联来说意义重大,苏联也不得不忍着心疼,同意放弃在中国东北的全部特权。

美国的种种举措,本意都是希望在中苏之间埋钉子,破坏中苏关系,却不想阴差阳错之下,竟都成为了推动中苏结盟的动力。

美国失望之下,却不得不面对现实,重新调整他们的冷战策略,以另外一种方式,来应对中苏同盟。

参考资料

浅谈美国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的影响 张哲 党史博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1959年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李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