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吕虹 发自北京 近日,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更新显示,王轶已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此前,他曾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等职,直到此番履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显示,王轶现年52岁(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阳人,法学博士,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轶1989年考入郑州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学学士学位;1993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师从民法学家崔建远教授研习民商法。199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攻读民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王轶继续转入北京大学法学院深造,并在2001年博士后出站后留在北大任教。

多年后,在接受人民大学校园媒体“学者书房”栏目采访、解答职业规划方面困惑时,王轶曾谈及自己学术人生:“我硕士毕业的时候,其实有前往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机会。但觉得自己对从事相应的工作并不是那么有信心,于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打算前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但王利明老师说我可能更适合在学校,因此我便选择到北大做两年博士后,也给自己思考从事什么工作提供缓冲时间。在读完博士后以后,苏力老师找我谈话,劝我留在北大任教几年,希望我把在人大法学院学习到的民法思想与观点教授给北大的年轻人……”访谈中,王轶总结道,一个人的职业选择,除了源于自己的偏好及知识储备,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无法预测也决定不了的因素影响。当对人生路径选择遇到困惑、反复思考仍没有答案时,他给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到图书馆看书,把思考这个问题的时间更多地用到广泛的阅读中”。

1993年,正在读研期间的王轶正好赶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起草。当时年仅21岁的王轶被导师崔建远教授选中,进行专家建议稿起草的辅助性工作。在被问到这一段经历时,他坦言:“我经常和法学院同事们聊天的时候说,任何单个的个体在历史的大势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赶上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对一个人来讲极其重要。有机会参与我国合同法专家建议稿的起草,我认为真的离不开‘幸运’一词。”

读博期间,王轶与民法学家郭明瑞教授合作撰写中国首部合同法分则的著作《合同法新论·分则》。于高校执教后,王轶也多次赴港澳台及欧美高校访学、讲学,先后在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及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法学院交流访问。

作为民法学者,王轶主要从事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民法总则、物权法、合同法、人格权法、侵权责任法等领域的研究,并曾参与编纂我国首部民法典。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比很多前辈的法学家要幸运,因为很多前辈法学家终其一生都在期待能有一部民法典。”

除了《合同法》《民法典》,王轶还先后参与了《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专家建议稿的起草工作,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修订等。

2005年,王轶调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并于2009年出任该院副院长。2013年,王轶任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2017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2020年8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直至此番履新。

王轶履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普通高等学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创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开办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在1998年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并入学校。创建至今,为全国政法公安机关等单位培养输送了30余万名各级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王轶的前任,年逾61岁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已于2024年8月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