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来人往的巷子里,叮呤哐啷的二八大杠优哉游哉地穿行;
狭窄但干净的小院子,野蛮生长的瓜棚挂满了蛇瓜;
隔着一面既不挡人也不隔音的石墙,两家人为了你家污水排到我家院子吵个不停;
饭点时间一到,“xxx回家吃饭了”的喊声此起彼伏,调皮的小孩被老妈亲自拎回家……
该说不说,《小巷人家》这剧是真上头啊,明明尽是些吃饭、吵架、串门的琐碎小事,却让我感觉,像在拔凉拔凉的初冬披上了一件电子棉衣,白天工作遇到的各种狗屁倒灶事儿,瞬间全都被治愈了。
1.
根据本人多年追剧经验,一部年代戏用不用心,首先从置景道具上就能看出端倪。
《小巷人家》开场第二个场景,镜头扫过屋子里的双层铁架床,墙边放着的搪瓷洗脸盆,小孩手里的经典虎头牌手电筒,还有蒋欣身上这件撞衫我妈的花格子小短褂……
才看了不到十分钟,我就知道,可以放心追下去了。
本剧的故事,要从恢复高考的1977年讲起。
那一年,苏州棉纺厂的女工黄玲(闫妮饰),下班时瞧见厂里有个“刺头”,正为了分房子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心里瞬间一个七上八下。
闹事的人名叫宋莹(蒋欣饰),是苏州棉纺厂二车间的女工,因为迟迟分不到房子,老公林武峰(李光洁饰)时不时出差又没法照顾儿子,一怒之下半夜杀到厂里的张书记家,扬言你不给我应得的房子就帮我照顾儿子。
那场景,女人在闹,儿子在哭,邻居在围观,张书记一家四口在懵逼,好不刺激。
宋莹的这番壮举闹得厂里鸡飞狗跳,下不来台的书记第二天就安排科长解决房子的问题。
看在眼里的黄玲,心里也是一天比一天着急。
相比宋莹,黄玲对房子的需求更加迫切,她有庄图南、庄筱婷一对儿女,跟老公庄超英(郭晓东饰)一家四口挤在满满当当,转身都没有空间的小房子里。
黄玲不如宋莹泼辣胆子大,她想早点分到房子,选择的方法是多吃亏——本来还有送礼买人情这一招的,可庄超英是个老实巴交的人民教师,眼里容不得这些操作,只能自己受点苦,大年三十去帮处长的媳妇顶班。
好在这亏没白吃,不久后黄玲就分到了一套新房。
搬家那天下着小雨,她一个人扛着家具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巷子里走,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了熟悉的吵架声——
黄玲和宋莹两户人家,就这么在机缘巧合下,住进了同一屋檐下。
2.
不知道各位剧迷有没有这种感觉,总觉得这两家人的那些庸常日子怎么也看不够,无论是谈正经的家庭大事,还是聊邻居家的鸡零狗碎,一听到黄玲和宋莹坐在院子里边摘菜边话家常的声音就忍不住嘴角上扬。哪怕已经看过了,放着当bgm听也觉得心情好。
生活剧我也算很爱看了,能做到像《小巷人家》这么耐看的,着实不多。
这种耐看,往小了说是勾勒出我们记忆中那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人情味,让人有一种美好回忆被唤醒的幸福感。
剧中让人熟悉又怀念的小细节比比皆是。
白天的家门是永远大敞开的,巷子里住的几家人随时都在串门唠嗑,懒得走就趴在墙头上直接开聊。
今天你种的蔬菜送我一篮,明天我家的鸡蛋给你一筐。逢年过节谁家有个开心事,立马各自准备几个小菜,热热闹闹地凑在一起搓一顿。
细细想来,《小巷人家》几乎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故事,它不是用一个又一个狗血抓马的戏剧冲突来吸引观众,而是真正捕捉到了邻里相处之间,藏在细碎日常下可触可感的真情实感。
这种邻里之情,是两个女性之间互相懂得的惺惺相惜。
黄玲一直为了公婆爱占他家便宜的事情不开心,这不,本月刚用粮票买了肉,公婆又带着小叔子一家来蹭饭。
黄玲心里不爽又无处发泄,对儿女的心疼庄超英根本无法体谅,反而是宋莹这个小姐妹,作为女性能从中察觉到她的委屈,一句“年纪大了吃肉不消化多放点菜”,让黄玲瞬间感觉到了被理解,有了一个情绪的出口。
是街坊之间心领神会的体面。
宋莹心疼儿子每天跑去别人家看电视被嫌弃,一怒之下决定省吃俭用买电视,可挨了大半年,电视机票都换到了钱还没存够,看在眼里的黄玲想借钱给她,就半真半假的,以“你替我存钱”为借口说服宋莹借去了这笔钱。
