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了解民国史,特别是民国军事史,一定绕不开一个人物——胡宗南。他的称号有很多,比如“天子门生第一人”、“蒋介石十三太保之一”、“西北王”等等。胡宗南,蒋介石最宠爱,也是其身边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这一生的经历,可谓是见证了国民党的起起落落,从黄埔军校建立、国民党的东征、北伐战争、国共内战、抗日战争、1947年指挥进攻中国共产党的首府延安,之后转战西北,手握几十万重兵,官至第一战区的总司令以及西安绥靖公署的主任,号称“西北王”。
那胡宗南是究竟如何得到蒋介石的垂青,一步一步飞黄腾达的呢?
胡宗南
少年时代
胡宗南1896年出生于浙江宁波镇海县,原名其实叫胡琴斋,而“宗南”之名是他进入社会后才改的。
其祖上几代都是社会下层的小知识分子,胡宗南四岁时丧母,七岁随父去往孝丰县,八岁上私塾,六年后到当地的一座新式学堂读书,并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此时的胡宗南十六岁,后又考入了湖州公立吴兴中学,学习了三年多,这一期间更是系统接受了近代形势中学的课程教育,其成绩在学校也是名列前茅。毕业不久,胡宗南回到其小学母校当教师。
1924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埔军校”,这时的胡宗南已经28岁了,他决心走出家乡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
现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期间
说到报考黄埔军校,其实还是有点小波折的。以胡宗南求学时的能力通过笔试肯定没问题,但在复试时的体格检查时却遭遇了挫折。胡宗南因为身材矮小被淘汰,幸亏遇到了当时的军校党代表廖仲恺慧眼,认为此人说话不一般,特准其入学。胡宗南因此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
青年胡宗南
在胡宗南作为黄埔军校学生一员的期间,他受到了蒋介石思想的影响,这也是他后来一生对蒋介石保持绝对的忠心与服从的其中一个原因。当时蒋介石在军校提出了一个教育方针——“严”。军事训练一定要严格,不像旁的学校一般优柔、软弱、放纵,要有“纪纲”和“纪律”。其中,“纪纲”就是传统上的三纲五常、长幼有序,“纪律”就是以法律来维持秩序。胡宗南十分赞同蒋介石的这些思想。
1924年11月,黄埔一期的学生毕业了,胡宗南作为优秀学员被分配到教导团第一团第三营第八连担任校尉见习,后来过了不久又被调到机枪连担任中尉排长。
东征受蒋介石青睐,迅速擢升
1923年自陈炯明叛出广州,便割据在粤东一带,并且数次反扑广州,是当时广东革命政府最大的威胁。1925年1月,经孙中山指示,广东革命政府决定进行第一次东征。当时分左中右三路大军进攻。其中,胡宗南所在为右路军教导第一团,而蒋介石恰恰也是指挥右路军作战的。此次东征,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棉湖战役。
当时这路国民革命军只有一千余人,却要对抗陈炯明部下林虎部的一万多人进攻,敌众我寡,战况极其激烈。在此次战役里,蒋介石与周恩来指挥炮兵发炮支援,教导一团的士兵在前方冲锋陷阵,与敌人肉搏,终于取得胜利。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则是担任机枪连排长的胡宗南,他指挥两挺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有力地掩护了第一团官兵作战。在此次战役中,胡宗南崭露头角,被提升为机枪连上尉副连长,深受蒋介石重用。
青年军官胡宗南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9月8日蒋介石就任第一军军长职。9月16日,陈炯明筹划进犯广州,广州国民政府再度受到威胁。10月1日第二次东征开始,蒋介石为东征军总司令,下有三个纵队,胡宗南属第一纵队。10月22日胡宗南率第二营攻占羊蹄岭,再度因战功升至第一师第一团第二营营长。11月1日胡宗南所在的第一师取得“河婆大捷”,叛军洪兆麟一蹶不振,丧失了战斗力。这是第二次东征的关键性战役,对其最后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蒋介石
在黄埔军校期间,蒋介石常常单独找学生谈话,胡宗南便是其中之一。胡宗南以其与蒋介石浙江籍同乡的身份,比同学较高的文化水平,成熟稳重的性格以及战争中的卓越表现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接触,胡宗南也对蒋介石本人的经历极为仰慕。
北伐战争中成为嫡系以及面对国共的抉择
