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陈毅因病离世。那段日子,张茜忧思过度,被送去医院检查,令人没想到的是,她得了癌症。
张茜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在意,她心里担心的是丈夫生前留下的文稿、资料。
虽然医生多次提醒张茜要注意身体,但她只是口头答应,手上的笔墨却从未停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茜也来到了生命的尽头。为了让女儿能安心在国外读书,张茜不许儿子们把她病危的消息传出去。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张茜把儿子们叫到跟前,对他们郑重嘱咐:“将来等妹妹结婚后,你们才能分家。”张茜为何要如此安排?背后必有深意。
话说,张茜当年是战地服务团的一名文艺工作者,为部队表演的时候,被陈毅一眼看中。在陈毅猛烈的追求下,张茜终于同意了。
婚后,夫妻俩感情很好,两人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三男一女。三个男孩的名字,都和出生地有关。
老大陈昊苏,出生于江苏;老二陈丹淮,出生于安徽;老三陈小鲁,出生于山东。唯有老闺女,陈毅别出心裁,取名为“姗姗”。
“姗姗来迟”从名字中寻找,就能看出陈毅多疼这个闺女了。陈姗姗从小爱好跳舞,张茜有意培养她成为文艺工作者。
但陈毅考虑到,当时的外交部缺人,想要女儿学习外语,将来为祖国效力。为此,夫妻俩还吵了一架,最后是陈毅胜出。
陈姗姗之后上了北京外语学院附中,为了让她学好外语,陈毅下了“血本”,购买了很多外国磁带。只要陈姗姗在家,就要放磁带给她听。
初中毕业后,因“运动”兴起,陈姗姗不得不中断学习。当时,陈毅还很不舍,想要女儿躲在家里学习。但在大环境下,陈姗姗只好去了一所医院当护士。
陈毅考虑长远,告诉女儿当护士只是一时,要她利用业余时间把外语练好。即使在病重时,陈毅还叮嘱夫人张茜,帮助女儿去复习英文。
正是有了陈毅的这种坚持,女儿才没有放弃外语。对此,陈姗姗特别感谢父亲。
1972年,对于陈家人来说,可谓是“双重打击”。父亲陈毅刚去世不久,母亲张茜又被查出了癌症。
当时,姬鹏飞的夫人许寒冰前往医院看望张茜,除了鼓励她振作起来,还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许寒冰时任外交部干部司司长,她告诉张茜,周总理的意思是,把以前在外语附中学习的学生,送到国外深造。学成回国后,就送到外交部当翻译。
当时的政策是,不许高干子弟出国。但考虑到陈毅已经去世,陈姗姗也就不属于高干子弟了,加上有周总理的批准,张茜便同意把女儿送出国。
毕竟,陈毅生前一直想让女儿进入外交部工作。陈姗姗走前,已经得知了母亲患癌的情况,她想留下了陪伴母亲。
但张茜态度坚决,把她直接赶走了。陈姗姗含泪出国,在异国他乡,她唯有一个目标,好好学习,今后报效国家。
张茜去世后,几个儿子相互帮衬。陈姗姗学成归来后,邓小平、邓颖超等革命前辈,都曾明确提出要收养陈姗姗。
但陈家几个儿子婉拒了长辈们的好意。1977年,陈姗姗和王光亚结为夫妻,几个哥哥一起凑钱,为妹妹张罗婚事。
陈姗姗的丈夫是她在英国留学时期的同学,也是从事外交工作,两人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知根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