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记者跟随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集中调研采访团走进汪清县,探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聆听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感受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
穿过汪清县繁华的城区,沿着弯曲的公路前行十多公里,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大楼伫立在群山环绕间,在晨曦映照下,楼前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熠熠生辉。
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分布在国旗台四周的14根围栏,寓意中国人民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每根围栏的上方,四周均刻有一颗五角星,寓意56个民族团结和谐、万众一心,携手奋进。
走进展厅,记者先后参观了“边疆危机 奋起反抗”“旗帜竖立 共御外辱”等展区,重温了革命先烈们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一件件布满历史痕迹的“老物件”、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文献资料……仿佛从历史的长河中苏醒,为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延边这片红色沃土上曾写下的壮丽诗篇。
自“烽火”主题展正式建成开放以来,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相结合,从广度、深度、力度上齐头并进、多点发力,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在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大门上“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字样赫然在目。来到园区内记者看到,该幼儿园设置了非遗展示区、红石榴美食街等幼儿自主游戏、互动交流的活动场所,将象帽舞、花图、剪纸以及美食制作、刺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游戏区中,以混班教学、混龄游戏的方式,拉近孩子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让幼儿们在生活和游戏中亲传统、明礼仪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汪清县第四幼儿园园长李海兰对记者说:“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保育、教育全过程,通过环境、课程、活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感知、感受中国符号,沉浸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潜移默化地增进民族情怀。”
红色基因的传承和赓续,不仅体现在历史记忆中,也同样融入在文艺创作中。来到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一楼的农乐舞发展历程展厅以汪清县的朝鲜族农乐舞发展历史为主线,通过图文、实物展示及场景还原、实景沙盘和教学体验等形式,分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的追根溯源、发展演变、表演形式和传承保护。
馆长孙智强向记者介绍,今年,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展示馆挂牌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成为延边州旅游促“三交”基地。截至目前,该馆已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演出200余场,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已成为汪清县农乐舞资源集中展示的空间场所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学生参与中国朝鲜族农乐舞传承与保护的传习教育阵地。
据了解,近年来,汪清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各项工作的主线,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汪清实践,深入开展铸魂赋能工程,利用以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为核心的红色地标群,开发好农乐舞非遗文化等10余条研学旅行线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汪清红色故事、汪清民族团结故事,切实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来,不断续写着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