反过来,宋莹知道黄玲家的粮食定量不够正在长身体的图南吃,她嘴上不说,但总是让林栋哲给对方带零嘴。
是小朋友之间最纯洁深刻的羁绊。
天不怕地不怕的林栋哲,从小一个人孤独惯了,自从和图南、筱婷做起邻居,三个人立马变成了亲如一家人的玩伴,一罐蜜饯要分着吃,一趟厕所要结伴上。
一旦闹了点矛盾,连蹲茅坑都忍不住悲从中来,那委屈,比被老妈打上一顿还伤心。
还是邻居之间不失分寸感的关心。
黄玲夫妻某天又为了公婆占便宜的事吵起来,房子不隔音让宋莹两口子立马就知道了大事不妙。
他俩的第一反应,不是去劝架掺和,而是让林栋哲悄悄从小门把图南和筱婷叫过来,照顾好两个孩子。
这一段是《小巷人家》至今为止最打动我的细节。
我想小时候经历过父母吵架的人一定对此深有感触,那是真正只有近邻才能伸出的援手。对一个年幼的小孩来说,父母吵架无异于一枚死死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而邻居,就像是为你拆掉炸弹的拆弹专家,拆除危险后对邻居那份由衷的感谢,一定是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
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真正的互相帮助与牵绊,就是在这些不太起眼的琐碎细节里建立的。
《小巷人家》的主创,细致呈现出邻里相处间最真实朴素的情感,再用东北乱炖的方式,将生活中那些具象的委屈、无奈、温馨小火慢炖,煮出了一锅充满暖意和人情味的浓汤。
3.
而往大了说,《小巷人家》的耐看,在于一份创作上的善意。
剧中所塑造的两个家庭,很像是出现在我们童年岁月中那些好心热情的邻居。
黄玲和庄超英,是每个大院巷子里必有的一对最传统、体面的高知夫妻,俩人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是全院里最品学兼优的,暗恋者能从巷头排到巷尾。
黄玲对巷子里的小孩总是笑脸迎人,平时下班遇见你和她家小孩一起玩泥巴,一定会给你们每人买一只解暑的冰棒儿。
庄超英,则是全院你不想遇见的那个人,并不是因为讨厌他,而是一旦见着你,必定会笑眯眯地蹲下来问你一句“最近学习怎么样啊?”
这对夫妻在你的印象中,永远是恩爱和谐的,只有在自家父母的蛐蛐中,你才知道他们也有过吵架、困难之时,仪表堂堂的庄超英老师,为了补贴家用,大冬天的把蜡版纸搬回家刻卷子,冷得满手都是冻疮。
而黄玲,也曾背地里偷偷抹过眼泪,但无论对谁不满、受了多少委屈,第二天醒来依然会用善良之心对待所有人。
林武峰和宋莹,则是全院小朋友们最喜欢、最亲近的叔叔阿姨。
林叔叔平日里是巷子里最无厘头的家长,看着唯唯诺诺嘻嘻哈哈,关键时刻一定为巷子里的邻居挺身而出。
宋阿姨是个嘴上不饶人的主儿,但其实刀子嘴豆腐心,对谁都大方慷慨,仗义疏财。
这俩人养出来的小孩,是全大院最皮的小孩,对外与朋友斗来斗去,对内和老妈相爱相杀,每到寒暑假,一个人就能闹出喧天的动静。
主创在塑造这些角色时,高度还原了我们记忆中古道热肠、热情大方的邻里街坊们,而记忆和现实最大的不同,在于记忆是带着美化滤镜的。
小孩的世界是没有坏人的,主创也保留了这层纯真,最大程度上为角色涂上一层温暖善良的底色。
比如剧中有一场黄玲夫妻吵架的戏,黄玲觉得老公不心疼儿女,一气之下带着他们回了娘家。换其他剧,庄老师单骑闯娘家前前后后估计就得拍上半集,但本剧就处理得很轻巧,压根没拍。
庄老师被林武峰开导一番后自知理亏,镜头一转,就是老婆孩子被他接回了小巷。
这是一种生活剧中很少有的“邻里”视角,它据弃了生活剧里那些撕得满地打滚的极度戏剧化,以一种善良、温和的创作态度,去刻画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最纯真的关系,最终勾勒出一副和煦治愈的年代群像。
所以回到最初那个问题:《小巷人家》为什么会让人觉得耐看?
因为在真实的生活和镀了金的记忆之间,它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进而营造出一个让人无比向往的美好世界,怀旧者用它取乐,怀念者用它取暖。
正午阳光啊,这次真就玩出了生活剧的新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