胡宗南越来越得到蒋介石的欣赏,以至于北伐开始不久,胡宗南升任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的上校团长。第一师,这支真正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前身即黄埔军校,时蒋介石亲自栽培的部队。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这次北伐主要是针对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这三个大军阀。北伐的最初作战方针是对北方军阀各个击破,先集中力量攻打吴佩孚,对孙传芳采取守势。
北伐战争
战争伊始也曾失利,胡宗南率领的第二团跟随第一师去攻打南昌西面的牛行车站,由于代师长王俊的指挥无能,第一团孙元良的不听指挥一意孤行,导致北伐军第一次进攻南昌失败,随后的第二次进攻南昌也遭失败,北伐军重新调整作战方针,胡宗南于江西、浙江战场上接连立功。胡宗南进攻上海时,率领部下潜渡黄浦江,攻打莘庄,占领了龙华,并增援上海的起义工人攻下北站。
北伐军已经占领了南京和上海,不过局势也发生了变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集团与中国共产党以及武汉政府的矛盾愈演愈烈。蒋介石决定发动反共产党的事变,也就是我们所知的“四一二事变”赶走苏联顾问与共产党决裂,在南京建立新的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
四一二事变
面对国共合作的破裂,胡宗南最终选择了跟随蒋介石。
胡宗南自幼就开始接受封建思想,以至于这种思想慢慢扎根,他从蒋介石处又学来了新军阀思想,这两种的交织下终于压倒了他脆弱的民主革命思想。他感激蒋介石对他的提拔与赏识,他的雄心壮志,他对三民主义的高度认同,他对社会主义的毫无认识等等原因,胡宗南决定跟随蒋介石。
南京国民政府
虽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但此时的北伐任务还未完成,中央政府同地方军阀依旧矛盾重重。李宗仁、白崇禧为了扩张桂系的军政势力,控制南京国民政府,各种排挤、打压蒋介石。蒋介石为了更好地控制军队,控制黄埔军校,也不断拉拢、吸引、栽培各届学生,并成立了“黄埔同学会”,胡宗南凭着自己黄埔一期的身份、一系列的军功、较高的官阶以及和蒋介石的亲密关系,在黄埔系军事集团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在黄埔同学会里担任领导之责,如此一来,胡宗南更加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与赏识。
接下来胡宗南又参加了二次北伐、蒋桂战争、讨伐冯玉祥的战争、讨伐唐生智的战争。
1930年5月11日,南京国民政府又开始了一场军阀内战。主要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的国民党各派新军阀,我们称之为“中原大战”,1930年11月初,中原大战以南京国民政府的胜利告终,胡宗南在此战声名大振,不久便被蒋介石升为第一师中将师长。
中原大战
第一师在中央军嫡系部队里,其地位要远远超过其他师,它是蒋介石在黄埔的起家部队,它的前身是大革命时期的第一军,不管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也远远由于其他师,有着“天下第一师的称号”。由此可见蒋介石对胡宗南的宠爱与信任,他担任第一师师长的这一年才35虚岁。
胡宗南当然不会辜负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也积极培植人才,提高自己部队的军事实力。他得到蒋介石的批准,成立了“第一师军官训练班”;大力将强和改善第一师的武器装备;十分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与军中影响;对高级军事人才、专家学者礼遇有加,自己也非常的谦虚好学。
蓝衣社
1932年蒋介石成立“复兴社(蓝衣社)”,复兴社是“三民主义力行社”的外围社,它其实是一个维护蒋介石领袖地位的组织,胡宗南也为其中骨干之一。其在社内的地位,复兴社的成员之一萧作霖后来回忆到“他在复兴社这个组织中,是一个核心中的核心,是一个发纵指挥使的幕后人物,实际上成为所有那些‘太保’中的第一号‘太保’”。
围剿红军与进驻西北
1932年1月28日淞沪会战爆发了,胡宗南赶赴前线,主要是做防御工事。5月淞沪会战结束,虽然南京国民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不能完全有效统治全国。过了不久,还在进行“围剿”的胡宗南接到蒋介石密电,被派去进军西北。名义上胡宗南被派去参加“围剿”红四方面军,实则是为了渗透西北。
1933年3月3日胡宗南进驻甘肃天水。胡宗南是一位极其有抱负和追求的人,自幼好读史学的他,对大西北心向往之,也渴望成为左宗棠那样的人,在西北建功立业。当他进军陕甘宁途中,日军进犯中国,胡宗南也曾义愤填膺,几次请缨,均被蒋介石拒绝了,蒋介石命令他好好驻守陇南,以防共“匪”北窜,并说这个重要性不下于抗日,并且加紧训练,暂时不要东进。
相关书籍
胡宗南也不负所托,努力经营西北:研究西北情况,训练部队适应西北高原山地作战;扩充部队,提高部队素质与战斗力;防堵红四方面军北上,震慑西北地方军阀;另外他还改善民生,整顿军纪笼络民心,劝禁鸦片,大力发展西北交通,兴修水利,修复古迹,改良社会风气,开展文体活动。胡宗南在天水的这两年,取得了很大的政绩,蒋介石大加赞赏也越来越器重他。
