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袭白虎团》的慰问表演队于1964年抵达北戴河,当时我国领导人就在北戴河疗养,他早已听闻此剧但却没有来得及去观看,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我国领导人就请了萧华来一起去观演,这部剧是根据真实情况改编的,于是我国领导人就向萧华问道:“这个人还在吗?”在哪个单位就职?”我国领导人的问题让萧华有些摸不着头脑他说道:“我也不太确定。”那么《奇袭白虎团》中的主角是谁呢?他为何引起了我国领导人的好奇心?他生平到底做了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
《奇袭白虎团》主角的原型名叫杨育才,他是国家一级战士,1926年杨育才生于陕西勉县的定军山,解放战争期间他曾被国民党部队捉为壮丁,杨育才的军队在一九四九年三月被我军打败,随即杨育才也被我军俘获。杨育才被抓后,拒绝了我军送他回家的安排,他提出要参加人民解放军,参军以后杨育才有两个目的:一是当人民解放军,二是尽快参加共产党。
杨育才从小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也没有什么文化,在军队里也就是个普通的战士,但是杨育才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他相信只要自己肯下苦功,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就这样,杨育才在接下来的训练之中,表现的十分的积极,在每一场战争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杨育才在1950年五月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
朝鲜战争很快就打响了,战火蔓延到了鸭绿江,为维护祖国的主权,我国便派军赶赴朝鲜,1950年末杨育才跟随大部队赴朝作战,那时他还是203师607团1营3连的一名普通士兵。初到朝鲜因为对周围的地形不太了解,607团决定组建一支侦查小队,负责侦查地形和敌军的行踪,为主力部队开辟一条道路。
侦查组组长赵士君,让测绘师吴文庆,从一营三连里,选出六个侦察员,这六个人的选拔,都是有条件的,必须要是党员,有过战功,有胆识,有副班长以上的军衔,吴文庆一到三连,连长就把六个人都选了出来,吴文庆看着这6个人,满意地点了点头。吴文庆刚要走,连长就叫住了他,“我还有一个朋友,叫杨育才。”连长介绍道:“杨育才是个身强力壮的人,他的枪法也很好,格斗能力也很强,是个聪明人,胆子也大,可以当个合格的侦察兵。”
吴文庆说:“这不是挺好的嘛?怎么不挑他?”连长说,“他所有的优点都很突出,就是还没有当上副班长,其实连里已经同意提拔他为副班长了,这件事已经上报到了营部,但还没有正式的文件,所以预选的时候,他并没有被选中。”吴文庆听了连长的话,再看看眼前这个虎背熊腰的杨育才,摆摆手说:“连里都同意了,他绝对有这个资格。”
一九五一年六月八日,第203师师部下令607团的侦察组组长赵士君和勘探员吴文庆率领杨育才等八位侦察员,组成一支先头部队负责侦察。当他们决定要走的时候,却被一条没有标注出来的河给挡住了,于是他们就商量了起来。杨育才说:“天黑了大部队明日就会赶到,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找别的地方过江。”杨育才这么一说,其他的同志也都点了点头,觉得杨育才说得有理。
杨育才接着说道:“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背包绑在一块平坦的水面上,让会游泳的人先过去。等他们过了河,就把绳子系在对面的一棵树上,然后把不会游泳的同伴拉过来。”众人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纷纷动手。杨育才的游泳技术不错,他一马当先,先跳入湍急的水流里去探路,三个侦察兵依次下水,当他们靠近海岸时准备拉队友过河,但是绳子突然断裂,队友也被水流冲到了下游,杨育才回过神来,纵身一跃,将队友救了回来,忙活了一夜,等到大部队到了河边,杨育才他们才在这些地方都做了记号,将其交给了后面的联络站。
一九五二年九月,杨育才参加了东线保卫战,在这场战役中,他出色地执行了组织布置的侦察任务,并迅速晋升为侦察连的副连长。虽然杨育才胆子很大,也很谨慎,但他也不是每次都能逃出生天。杨育才曾经出过一次任务,那可真是九死一生。那时候他正在半人高的雪地里执行任务,由于神经绷得太紧,又连续几天没吃东西,终于支撑不住,昏死在了雪地里。杨育才只是依稀记得,自己在昏迷前,似乎看见了一个身影,后来才明白原来是一位朝鲜的女人,把自己救了出来。朝鲜女人看到杨育才昏迷不醒,且身穿志愿军服装,就把他抱回家中,悉心照顾。
最让人感动的是,杨育才在雪地里呆的时间长了,他的四肢都被冻住了,这位妇女不假思索地脱下了身上的外套,给杨育才裹上让他的双腿温暖了一些。杨育才得知这个消息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是他头一次体会到母亲的温暖,从那时起,杨育才心中已经打定主意: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朝鲜妇女的救命之恩。
