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竞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十年摄影精品展”于2024年10月18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展。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十周年。此次展览旨在精选十年来摄影界的优秀作品,以摄影的方式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彰显广大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丰硕成果。
此次展览的展品是十年来摄影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的结晶。透过这些展品,可以看到摄影人在重大项目和突发事件现场的身影,他们对社会进步和百姓生活的关注,对创作题材和影像语言的思考,以及在创作手法和展示方式上的创新。
![](http://cms-bucket.ws.126.net/2019/10/14/c66f41ca219849a987b74f5b496dd9db.png)
四川入选作者作品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14年11月28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神树坪基地,一只大熊猫望着远方。当年,因为汶川地震离开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十多只大熊猫回到了故乡。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22年7月12日,神树坪基地,科研人员检查大熊猫幼崽身体状况。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11年2月19日,核桃坪基地,身穿熊猫服的科研人员将半岁的大熊猫“淘淘”放入背篓,转移到野训基地。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18年12月27日,四川都江堰,圈养大熊猫“琴心”放归保护区。这是首次在成都野化放归大熊猫。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17年1月11日,碧峰峡基地,2016年新生的8只大熊猫集体亮相。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2021年9月16日,神树坪基地,育幼室里的4对大熊猫双胞胎。
从人工繁育到野化放归何海洋 摄
为了保护大熊猫,1978年,全球首个大熊猫野外生态观测站在四川卧龙建立,以卧龙为基地的人工圈养繁育研究工作也同时开展。2012年,四川启动大熊猫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以改善小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来促进大熊猫种群复壮。
2021年7月7日,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这是一个全球野生动物保护的经典成功案例。目前,科研人员正着力提高大熊猫种群遗传多样性,促进圈养种群间基因交流,使大熊猫种群更加健康、数量稳定增长。
![](https://static.ws.126.net/163/frontend/images/2022/empty.png)
昆韵清梦杨建川 摄
来源/四川省摄影协会
编辑/黄方力
二审/陈学军
审核/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