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军内部有个较为明显的弊端,那就是老化严重。其实这算是任何一个国家成立短期内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国家成立前,许多有才能的将领在战争中会立下赫赫战功,随着国家成立,这些人的能力被肯定,于是便担任各个领导职位,随着这些在战时得到能力验证的老将军们逐渐上了年纪,这些官职自然会分配到跟随这些老将军的年轻将领身上,这些将领同样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不过再随着这一批的将领逐渐上了岁数,官职再往下分配时,就会出现一定困难,因为下一辈几乎没有战争经历,不知道这些年轻的将领几斤几两,于是就出现了我军中高级干部有老化倾向的问题。
在1979年时,这个问题被中央注意,并作出了要让部队中高级干部可以年轻化的举措。于是下达了一个选拔干部的方针,那就是从优秀中选择年轻的军官,在年轻的军官中选择优秀的。在实行这一个选拔方针前,我军的团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几乎都已经到了50岁,而军以上的干部更是在60岁以上。这样的年龄限制会让在对越反击时,许多干部不能带兵冲锋,所以必须抓紧给每个团都要增加1到2名35岁左右的团级干部。这样才能在战斗中时刻保持充沛的体力,而且可以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
于是在营级连级干部中,挑选那些30多岁具有优秀品格和卓越个人能力的升任团级干部。在师级团级干部中,挑选那些40多岁品格优异且战略眼光高远的升任为军级干部。而且尤其针对作战部队,更要年轻化、知识化,因为这一次大的调整,让我军顿时成为一支年轻化的军队。
正因为这样的大调整,让我军在1979年的对越反击战中,各种擅长的穿插、迂回作战大显神通。我军121师负责正面突破,经过快速突进作战后,成功打开突破后,而后直接向敌纵穿插,当时121师所处的地形非常差,全是崇山峻岭,行军极为不易,而这也更加突出证明了我军年轻化的优势,在这样的复杂地形中,121师速度不减,在山谷中快速行军。途中曾遭遇越军主力,但我军行军速度快且地形实在复杂,越军无法对121师发起大规模作战,只能通过小股游击的方式进行袭扰,不过纷纷被121师化解,后121师成功抵达扣屯外围,配合41军42军的钳形攻势而阻击太原方向的敌军增援。
同时我41军、42军则从两侧迂回,准备形成钳形包夹的攻势,这同样需要部队具有高速的行军能力,行军过程中还不断与敌军发生交火,最终41军绕过了越军的346师,而后对班庄、扣屯两地发起进攻,同时42军则在越南高平省进行穿插作战,与41军形成钳形攻势,造成了越军大规模的伤亡,为对越反击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越南本就地势复杂,关于这一点美军应该更是十分清楚,在越南的深山老林中,各种袭击方式让美军每天付出700名士兵生命的代价。所以在对越反击战开始之前,我军进行的年轻化干部提拔是非常明智的,而且之后的事实也证明,年轻化的部队在越南的复杂地理环境下确实更容易进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