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帼同学
编辑 |

前言:在战争年代,林彪被称为“战神”,之后因为某些原因,大众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可以说他是颇具争议的一个人物,其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虽然不善言辞,但在军中威信极高,虽然没有什么朋友,但内心却很丰富,希望通过一个个事例,了解真实的林彪。

小时候家长常说: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林彪是个军事天才,他拥有常人没有的百分之一的灵感,同时他也付出了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以他能在那个战争年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林彪的一生,好像只有指挥作战的他才是最有魅力的,别管是多么强大的敌人,林彪都有条不紊、稳操胜券,他一生经典案例那也是数不胜数,什么飞夺泸定桥、平型关大捷、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18岁考入黄埔军校,辉煌军事生涯从这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7年,林彪出生于湖北黄冈,因为祖上是小有底蕴的地主,因此从小他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3岁的时候,更是被送入了中共早期领导人林育南、恽代英创办的新式学堂里学习,15岁进入武昌共进中学读书,也是在这他接受了新思想,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卅”反帝革命中,他也是积极分子,18岁,面临毕业的他,不顾父母的反对,他毅然决然的报考了黄埔军校四期,南下去了广州。

20岁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林彪,被分配到了叶挺的独立团,担任第三连见习排长,之后参加北伐战争,顺利地从排长升任连长,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21岁的林彪又跟随朱老总转战湘南,在耒阳之战中,他神话般地带领一个连,消灭了敌人的一个营,击溃了一个团,吓退了两个团,然而这还只是他军事奇迹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在一场场战役中的优异表现,也让朱老总注意到了他,他的临危不惧、遇事不慌乱,让朱老总觉得他是一个难得的将才,于是提拔他做了营长,林彪也没有辜负朱老总的重托,在接下来的三打永新的七溪岭战斗中,他提议并亲自率领冲锋队向敌人阵地猛打猛冲的劲头,为战争的胜利起了关键作用,主席也是从这注意到了他。

1930年红一军团成立,下属三个军,年仅23岁的林彪成了红四军的军长,红四军是战斗力最强、战功最大的,他甚至比红三军团一个军团的战斗力都强,1932年25岁的林彪,一跃成为了红一军军团长,与彭老总齐名,林彪号称红军之鹰,彭老总是红军之狮,在那个年代,他俩就是中央红军的两根支柱。

不善言辞朋友圈小,为何能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善言辞,不爱交际,与人见面除了谈工作,几乎没有任何客套话,即使是谈工作,也不啰嗦,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工作一谈完,马上恢复沉默状态,暗示其他人尽快离开,他之所以能有“飞一般”的提升,靠的就是战功赫赫的军功,五次反围剿战争中,他都有出色的表现,第一次反围剿,林彪率领红四军诱敌、埋伏,消灭了张辉瓒的18师,这也是工农红军成立以来,歼敌最多,战功最大的一次;第二次反围剿,他再次身先士卒,冒着大雨带领手下连续打赢了武昌战争,歼敌数万人,缴获两万多枪支;第三次反围剿,林彪再次带兵消灭了敌人17个团;之后他越战越勇,第四次反围剿中,林彪果断修改统帅部军令,把遭遇战改成伏击战,一举在黄坡草苔岗歼灭了国军两个主力师,成功打蒙了陈诚的十一师,蒋介石更是把这场战争看成“有生以来的隐痛”,并称林彪为“战争魔鬼”,还下令悬赏10万元缉拿其首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五次反围剿中,林彪更是连续6次直言上书军委,明确表示反对博古、李德的教条主义指挥,在温坊战斗中,他极端专行、果断放弃军委那种屡战屡败的“堡垒对堡垒”战术,采用诱敌深入的作战方发,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中的唯一一次胜利。

林彪不爱说话,他身边那些精兵强将,对于他这种有些“无力”的行为,也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用那些宝贵的时间做了什么,因此也理解他这种处事方式。但他其实也有滔滔不绝的时候,那就是讲战术的时候,一聊起打仗,他那话匣子就管不住了,平时私下喜欢钻研各种战术,什么“一点两面”、“四组一队”等等,对于这些心血,他毫不吝啬的交给他手下的将领。

吃食不讲究,从不吃特供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说林彪这么高级别的领导,吃食上面肯定很讲究,但是作为红军中的一员,在长征路上林彪和所有战士一样,林彪曾经的秘书高继尧回忆说:林彪吃饭从不挑食,土豆、红薯这些东西随便拿了吃就是一顿饭。

