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铺了一地金子。”这是语文课文《秋天》里的一段内容,也是此时此刻,静安区永兴路第二小学校园内的真实写照。
金秋十月,学校“稻”梦天地的半亩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随着徐徐微风泛起稻浪,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稻杆的身子。
“从4个月前的小秧苗到如今的稻穗,这种见证‘丰收’的成就感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10月30日上午,学生们戴上草帽、拿起镰刀,离开教室、走进稻田,亲身体验收割稻子的全过程,用心感受“粒粒皆辛苦”的辛劳与收获。
走进“真实”劳动田
.01
今年6月,静安区永兴路第二小学开辟了半亩田,成立了“稻”梦天地项目化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在校园里“下田插秧”的奇妙体验。
4个月后,学生们再次踏入了稻田,在老师的指导下,左手抓稻秆,右手挥镰刀,手起刀落间,将一捆捆稻谷割下,堆成了一个个金黄色的“小山丘”。
割稻完成后,同学们抱起一束束稻穗尝试进行脱谷。有同学将稻穗放入自动打谷机中,在机器嗡嗡的转动声中,将稻谷从稻穗中分离出来;更多同学选择体验传统打谷方式,只见大家手拿一捆水稻高举过头,随后用力摔打。很快,颗颗饱满的稻谷在猛烈的撞击下纷纷掉落到木槽中, 不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小粮山。
最后,大家还围着看老师用“碾米机”进行脱稻,当一粒粒黄色的稻谷终于变成了平日熟悉的白色米粒,实现了稻谷到大米的完美蜕变后,大家都高兴极了。
五年级的马诺一说:“4个月来,我和同学们一起弯着腰把水稻插进田里,一起在暑假期间进行田间管理,一起抓一种叫稻飞虱的害虫。今天,我们一起收割稻子,打稻、晒稻、脱稻,直到一粒粒大米的出现……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也让我体验到了丰收的喜悦。”
走进“双新”实践田
.02
除了让孩子们体验躬身劳作外,永兴路第二小学还成立了劳动课程小组,积极推动项目化劳动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将课程与学科相结合,鼓励教师探索农业、生物等多学科知识与课堂的链接,在带领学生体验耕种劳动之外,更能帮助孩子们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场,数学老师在课堂里和同学们一起化身心愿统计师,尝试以条形统计图为工具,决定“心愿农场”里下一次种植的蔬菜品种;自然科学老师邀请孩子们当一回稻田检测员,利用仪器检测学校稻田的pH值是否达标;语文老师引导学生为本次下田实践活动作诗一首;体育老师带领大家举行有趣的“稻草人射箭比赛”;此外,还鼓励所有学生自主设计吉祥物和学校稻田伴手礼的礼品盒……
稻田里留下的脚印和汗水,课堂里闪现的智慧和笑容,是收获的足迹,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记。稻田边、教室里,金黄色的稻田和课堂相映成趣,永二的学子在丰收的季节里感受到了耕种的乐趣、学习的喜悦、收获的快乐,成为更好的自己。
校长赵蔚秋表示,作为一所拥有劳动教育传统的学校,学校希望基于真实存在的劳动载体,将劳动教育逐步形成培养序列,通过课程和活动探索螺旋式上升的有效方法与路径,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获得向上跃升的力量,通过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各方资源,构建同心同向的劳动教育培养场域,为实施劳动教育创造更多时空,既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又落实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最终达成真正的劳动教育。
记者:彭旭卉
图片:肖鸣亮
视频:任超
编辑: 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