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约会班主任》节目,定位专业教育服务类节目,搭建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教育服务平台,每周邀请一位优秀班主任老师和专家来到直播间就青少年的学习教育问题,成长问题等答疑解惑。【欢迎更多优秀老师加入我们的节目,小编微信fm-912】

本期嘉宾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李玲素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李玲素老师,语文学科,教龄9年,中小学二级教师。曾荣获“航空港区师德先进个人”、“航空港区德育创新先进个人”、“航空港区班主任基本功一等奖”、“郑州市信息技术融合课二等奖”,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最美教师”等称号。

“最是书香能致远”早已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共识。对于学生而言,捧起一本书,就是在丰盈自己的精神世界。爱阅读的孩子就像是一朵听着音乐盛开的花,就像是一棵晒着太阳长大的树。阅读是成就花和树茁壮成长的阳光、空气、水分和养分。阅读能给孩子们一个“营养丰富”的童年。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小学生不爱阅读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学业压力大,课业负担重。回到家里,要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写家长额外安排的练习题,部分同学还额外上的各种兴趣班,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阅读课外书籍了。

2.缺乏合适的阅读材料。市场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种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书籍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学校和家庭没有提供足够多样的、有趣的阅读材料,小学生会觉得阅读缺少吸引力。

3.阅读方法不当。小学生如果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会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或无法理解书籍内容。这可能让他们感到挫败,从而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1.家庭成员对阅读的态度可能影响会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2.如果家庭成员不经常阅读或不支持孩子阅读,小学生可能会觉得阅读不重要。

3. 阅读环境不佳,阅读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但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能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

4.此外,社会环境中的娱乐方式多样,如:电视、游戏等,可能分散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倾向选择这些娱乐方式而非阅读。

二、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有哪些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一,丰富的阅读量与阅读经验能够增强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逻辑,让学生掌握更多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第二,不同主题、内容、类型的课外读本,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层面与看待问题的角度,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

第三,长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并立足作者视角去理解生活、观察世界、感受人文,从而有助于文学审美素养与文化品质的形成。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阅读应是动态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文化认知与人生经历不足,无法真正理解一些文本内涵,因此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疑问。要想保证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互动性阅读,即能够与教师、与同学、与家长进行积极、正向的阅读分享、交流与探究,从而全面且深度地理解文本内涵。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自主合作能力等都能够获得锻炼与提升,能够学到更多额外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教育目标落实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有利于推动教育目标的落实。一方面,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合理利用时间,做更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让学生课后时间得以优化。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与学习自觉性,通过课后学习助力学生的课内学习,在作业量逐渐减少的同时保证语文成效,以此推动“双减”目标的落实。

另一方面,课外阅读带给学生的教育与成长不单单是语言方面的,而且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塑造学生思想精神,有助于学生德、智、美的综合性培养,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目标的落实。

三、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建议

(一)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

导。一是建立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之间的关联,指导学生结合课内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实现课内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逻辑思维,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信息提炼,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阅读,三是指导学生注重阅读积累,夯实学生的文学基础,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注重科学理念的融入

教师要注重科学阅读理念的融入。一基于学生学龄段与实际水平,辅助学生筛选合适的读本,可以有效发挥课外阅读的教育价值:二协同家长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内容与时间,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平衡;三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喜好差异,以及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等分层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而保证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三) 注重阅读成果的回馈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成果的回馈,即可以通过组织课外阅读活动,观 察分析学生的阅读与学情,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喜好、感悟与需求等,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合理的阅读体系,同时优化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挖掘学生优势天分,对学生进行正向评价,以此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

四、怎么来选择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呢?

(一)多种原则,选好整本书

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讲到“阅读循环”,他提到一个人的自然的阅读从选择书籍开始进入阅读,对阅读产生反应,然后开始新的书籍选择,再阅读,再反应。可是,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范围非常大。如果本本都好,样样都要的话,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反而会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情绪。开展整本书阅读,第一步就是研究阅读的书目。

为了让学生在适量和优秀的读物当中获得成长,在选择阅读书目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经典读物,契合儿童

整本书阅读书目要适合儿童年龄,也有利于儿童发展。儿童到了中高年级思维慢慢理性化,他们更加期待更高质量的读物。选择经典读物,要经历过时代的考验,被社会大众所认可的。在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应该选择经典的中外儿童作品,可以是著名的儿童文学家所创作的,也可以获得一些重要儿童文学奖项的作品。

2.必读选读,多样选择

阅读书目的选择,不仅要在质量上把关,还要确定好数量,要适应学生的个性要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制定阅读书单,要以学生为主,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好。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两个项目。按照童话、寓言、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的文体阅读,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也有着不同的阅读策略。它的价值在于,既重视学生的阅读趣味与自由,保持他们对世界的某种好奇,又避免偏爱某一类读物而对广阔世界的忽略。

3.课内课外,兼容并包

教材本身就选择了一些文质兼美的课文,在选择整本书读物时,不能抛弃课本中的重要资源,当然也要和课外的广阔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在合适的、有益的读物当中获得成长,课内与课外可以巧妙的结合起来。

五、家长应该如何做孩子的“阅读导师”呢?