在西北训话的胡宗南
蒋介石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提拔自己的军事嫡系进入国民党的中央领导核心机构。1935年11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蒋介石的实力又大增,既是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又是行政院院长,黄埔系有三人得以进入新的党中央领导机构,其中胡宗南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这对胡宗南来说是他人生里的一大转折,从一个军人转为党政要员
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之前,中共曾多次写信争取胡宗南,两党联合一致抗日。胡宗南也算是国名党立里的进步人士,是一位有爱国热情的青年将领,只是立场的对立,让他不得以做出有违本心的事。
西安事变,两党终于再度携手一致抗日。
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这八年抗战里,胡宗南也表现出极大的血性。1937年9月参加淞沪会战里始终在前线指挥,日夜未曾离去,作战顽强,对敌人寸土必争。1938年5月参加豫东兰封会战,获得“作战奋勇争先者”的褒奖,10月参加信阳防御战后回守西北。随着武汉、广州的相继失陷,西南、西北则是坚持抗日战争的大后方,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于是蒋介石把坚守西北的重任放到了胡宗南身上。蒋介石提议将第十七军扩编为第三十四集团军,1939年胡宗南任总司令职,势力非常大,其驻军遍布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是蒋介石最为依赖的军事力量之一。期间,胡宗南忠实执行蒋介石传给他的十六字方针“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抗战胜利以后,胡宗南被升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也是黄埔军校里第一个升任战区司令的人。
国共再次内战与败退延安
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也再次迎来一个抉择。“国”与“共”?胡宗南是追求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还是国名党的独裁统治呢。毫无疑问,胡宗南是无法避免内战的,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内战再次爆发,胡宗南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攻略延安计划》。在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熊汇荃(熊向晖),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胡宗南亲手挑选、一手提拔的亲信,竟然是周恩来秘密安插在胡宗南身边情报员。就这样这份作战计划,通过熊向晖之手传到了中共中央手里。毫无疑问,战争的结局大家都知道,其实就算没有熊向辉的泄露,国名党终将要败,因为人心向背是决定胜利的关键,国名党的做法是违背历史潮流的。
熊向晖
1947年3月24日,胡宗南部队到达延安,而人民解放军早已有计划地撤退,国民党军没有什么缴获,所谓的延安胜利名不副实。此时中外记者要来做采访,胡宗南只能命下属造假——连夜造假坟墓,假扮俘虏,以自己的装备冒充战利品。陪同记者的还有第一战区参谋长盛文,盛文带来了国民政府给胡宗南的荣誉:二等大綬云徽勋章,军衔由中将升为上将。蒋介石对胡宗南的信任达到了顶峰。中共这时又争取胡宗南,但胡宗南都拒绝了。
胡宗南及其家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人民解放战争虽取得基本胜利,但国内尚有国名党的残余势力,如胡宗南、白崇禧等集团。12月,二野歼灭了国名党最后一支主力部队胡宗南集团,大约93万人。1950年4月,胡宗南无奈逃到了台湾。
总评
胡宗南并不是黄埔军校里最出色的学生,但他凭着早年的战绩、与蒋介石同乡的身份以及对蒋介石的忠心,步步高升。我们看到胡宗南身上是有闪光点的,算是在国名党里的进步人士,不然中共也不会争取他。他是有自己的抱负和热血的,面对日军的侵略他几次请缨,也因为蒋介石对他的知遇之恩而保持对蒋介石的绝对忠诚、一生追随。
胡宗南与其妻子
胡宗南逃到台湾后郁郁寡欢。1951年.蒋介石任他为总统府的战略顾问,后经弹劾离职。1955年蒋介石念及旧情任他为澎湖列岛的防卫总司令。1959复为总统府战略顾问,此时胡宗南年已花甲。1962年2月,胡宗南于台北病逝。
参考文献:
经盛鸿《胡宗南大传》
杨牧、袁伟良《黄埔军校名人传》
杨者圣《西北王胡宗南》
吴景山,李虹瑶《胡宗南纪念碑》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