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关于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情况的公示》,此次整合优化涉及到的自然保护地,是我国生态空间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们既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发挥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等重要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央广网,羊城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被撤并的2500多处何去何从|记者观察》中介绍,广东省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诞生地和唯一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示范省。在其公布的「不再保留的自然保护地」名单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有1处,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其余均为市县级自然保护地。该森林公园于2005年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设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公园方面迅速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交了紧急反馈函,恳请继续保留"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置。

这些年,该公园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也不断拓展文旅产业,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还举办近百场特色活动。其目标是将公园打造成集森林康养、文化体验和姻缘许愿为一体的文旅项目综合体。

文旅行业要想创新发展,就必须把各地妨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找出并积极解决。如广东观音山景区的供电、违建和乱砍乱伐问题。该问题已长达十多年未能解决,诸如此类的民营文旅景区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关注。

“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既是政策要求,也是营商环境向好的体现。如何让我国更多的民营企业家对未来更有信心,成为摆在各级党政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各地文旅火爆业的事例表明,"有为和无为"是指导文旅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在合法权利未得到有效保护和自由舒展的领域,必须"有为";在价值创造最活跃的领域,则需要"无为"。掌握好"有为"和"无为"的度,才是对民营经济最好的支持和鼓励。"有为"就有"信心","无为"就有"创新"。唯有此,才能重塑信心,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入人心。

长久以来,各地持续提到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各地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落实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竞争中性原则,要对国企和民企一视同仁。更要在最终目标、沟通方式和经济结构等方面搭建好上下趋势互动的桥梁,推动在线问政,全面监督体系,将民意汇聚进法治生态。

如何打造一把经济重整的钥匙?需要创新,也需要落地。只有这样,才能为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营造有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作者:朱朝阳 系中国传媒大学社会创新和公共文化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