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苹果16卖得咋样?

与许多自媒体文章给出的“一代比一代销量差”的结论不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iPhone 15 的销售比同期 14 系列更强,而 16 系列的销售又比 15 强”。

到底是卖的更好了,还是更差了,咱们今天就盘一盘。

中国市场内。

库克所说的销售同期,大概率就是从新机发布到三季度结束这十几天的时间。

去年,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与同期的iPhone 14系列相比,iPhone 15系列在上市后的前17天销量出现了下滑,分析师估计下滑幅度在4.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无论是机构还是国内自媒体,纷纷将苹果15同期销量下滑的主因归结于Mate 60 Pro的冲击。

而事实上从2023下半年开始,苹果在中国市场内的销量就开始了波动。

到了2024年第二季度,苹果甚至跌出了前五。

研究机构IDC报告显示,苹果iPhone手机2024年第二季度出货量下降3.1%,随后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也证实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2024年第三季度。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与去年iPhone 15系列前三周的销售相比,iPhone 16系列销量有所增长。但iPhone 16基础型号的销量有所下降。总体来看,iPhone在这三周期间的销量同比下降2%。

通过这些机构给出的数据来看,苹果新机的表现确实“一代比一代差”。且苹果新机的破发时间越来越短,为了应对中国市场内同行的竞争,苹果的市场优惠力度的一直在加大。

但这个表现仅限于中国市场,且目前来看仅限于新机。

由于华为Pura 70系列的表现不及预期,苹果在中国市场内的销量跌势已经止住。通过IDC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2024年第三季度,苹果同比增幅只有-0.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接下来的第四季度以及明年新机上市之前,在中国市场影响其销量的主要因素大抵两个。

一个是华为接下来新机的表现。

另一个就是苹果在中国市场iPhone 15系列及旧款iPhone机型的大幅价格折扣是否会继续,以及第三方对新推出的iPhone 16系列的强劲渠道促销究竟要做到何种程度。

再说全球市场。

2023年三季度,也就是iPhone 15系列发布的第一个季度,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苹果,全球市场销量却出现了2.5%的涨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23年第四季度,苹果更是凭借iPhone 15系列的发力,登上了全球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24年,iPhone 15系列继续保持销量上的全面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第三季度,TechInsights给出的数据显示,三星以近19%的市场份额位居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榜首。苹果以1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二。

小米、OPPO(含一加)、vivo分别排在三、四、五,在后面就是传音、联想-摩托罗拉、荣耀、Realme,华为排在第十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前十大供应商中,荣耀、传音、三星和OPPO(含一加)的出货量呈下降趋势,其余六家厂商均实现了年增长率。

TechInsights称,苹果iPhone本季度全球出货量为5240万部,同比增长12%。

所以看到这里,基本就可以给出一个结论。

苹果在中国市场曾出现短暂销量波动,大约是2023年三季度-2024年二季度,到了2024年三季度,颓势暂时止住。

而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苹果确实如库克所言,一代卖得比一代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说一下,三季度排在第十的华为。

华为的销量其实一直保持着增长,但这一增长速度相比前几个季度来讲存在大幅度放缓的情况。

为啥呢?

一个是Pura 70系列的表现并未达到预期。这个其实不难发觉,在Pura 70系列发布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华为就对其进行了价格调整。而去年表现非常好的Mate 60 Pro的价格则坚挺了很久。

另一个就是折叠屏,三折叠屏的出现并没有大幅推动折叠市场,双折叠需求也没有那么大,对于华为的影响还是有的。

TechInsights表示,鉴于iPhone在中国市场的稳定表现和宏观经济前景不佳,对Mate 70系列能否复制一年前Mate 60 Pro的成功持怀疑态度。

这一点小编也表示赞同。

并非不看好华为。

华为对于中国手机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毫不客气的讲,华为即便是短暂的回归,也会推动、重塑中国和全球智能手机市场。

但目前的华为在手机行业并非是一个“完全体”,他其实还走在回归之路上。

未知的芯片、未知的良率、不确定的产能、还未重新开发的国际市场,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华为的每一个季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用户购买了Mate 60 Pro,它也给用户带来了绝佳的体验,但是到了下一代Mate或者P系列,消费者依然会带着审视的眼光去重新思考是否继续选择。

换句话讲,在华为没有完全明牌之前,他的每一个季度都“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