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政府要限制对华高科技投资。美国政府宣称,将限制美国企业和美国人投资中国的半导体、人工智能和量子技术行业,相关规定于2025年1月开始生效,其目的是“以防有可能转向军事用途的前沿技术经由民间投资流入中国”。早在2023年8月,美国政府针对拜登总统签署的行政令就发布了新限制措施的概要,在参考私营部门的意见之后,最终确定于2025年1月2日起实施新规。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白宫宣布对华投资禁令的当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的“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向拜登政府提出了一项建议,即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的光子企业展开调查,并将硅光子设备和产品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要清楚的是,该委员会始终处于“反华的最前沿”,如今借着所谓“国家安全”的名义,将美国欲“卡脖子”的下一个目标锁定为中国硅光子技术,这一立场比拜登政府的对华立场更为激进。甚至这些“反华”政客还向雷蒙多下达了“通牒”,要求其在12月1日之前就相关问题给出具体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方越是进行制裁,中方就越发重视独立自主的价值,绝对不会让国防工业这一关键命脉被他人所控制。另外,根据外媒的统计,在2015年到2021年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在全球的投资交易里,有17%有美国人参与其中。而在这些交易当中,大概90%处于风险投资阶段,美方的禁令实际上更多地损害了美国资本的利益。拜登政府在过去四年里常常采用类似的做法,也就是一边表现出释放善意,一边加紧制裁措施,企图借此让中方作出让步。但是拜登也应该从中得到教训,这种手段使用得过于频繁,只会让各个方面察觉到美国是外强中干的。

对此,在前几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作出回应称,中方对美方发布的对华投资限制规则极为不满且坚决反对。中方已向美方进行交涉,并将采取一切必要举措,坚定捍卫自身合法权益。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发布声明,强烈反对美国出于政治利益考量,以各种借口蓄意针对中国及香港特区,破坏正常的投资贸易活动以及自由市场和经济秩序。美国必将自食其果,特别是其多年来在与香港的双边贸易中所获取的贸易顺差将会受到影响。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中国半导体供应链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方面在贸易联系方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半导体领域的创新突破进程中处于引领潮流的位置。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之中。但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方面出台的《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以及组建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 4)却对中国半导体产业进行围追堵截。2022年8月9日,美国《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开始生效。该法案主要通过提供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方式,吸引半导体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从而达到增强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竞争力的目的。并且,这一法案还起到限制和阻止半导体国际企业在中国大陆的制造能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芯片法案》提供了三种补贴方式,退税便是其中之一。美国出台该法案的目的在于重振本国的半导体行业,毕竟数十年来,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生产不断向海外转移。《芯片法案》拨出了390亿美元的补助资金,其中90%以上虽已拨付,却还未使用;还提供了750亿美元的贷款和贷款担保,官员们可能仅使用了不到一半。后面这两类激励措施备受关注,拜登总统甚至亲自视察工厂并宣告相关消息。然而,对于企业而言,最具意义的或许是税收抵免。拟议的补助通常能涵盖项目成本的10% - 15%,而税收抵免能够涵盖25%。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于5G通信、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高新技术领域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果,在某些方面更是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从根本上讲,美国担忧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对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削弱作用,进而波及它在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的霸权。针对这一情况,有评论称:“尽管美国企业对拜登的禁令表示反对,但实际上它们也在背后予以支持,目的是阻止中国产业的崛起。美国政府为了迎合国内政治需求和利益集团的要求,只能对中国的技术采取限制措施,企业则是表面上一套,背地里又是另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韩商工会议所可持续发展倡议(SGI)于当日发布的《半导体五大强国(地区)的进出口结合度分析和启示》报告指出:“除美国之外的半导体强国彼此间贸易相互依存度依旧颇高,所以在短时间内难以对以美国及其盟友为核心的供应链进行重组。”该报告借助对中国进出口结合度的分析,探讨了韩国、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这五个半导体强国(地区)之间的互补程度。进出口结合度是一种用以表示相互间贸易联系性的指标,若其数值大于1,则表明两国贸易关系相互补充;若数值小于1,则意味着贸易互补程度较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其半导体需求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中国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半导体在众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庞大的市场需求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吸引着全球半导体企业到中国布局生产。以韩国为例,2022年韩国销往中国的光学和电子设备中,仅32%为可直接使用的产品,而有28%的产品是在中国生产后再出口到国外的。显然,中国如此巨大的市场和需求,任何半导体强国或地区都希望加强与中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