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今年的国庆档吗?」

对于「国庆档」,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或许是院线电影,也有人会认为是新兴的微短剧,但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最受关注、最具陪伴价值的无疑是电视大屏里的国庆档,尤其是总台精心排播的国庆档。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总台文艺先后推出了《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国之颂》《文艺里的新中国》《<国之颂—黄河的交响>2024<江山如画>国庆音乐会》《戏韵家国情》等多档精品内容。

此前,1号在《总台文艺,打出一套「新质组合拳」》一文里提到,围绕「打造新文艺」这个战略目标,总台文艺将要重点实践的一条路径,是深挖文艺的「家国叙事」。而从今年这个有质感的电视国庆档不难发现,深挖文艺的「家国叙事」这条路径正在变得愈来愈具象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历史的纵深里,走向传承

什么是讲述「家国叙事」的关键。答案就在两个字——

历史。

任何「家国叙事」,其实都是一种关于历史进程的描述。因此,深挖文艺的「家国叙事」,就必须走进历史的纵深处,通过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来为文化与精神的传承寻找路径。

对此,总台文艺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创新,来挖掘历史维度下的新表达空间。

从内容层面看,是寻找历史表达的多元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历史在文艺里的回响。《文艺里的新中国》遴选在不同历史时期见证映照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优秀文艺作品,呈现这些经典创作背后的故事,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民族意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担负的新时代新文化使命。

有历史与音乐的激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音乐会》按音乐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方式进行编创,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历史脉络融汇于音乐会篇章结构中,勾联起历史和时代记忆;《音乐公开课——首席开讲》邀请了中国爱乐乐团弦乐组声部首席、铜管组声部首席、木管组声部首席,分享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典的乐曲以及乐曲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历史在乐器上的留痕。《古韵千秋——清新隽永中国情》聚焦中国传统古老的五件乐器——编钟、埙、箫、箜篌、三弦,走到乐器考古发源地和兴盛发展的地域,让观众感受观众中国传统乐器深厚的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节目就像是一个个入口,通过社会文化的不同侧面,观众得以进入到历史叙述的不同剖面。

而从形式层面看,是强化「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

在《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这样的大型晚会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新颖的内容呈现方式:有创意节目《那时的你》,有非遗创意秀《鼓舞雄狮》,有感人肺腑的微电影《国旗之下》,更有大量的实景表演,呈现了国庆期间祖国各地生机盎然、热气腾腾的新时代图景。

《文艺里的新中国》则联合了总台技术局、国家话剧院和上海舞台戏剧实验室等部门、机构,融合数字技术与创新戏剧手法,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多维表演空间。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看到了脍炽人口的《歌唱祖国》是如何诞生的,也看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创作者与观众的「同屏」,感受到「中国动画正青春」的鲜活生命力。

二者的叠加,让我们看到了「家国叙事」的创作母题——家国情怀的代赓续传承。

从庙堂走向热土

在今年总台国庆档,1号发现了一个重要变化:「家国叙事」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庙堂视角」,而变成了更接地气,更能引发观众共鸣,致力于扎根于人民的「地方视角」。一个最重要的特质是,「地方视角」实现了采风与创作的深度结合。

在《国之颂》,5位总台主持人搭档5位艺术家分别前往陕西、湖北、青海、浙江、湖南,探访国土测绘、大桥建设、义乌国际商贸、特高压输电技术、杂交水稻研究等5个动人的中国故事,并在探访的基础上,以文艺形式将经典文本唱颂在祖国大地上。节目播出后,许多观众评价:「这才是中国之声,国家之魂」「为默默无闻的奉献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国之颂—黄河的交响>2024<江山如画>国庆音乐会》,伴随着恢宏的交响乐,观众纵览了母亲河的全貌:从黄河九曲第一湾到黄河第一桥——兰州中山桥,到奔流到海的入海口。我们既体验到了黄河风光的壮美辽阔,又从音乐里汲取到了黄河精神的深厚底蕴。同样都冠以「国之颂」的称谓,尽管两档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均不相同,但它们的主旨与精神气质则是殊途同归——用更在地的视角实践文艺创新,为祖国的生日献礼。