父母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导师,所以教会孩子阅读学习,是每一个父母身上艰巨的任务。

1.教会孩子如何阅读

家长在教孩子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孩子对文字、书本产生概念。比如,当阅读绘本、故事的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当前阅读的书本名称,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从中能够学习什么样道理。此外,阅读除了看,还有听、说、思。因此,父母不妨跟着孩子一起边读、边写、然后再让孩子用自己理解的文字,去讲一遍故事,培养孩子的综合阅读能力。

2.教会孩子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

孩子在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之后,作为“阅读导师”的父母接下来要以“文字识读、阅读理解和有良好的阅读动机”为目标,因为这个阶段是奠定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期。一旦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起来,他便能够在阅读中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为知识累积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与孩子互动,给予积极的反馈

遇到一篇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是一本有趣的书,孩子可能会拉着父母一起阅读,或者是主动讲给父母听,这个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回应。钱伯斯说:“在倾听别人的读书经验并与人分享自己心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某种形式的读后心得发表,参与者可以交换信息、分享热情;同时,探索不同阅读领域的意愿也提高了。”因此,试着在孩子阅读的时候,给他个回应,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

六、作为一名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加强兴趣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阅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对阅读任务的完成充满信心。在这方面,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方案的设计,让课堂更充满活力,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和阅读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确保学生高质量完成的同时,逐步加大阅读量。

2.加强与学生互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旺盛,总是渴望了解新鲜的事物,这也是学生不断学习探索的动力。教师正好可以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也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造成学生学习信心的低下。总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也能提高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

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光靠学生的课堂阅读和语文书本阅读是不够的,必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可以参考课本上的文章,选择与课本相关的书籍,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爱国文章,再比较类似文章与课文的异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比如,在学习完《猫》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老舍其他文章,领略名家的写作风范。

4.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只有想象力足够丰富,才能深刻感受文中描写的情感和场景,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想象,如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引发学生想象具体画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讲解《翠鸟》一文时,教师可以搜集一些翠鸟的图片和相关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翠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在讲解课文时,学生才能有代入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后,在阅读其他文章时,才能有足够的代入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5. 营造读书氛围

一是布置校园环境。创设一种浓的“书香”氛围。教室、教师的办公室,甚至洗手间的每一扇门,都是一本“书”,门上显赫地张贴着一本本书的封面和书的介绍,还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设了校园阅读长廊、校园读书吧、校园读书阁、班级图书角等。校园里,图书无处不在,学生唾手可得。师生见面问候语也改为了“您今天读书了吗”?

二是举办校园读书节。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有设计新颖的“阅读书签”,有惟妙惟肖的“诗配画”,有 “阅读明星”评选,有内涵丰富的“书香家庭”的分享,有妙趣横生的好书拍卖。

6.建立读书机制

我们先后建立“好书漂流”“阅读打卡”“阅读存折”“阅读旅程”“期末检测”等制度,并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期末素养测评,作为学生成长考核评价内容。

7.开展课题研究

我们进行全校教师和家长参与的儿童阅读、亲子阅读等各级项目的实践与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科学阅读的行动,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堂教学,每周安排了两节阅读课。记录过程性材料,汇总成为课题研究成果。

七、注重指导,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方法有哪些?

1.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图文并重法

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书可先看封面和书名想想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阅读的时候可以先看图,再看文,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字,告近学生可以猜读或跳读。

(2)圈画留痕法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我教会学生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复,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

(3)思考请教法

学生在读书时,肯定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字词如不明白的句子,我告诉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思考,如果自己解决不了,可以向他人请教,也可以通过书籍、字典、网络查找。

最后引用一段《人民日报》的文字,结束我们今天的访谈。

阅读的根本目的,未必是解决现实问题,它更像一场心灵上的抚慰。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不会记得自己读过哪些书,但是那些看过的故事、收获的感悟、浸染过的气质,就像一颗种子,会在你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不断提升你的认知,打开你的视野。

阅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日久坚持的潜移默化中。阅读不要急功近利,要静待花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