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至1856年,沙俄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对当时衰落的奥斯曼帝国的主导权,而爆发了一场战争,因其最重要关键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因此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这场战争规模庞大,战争以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为一方的联军,其中英国出兵20万、奥斯曼帝国出兵30万、法国出兵30万、撒丁王国出兵18000;沙俄为另一方,也出动了70万大军(包括1000名希腊军队)。沙俄最终因寡不敌众被联军击败,实力大受损伤,从此成为欧洲一个二流强国;法国却因这场战争从“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欧洲二流强国地位上升到一流强国地位,直至普法战争结束;英国借助法国的帮助成功遏制住沙俄在欧洲的扩张势头,保住了自己在近东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世纪中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究竟怎么做才能避免兵败命运?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如果想避免失败的命运,就得有自己的盟友,并且是强大的盟友。而我们在真实的历史中看到,沙俄在整个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就是孤家寡人,当时欧洲所有的强国都反对沙俄独吞奥斯曼帝国,甚至包括俄、奥、普组成的“神圣同盟”中奥、普这两个小弟,都反大哥沙俄发动吞并土耳其的战争,进而支持英、法、土、撒丁对沙俄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之所以受到欧洲所有大国的反对,就是因为如果沙俄吞并奥斯曼帝国后,那沙俄的实力将会随着土地、人口的增加而变得更加强大,强大的沙俄不仅是对欧洲的一大威胁,更是对英、法、奥、普的一大威胁,这是当时欧洲主要大国英、法不愿看到的。

沙俄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自己吞并奥斯曼帝国后,让欧洲各大国不担心自己是对他们的一大威胁,并且能照顾到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利益,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沙俄在打败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后,邀请欧洲各大国一起瓜分奥斯曼帝国,各大列强利益均沾。同时与欧洲各大国召开国一次国际会议,明确确定各自在欧洲及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与殖民地,签署协定,互不侵犯。

二,作为“神圣同盟”的奥匈帝国、普鲁士在“大哥”沙俄关键时刻,没有力挺大哥,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沙俄没有在吞并奥斯曼帝国的战争行动中,事先拉拢两国参战,并承诺吞并成功后给予两国巨大的利益,这个利益包括分给普奥两国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以及经济利益等。

因此沙俄如果不愿与英、法两大列强平分奥斯曼帝国,以此换取和平,就得拉拢奥匈帝国和普鲁士来对抗英、法,那就得分出一部分利益蛋糕给奥、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奥匈帝国和普鲁士一起带领德意志诸小邦,一起对法兰西帝国发难,法兰西恐怕很难抵挡,大英帝国肯定要派军队登陆欧洲支援法国,那战争的中心将会转移到西欧,那派往克里米亚的英法军队肯定会缩减一大半,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根本不可能输。

这个失误导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不仅敌人英法反对自己,连昔日的盟友奥匈帝国也从背后捅了自己一刀,因为奥匈帝国也不愿沙俄吞并奥斯曼帝国后,从东面、北面、东南、南面被俄国疆域包围,威胁其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