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海南海口消防消息,10月14日6时许,琼山区一小区住户家中床单着火,辖区消防力量到场处置。经了解,过火面积约2平方米,床单几乎被烧成灰烬,所幸无人员伤亡。据了解,住户往身上抹酒精消毒后进行艾灸,不慎点燃床单引发火灾。

进入秋冬季节

很多人选择艾灸驱寒养生

古法虽好

但要警惕火灾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起火灾因TA而起

甚至有人因TA殒命!

艾灸后未熄灭余火引发火灾

日前,江西省宜春市一居民家中冒烟起火,消防员接警后迅速到场处置扑灭火灾,据户主介绍,她曾在家中进行艾灸,而后离家外出。未完全熄灭的余火,引燃了房间内存放的纸盒等杂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人身亡,竟因小小艾灸盒

2022年12月22日,广东深圳一小区住户发生火灾,过火面积15平方米,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火灾经济损失103.88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事故调查认定,该起火灾系住户艾灸用火不慎引燃可燃物所致。

夫妻被困33层险丧命

2022年11月16日,河南郑州,一小区住户家中发生火灾,导致两人被困。接警后消防员紧急赶赴现场处置,万幸两人被及时救出,没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该起火灾系户主在家熏艾草,不慎引燃客厅杂物所致。

为什么熏艾会引发火灾

这是由于艾草柱富含植物纤维

在使用时处于阴燃状态

如果直接用水浇灭艾草柱

看起来表面上是熄灭了

实际上它还是处于阴燃状态

会发生二次复燃!

一起来看下面的实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夺命”养生!秋冬季要当心!近期已发生→

点燃一根准备好的艾条,等艾条充分燃烧后放入水杯中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将熄灭后的艾条放入不锈钢容器内,容器内放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分钟后,艾条边上的纸被熏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过了几分钟,火苗开始出现,紧接着周围的纸都被引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用过的艾草柱

熄灭时最好使用窒息法

例如置于金属罐之类的不燃容器中

将其封闭与空气隔绝

防止复燃引发火灾

熏艾安全提示

1.在室内熏艾时,一定要远离可燃易燃性物品;

2.烟熏时一定要有专人把守;

3.对于用过的艾草桂最好使用“窒息”法,特其封闭与空气隔绝,彻底杜绝因艾柱复燃引发火灾的可能。

4.悬挂在门框、窗户外的艾叶风干后易燃,应即时进行处理,切不可掉以轻心。

5.一旦发生火灾切不可慌张,应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发生火灾

如何正确逃生?

迅速拨打119报警,第一时间通过楼梯逃到地面。

如果着火位置在楼下,下楼行不通,往楼上跑时速度一定要快,因为烟雾沿楼梯上升的速度每秒达到3到5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下楼、上楼都不行,被困三层以下可以利用绳子、床单进行逃生,还可以通过窗户转移到隔壁房间逃生。很多人为了防盗,会安装防盗窗,请在安装时,一定开个逃生窗口,给生命留条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退回房间等待救援是最后的办法,如果到了这一步,更要冷静,可利用湿棉被、衣物堵住门缝,向门上泼水,给前来救援的消防员留出更多时间,这时要及时通过窗户向外呼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如何防患于未“燃”

居家消防安全

日常要做好“三清三关”

做到“三清三关”

01

清厨房

厨房是家庭用火最多的地方,清理厨房的重点是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同时要定期对抽油烟机燃气灶具进行油渍清理

02

清阳台

要及时清理阳台上的杂物,特别是纸箱、纸皮、塑料等易燃物。长时间外出,要关闭门窗,以免火星飞入家中引起火灾。

03

清楼道

切勿在走道、楼梯拐角、地下室等处堆放杂物电动车不应在楼梯间、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处充电,充电时不得时间过长,且周围不得有可燃物。应保持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不在电缆井和电梯井内堆放杂物。

04

关燃气

用气后及时将气源关闭,不擅自改变燃气管路,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家庭火灾隐患

05

关电源

各种各样的家用电器给居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居民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不用时立刻拔掉电源。

06

关火源

不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将打火机等放在儿童触碰不到的地方,酒精炉等明火源用完即关闭

防范家庭火灾

还有这些细节要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融媒体工作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