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没想到……上海社区这些“神奇设计”的背后是……

04:22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看看新闻knews记者走进上海多个“15分钟社区生活圈”,认识了一个有意思的群体——社区规划师。

“现在看这个楼平平无奇,但是后面我们会把它做得非常精彩,它会成为整个张江镇的党群服务中心。”浦东新区张江镇社区规划师、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张海翱指着眼前这幢灰色小楼充满自信地告诉记者。

位于张江镇的玉兰香苑片区,正酝酿着一场大变化。这里不仅是张江镇首个大型动迁居住社区,也是很多年轻人到张江工作生活的第一个落脚点。

张海翱告诉记者,“张江这个地方,其实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中国'IT男'来上海的第一站。”

张海潮是上海交大设计学院的副教授,也是一名社区规划师。这个角色需要他不仅要有专业的设计视角,更要考虑居民的真实感受与期望。

“如果孩子刚好临时性没有人照顾,能不能在旁边建一个活动室,让他们能够自娱自乐。”“公共区域想要一个雨棚,天好可以防太阳晒,下雨可以遮雨。”“增加一些老年人休憩娱乐的桌椅。”“离家近的社区食堂。”......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与社区居民的双向沟通,充分听取各方声音,也让张海翱和他的团队形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未来我们党群服务中心将全部为老百姓服务,一层是一个大餐厅,边上我们会打出雨棚,老百姓所说的桌子椅子我们都会帮他做好。”张海翱跟记者透露。

有社区规划师开玩笑说,他们主要的工作方式就是“citywalk”。在一次次走访中,他们把居民需求“翻译”成项目图纸;在一场场协调会、推进会中,他们手中的图纸又逐渐化为现实。

不同于玉兰香苑的正在进行时,位于徐汇区的万体汇“生活盒子”,自今年4月底开业以来,人气值持续攀升。

记者来这里采访时,正遇上“万体汇-生活盒子”的场景设计师董怡嘉做回访调研。她告诉记者,改造前这儿是一个培训中心的教室,“当时我们过来改造的时候,我们就想未来这一层要作为健康和养老主题的社区服务空间来使用。你可以看到地面有不同的颜色,所有的灰色区域其实就是原来教室的围墙,围墙打开以后,每个区域的活动正常进行,但他们之间的声音和视觉是可以互相交流的。”

地处上海核心区域,寸土寸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服务效能,必须“螺蛳壳里做道场”,为此社区规划师们动了不少脑筋,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对居民需求的深切回应。

董怡嘉指着墙上的磁吸板告诉记者,“比如这个会议室上午在开法律咨询会,下午这里又可以是个零工驿站。我们在设计最初就提出来,'生活盒子'的功能要可复合。”

徐家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管娟娟告诉记者,万体汇“生活盒子”能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这里有便民服务中心,还有理发的、还有洗衣服的,洗衣房最受快递小哥的欢迎,他们经常拎着行李箱,就过来洗鞋子、洗衣服,非常方便。那边是我们的一个零工驿站,主要就是面向我们的就业人群。可以说我们这个'盒子'里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其实都是应我们居民的需求而产生的,是人人共建、人人共创的智慧结晶。”

一个个社区规划师通过“citywalk”串起了社区居民的需求点,最终串成了一幅“city work”人民城市工作的实景画。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上海,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社区的规划师。

看看新闻记者: 沈姝艳

编辑: 沈姝艳

视频编辑: 沈姝艳

美术编辑: 袁一

摄像: 屠佳运

责编: 严玮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