在之后的几次大战之中,杨育才的表现也是极为突出,得到了上面的赏识,也渐渐地被重用。而他的传说则是从白虎团突袭开始的。“白虎团”实际上是韩军的主力之师,就连一直瞧不起韩军的的美国将军,也对这支部队刮目相看,1953年,就在朝鲜休战谈判接近尾声之际,韩方故意破坏了战犯的遣送协定。为挫败敌军的锐气,志愿军司令部决定在金城南部进行夏季反攻,并由第20师负责具体实施。
当时在第68军203师的作战方案中,有一个任务,就是派出一支精锐的小队,在战斗开始的时候,突袭敌人,把“白虎团”一网打尽,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同作战。领导这支小队的重任,最后落到了侦察排副排长杨育才的身上,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三日晚上,十二个侦察兵乔装成敌人的模样,由杨育才伪装为美军参谋,按照预先设定的行军路线,像是一柄利刃,刺向敌人的心脏。经过千辛万苦,白虎团的作战室、电台和警卫连都被他们打探到了。
在完成了侦查任务之后,侦查小队配合大队伍分别从四个方向对着没有防备的敌人进行了围攻,侦察兵个个身先士卒,英勇过人,在密集的炮火和轰鸣声中,只用了13分钟,就将不可一世的“白虎团”团全歼,对方团旗被撕下,团长和一位美军参谋都被侦察兵击毙。我军也在夏季的反攻中获得了胜利。1953年七月二十七日,敌人被迫签署了一份休战协议。
偷袭白虎团是我们军队历史上的一个奇迹,杨育才因领导的这支部队立了大功,被记了一次特等功,而他的支队也获得了集体特等的荣誉。另外杨育才和他的部下也得到了一面奖旗,杨育才也很快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级英雄称号,朝鲜还为他颁发了巨大的荣誉,杨育才在朝鲜回国后,参加了全国人民英雄大会。
按照杨育才带队突袭白虎团的故事,第68军203师文化干部王程远撰写了一篇两万多字的报道,然后他的英雄事迹又被改编成了一部电影。我军文工团赴朝鲜慰问演出时,无意中获悉杨育才袭击白虎团的事迹,遂将其改编成作品《奇袭白虎团》,并在前线为战士表演。《奇袭白虎团》于一九六四年六月在北京上演,获得了广大好评,1964年八月《奇袭白虎团》在北戴河演出,当时我国领导人正在北戴河疗养,所以他就去看了这部戏。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萧华因为工作繁忙,并不知道每一个士兵的情况,于是去找好朋友杨得志求助。
杨得志与萧华是多年的战友,当时担任济南军区司令,杨育才正好是他手下的将领,当晚萧华打来了一个电话向杨得志问到:“老同志给我找一个退伍军人,杨育才你看看他的职位。”杨得志从萧华的口气中听出了焦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连忙叫来自己的手下,询问杨育才的近况。那时203师团驻扎在江苏徐州,杨育才是侦察连的副连长,他率领部队到江苏沛县微山湖边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和培训工作。那时已是深秋,杨育才年近四十,还在和一帮少年在寒风凛冽的寒潭里苦练武装游泳。杨育才在连队任职10余年,却从不计较自己的得失,每逢春节,他都会到部队食堂帮忙,与官兵们共度佳节。
一九七五年十月,杨育才受命访问朝鲜,担任中朝友好代表团的领队,就算杨育才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依然保留着自己的初衷,和士兵们打成一片,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从来都不会留情。杨育才不但对自己的部下很严厉,而且对自己的儿女也很严厉,杨育才的大女儿15岁就到农村去了,她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学校。
二、三女儿也选择了从军,但他们在退役后却一直没有找到工作,这一刻他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希望自己的父亲能够站出来,让可是任凭孩子如何哀求,杨育才始终不肯让步,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后来杨育才于一九九九年五月二十六日黯然离去,终年74岁。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传奇,不仅突袭白虎团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在和平年代还能不忘初心,真乃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仅此此文致敬杨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