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1901—1970),上海人,名之济,字伯未,号谦斋。他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博览群书,1923年毕业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悬壶济世,很快名噪沪上,与程门雪、章次公并称为上海中医“三杰”,而秦老精于《内经》,有“秦内经”之美誉。1955年,秦老奉调北京,任卫生部中医顾问,执教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
我对秦伯未老师教我书写中医处方的往事记忆尤深,历历在目。
中医处方的书写格式,似乎和书法中“自古执笔无定法”一样,五花八门,但秦伯未老师似有未见成文的格式。一般秦老的处方多为11味左右,每张处方写4行,1~3行每行3味药,第4行1~2味药,按君、臣、佐、使排序。他要求侍诊学生按这个规矩抄写他的处方,字迹要清楚,不能杂乱。
1958年临床见习期间,我有机会跟秦老襄诊抄方,由于不谙处方书写的规矩,抄写的处方较乱,秦老随即另取一张处方笺,规规矩矩地另写了一张作为示范,字迹端正,整齐清晰。关于处方的书写,在我们毕业前夕,秦老还专门给讲过。其在所著《谦斋医学讲稿》中亦言:“必须指出,处方用药总之有主次,将主要的先写,再写次要的,不仅能掌握治疗的方向,井然不乱,对配伍方面也可一目了然。”自此以后的50余年来,我一直照此格式书写处方。
然而,近年出版的《山西省病历书写规范》中规定处方书写要求是药名横写,每行1~4味药,排行整齐云云,好像这是全国的规定,因此我也只好“就范”。但在我家中有患者来诊,或门诊中遇到坦言会直接到街边药房配药者,便仍按秦老的处方格式书写,这大概是时间太长了,习惯成自然,没人监督就“犯病”。我是粗心大意的人,秦老等中医前辈们手书的处方我没有保存下一张,实在是遗憾之至。
秦老对一些著名成方有独到见解。我跟随秦老侍诊虽然仅有几次,但先生对方药的分析见解对我影响至深。如逍遥散一般均认为其主治是木旺克土之证,秦老却认为逍遥散的主治乃是肝脾两虚,木旺克土是肝强脾弱,而该方所治之肝是弱而不是强。从方义看,方内用当归、白芍养肝,柴胡疏肝,如果肝旺而用当归、白芍、柴胡势必助长气火,由此可见,逍遥散是补肝而不在泻木。又如越鞠丸,秦老认为越鞠丸不是疏肝气的主方,而是一般行气解郁的主方。从朱丹溪的本来思想来看,他曾对本方明白指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因而不能误解为一说解郁就是疏肝气,同样从其药物分析便可理解。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作者国医大师王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