平型关大捷后,他被晋绥军一个哨兵误伤,这次受伤让他的饮食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苏联治疗回来后,饮食不仅变得简单了,也严格了许多,比如他基本上不吃肉了,但不吃肉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蛋白质的摄取了,长此以往身体肯定吃不消,解放战争中行军打仗,长期操劳林彪身体出现身体不适,身体消瘦不少,在东北还常因水土不服拉肚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以来不仅身体吃不消,还耽误指挥打仗,后来在哈尔滨一个老中医的指点下,他开始吃炒黄豆,黄豆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2.5~8倍,除糖类较低外,其他营养成分,如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都高于谷类和薯类食物,它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蛋白食物,因此这样就能补充林彪身体缺乏的蛋白质了。

起初林彪并不相信那位老中医的话,架不住部下一直劝说,他就想着试试,一试果然不再拉肚子了,慢慢的他就养成了吃黄豆的习惯,此后几十年都是如此,尤其是思考问题,也就喜欢把黄豆拿在手中,偶尔吃下几颗。

平型关大捷,成功让韩先楚成为粉丝

1937年,林彪率领刚刚完成改编的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向敌后挺进,实话实说,当时八路军的武器装备不仅远不如日军,同时也比不上国军,有的战士连土造步枪都没有,只能背着大马刀上阵杀敌,但亲眼目睹国家受辱,同胞流离失所,从师长林彪刀普通战士,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民族生存,他们决定背水一战。

林彪选择在日军进攻平型关时,利用有力地形,从侧后给日军猛力一击,很多当事人后来回忆说,战斗发起前一晚,从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再到686团团长李天佑都激动得睡不着,作为经历过无数腥风血雨的老军人,他们内心也知道,自己装备简陋,主动去迎战战斗力强悍的日军主力军团有多凶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李天佑回忆说:当他们看到林彪异常冷静的态度时,产生了必胜的信心,他决心要打,那就一定能打好,这就是林彪,年纪轻轻,不擅长和同事搞关系,也不会对部下关怀有加,但无论在打战方面,大家却对他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平型关大捷,这场战役一举歼灭了日军最精锐的师团,击毁了日军100余辆汽车、200余辆马车,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战略物资看,取得了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决心,林彪也因此战役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将军,同时还收获了一众“粉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先楚就是其中一个,红军时代,韩先楚一直在徐海东手下作战,平型关大捷前,他所在的团是预备队,没有参加战斗,后来他去战场进行了全面考察,花了很多时间对这场战役,进行了学习和研究,包括山形地貌的利用,伏击地战的选择、制高点的争夺、双方的装备等等,了解全面后,韩先楚对林彪的指挥由衷的佩服,他本人也彻底成了林彪的“粉丝”。

有何本领?让统帅猛将如云的四将甘拜下风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虽然胜利了,但国内并不太平,一边是我党人想方设法的争取和平,一边是国民党不断挑衅,试图挑起内战,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国民党政府大举增兵东北,企图将东北领导的革命力量全部赶出,为了应对兵力强大的国民党,我党不得不从内地抽调兵力,加强东北的革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思考抉择, 军委决定从八路军、新四军、各党政机关和军事院校抽调兵力11万人,干部2万余名挺进东北,与原有的革命力量合并,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1948年8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为东北野战军,1949年3月11日改称为第四野战军。四野的官兵都是从各地抽调的精兵强将,这些人都经历过长时间战争的洗礼,可以说四野从一开始就猛将如云。

这支猛将如云的劲旅,不能只有兵没有将帅,而在统帅的人选上,中央也是慎之又慎,因为这事关整个东北的战略布局,起初,提议的人选有三个,山东军区司令员林彪、新四军军长陈毅、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经过中央深重考虑,最终还是认为林彪更为合适。

当时的林彪对东北并不了解,兵员素质怎样,中层干部什么情况,各部队将领有什么特点,他是一概不知,自己身边还只有肖劲光和几个警卫员,即使如此,情势紧急只能立马赶赴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野将帅之多可以说是全军之首,开国元帅有两位,开国大将有三位,57位开国上将四野就出了19位,并且他们在全军中,都可以说是风云人物,例如开国上将洪学智,15岁投身革命,戎马一生,历经无数大小战役,从红军一路走到抗美援朝,作战勇敢,指挥果断,不但善于打硬仗,更善于搞后勤。面对美国发动的绞杀战,依然稳定保障了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可以说为抗美援朝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开国上将刘亚楼,时任四野参谋长,也是我国空军的开创者,从战士一路走到开国上将,作战经验本领更是不用多说,1949年指挥5个军的兵力攻打天津,仅用29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为和平解放北京奠定了基础,朝鲜战争中,指挥一夜之间横空出世的中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米格走廊,将不可一世的美国空军打的落花流水,战绩可谓惊人。