同样,《民歌·中国——熠熠的光》从库布齐沙漠的光伏之光为切入点,通过一首首积极向上的歌曲,共唱「国庆欢歌」,礼赞祖国的建设发展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地方视角」也变成了一个观察时代洪流的窗口。

在《国之颂》,我们透过义乌小商品市场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45年进程,中国全球化、融入世界的缩影;透过杂交水稻,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如何帮助非洲各国非洲各国「端稳饭碗」。在《<国之颂—黄河的交响>2024<江山如画>国庆音乐会》这个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里,既有曾经激励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又注入了歌颂美丽山河的当代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优质节目也为文艺创作带来的新的思考和借鉴——新时代的「家国叙事」,应该从一种既定范式的内容产出,变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情感生成过程。

一方面,情绪价值是实现年轻人与主流内容共鸣的关键。观众能够被这些扎根人民的文艺创作所感动的关键,是家国叙事背后的家国情怀。因此,文艺创作需要从家国情怀这个最高阶的情绪价值入手,从而真正实现内容与观众之间的连接。

另一方面,不论是采风还是探访,这样的过程对于那些真正试图走入人民、走进热土的艺术家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这也无疑是对广大文艺创作者发出了新时代的号召: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发展的热土里走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

国家和人民,是永远的主角

如果说「家国叙事」有什么内容是不变的,那一定是它的内核:国家和人民。但如何去呈现国家与人民,却是随着文艺的演进而不断改变的。

在此次总台国庆档,总台给出了自己的最新思考:

一是始终以对「人」的彰显,来作为「家国叙事」的情感密码。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具体且鲜活的「人」。

在《中国梦·家国情——2024国庆特别节目》里,「他」是在夏季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奥运健儿,是扎根于各行各业、辛苦耕耘的科研工作者,也是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文艺里的新中国》里,「他」是突然灵感乍现,在火车上以「漫卷诗书喜欲狂」的状态写下《歌唱祖国》歌词的王莘,也是为舞剧《只此青绿》付出心血的每一位舞者。

在《越战越勇》里,「他」是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万家灯火的人民公安,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带上国际舞台的年轻手艺人,也是老有所乐、活出精彩的新时代老年代表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组组生动鲜活的群像,让「谁是新时代里最可爱的人」变得具象化了。

二是以对「国」的深厚情感,来打破内容界限与空间界限。

在这方面,总台文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创新尝试。

内容类型的打破。我们看到了类型多样的融媒体项目。《戏韵家国情》系列节目以大小屏联动的方式,融合多种优秀戏曲形式,全方位展示戏曲舞台上的「家国情怀」;《文学在闪耀》通过经典文学作品,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我们看到了充满创意的全媒体微短剧《四时花开·国庆篇》。该剧以「花」为生命意象,延展出「东南西北」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戏曲剧种之间合共生的美学魅力;还有致敬时代英雄,赓续楷模精神的特别策划系列广播专题,如《逐梦前行》《盛世华章》《先锋》《先锋之歌》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有对象人群的打破。在国庆主题策划《向幸福出发》里,我们看到的是新时代下的最美家庭。通过他们的奋斗与情感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家庭文化的深厚底蕴,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国的力量;在《一鸣惊人》国庆特辑「正是花团锦簇时」里,我们看到了农民、教师、工人、文化馆、票友协会等各行各业、各艺术组织的戏曲爱好者,共同绘就了一幅姹紫嫣红的戏曲图景;在《宝贝亮相吧》「童心筑梦 薪火相传」国庆特别节目里,借助少年儿童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红色基因与爱国情怀的代代相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尽管「家国叙事」这个主题保持着高度稳定性,但在如何呈现这一主题上,总台文艺进行了丰富的探索实践。之所以被称为「有质感」的国庆档,是因为这种质感不仅来源于内容的优质,也来自于内容的多元。

1号结语

1号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新文艺」,应该既是一种有着大格局、大包罗、大万象的「大」文艺,也是一种能与广大的观众、与人民群众千姿百态的生活产生真实连接的「真」文艺。

而通过对这个有质感的总台国庆档观察,1号认为,文艺创新应该把握变与不变的脉络:

不变的是精神内核。如同「家国叙事」里的国家和人民,它们永远应该成为主角;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可变。只要把握住内核的稳定,那么一切的创新也都应该被接纳和允许。

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真正蓬勃生长的新文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