除此之外,四野之中的能人异将还有很多,就连许多基层干部都是铁骨铮铮的硬汉,那么林彪初到名将云集的四野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能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仅用一仗,就让众人表示折服,10月29日,刚刚抵达沈阳的林彪,还没顾上休息,杜聿明就率领13军、52军共7万的兵力,向山海关发起了进攻,妄图用打通关内进入东北,山海关南临渤海、北依角山,地势险要,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山海关被国民党破防,后果不敢想象。

因此林彪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赶往山海关前线,指挥部署防御,当时抽调组建的东北人民自治军部队,大多还在行军途中,林彪手上能用的兵力十分有限,能用的部队也都是刚经过长途跋涉,继续休整,最后能参战的只有6个团。

林彪调动手上仅有的万余名兵力,沿山海关、九门口地区组织防御,但就这些刚经过一个月长途跋涉的万余名兵力,硬生生的将敌人牢牢地阻挡在了阵地之外,特们一边依托工事顽强阻击,一边组织精干力量破坏山海关地区的道路桥梁,迟滞了国民党军队的挺进速度,此战林彪指挥6个团万余名兵力,顽强阻击了国民党军7万人20多天的进攻,歼敌一千多人,掩护各路抽调部队和地方干部顺利进入了东北,完成了战前制定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9月,国民党军占领张家口,东北局势骤然紧张起来,国民党在东北的兵力达到了7个军,25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共40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还专门飞到沈阳,主持国民党军高级将领会议,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打算利用松花江组织东北民主联军主力渡江南进。

杜聿明听从指挥“先南后北”,进攻四平时,他首先攻占本溪,然后分兵北上,一举夺下四平,他又故技重施,四犯临江,先歼灭靠近朝鲜南满的民主联军,再向北满挺进。林彪则针锋相对: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援,叫你首尾不能相顾。于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就这样开始了。

蒋介石豪言壮语说,要把共军赶到鸭绿江喝水,长白山吃雪。10月底,林彪主持东北局会议作出两个重大决定:由陈云和萧劲光主持南满工作,在长春、吉林以北寻机歼敌。从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南满连续四保临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打强敌还是弱敌问题上,还是副司令的韩先楚和三纵司令员曾克林两人发生了矛盾,曾要先打弱,韩要先打强,结果林彪很快回电指示,赞成韩先楚主张,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蒋嫡系八十九师骄傲自满,根本不把共军放在眼里,结果硬碰硬,敌八十九师7000余人就地全部被歼。杜聿明坐小车溜得快,否则和士兵一起被俘。

林彪在军事指挥上很有一套,也正因为有众多的名将,四野的战绩才如此辉煌。想要统帅这些放在哪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林彪也有自己独特的办法。

首先就是林彪的性格,他少言寡语,喜怒不形于色,身高不高但却给人一种威严感,公私分明,一视同仁,甚至从不和任何人单独喝酒,这种铁面无私、不怒自威的性格,让很多属下都觉得他不近人情,1946年11月,主席要求林彪在锦西打“大仗”,此时他这位东北司令员是个“光杆司令”,没有密码本,部队联系不上,正着急的时候,从苏北和山东来的新四军3师和山东1师到了,这两支部队都是115师发展起来的,大家六七年没见,按说多少心里都有点激动之情吧,然而面对曾经的老部下,黄克诚、梁兴初等人,林彪没有一句寒暄,直接就问部队情况,部队人数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样不近人情、清高自负的林彪,在东北的威望却很高,这是因为他能力确实强,他最喜欢看地图,每天都会站在地图面前,一站就是老半天,一天能看几个小时,能做到闭上眼睛,心中就有一幅详细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即使是一场十万人的大规模作战,他也能给你做到对每一个营、团的位置了如指掌,因此全军从上到下,在汇报战果时,稍有含糊就会被他察觉出来。

正是因为这一点,林彪在部署战略计划时,从来都是事无巨细,最微小的细节都不放过,每次部署也都是井然有序,这一点也让各级指挥员都心悦诚服。

结语:战争年代,林彪的威望,全是靠一场场胜仗打出来的,不善言辞但能震慑住下级,让其心悦诚服,崇拜者很多,但朋友圈很小,这就是真实的林彪,不论后期怎样,在那个战火连绵的年代,他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必然会让众人铭记。

篇幅较长,感谢您耐心观看,创作不易,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最大的动力,喜欢不要忘记点个关注,如有任何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