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专场)在丽江宾馆召开。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部分中央驻滇、省级驻丽,市级主要新闻单位,市内各新媒体的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国坤首先发布新闻,就丽江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要工作进展及成效作具体介绍。
厚植优势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产业绿色转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生态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建设,“华坪的芒果、古城的花卉、玉龙的中药材、永胜的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由“一县一业”带动全市金沙江绿色农业重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575万亩,重点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340亿元。
攻坚克难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减污降碳,打好蓝天保卫战,截污治污,打好碧水保卫战,减污控污,打好净土保卫战。2016年以来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8年保持100%,城市空气质量位列全国、全省前茅。11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水质达标率100%。全市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3年度,丽江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评等次为优秀。
勠力同心 构筑生态安全屏障
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筑牢滇西北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新样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以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推动丽江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实现丽江高质量跨越式绿色发展,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发展的丽江样板。2023年,丽江市和古城区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下一步,丽江市将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抓保护,让丽江山水更美;是抓绿美,让丽江城乡更美;抓变现,让丽江经济更美。
记者提问
问:一直以来,丽江天空透明度和大气洁净度都很高,我想了解一下2024年以来丽江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是怎样的?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秋芳:2024年前三季度,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100%,此外,达优率由往年同期的55.3%上升为67.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08,较上年同期综合指数2.15,下降了0.07,空气质量稳中向好。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0.7毫克/立方米(第95百分位),臭氧119微克/立方米(第90百分位),可吸入颗粒物2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1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幅度分别为:二氧化硫-12.5%,一氧化碳-12.5%,臭氧-4.0%,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无变化。
2024年前三季度,4个县(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除华坪99.6%外,玉龙、永胜、宁蒗优良率均达100%。4个县(区)玉龙、永胜、华坪、宁蒗达优率分别为64.2%、79.1%、56.6%、76.4%,除华坪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余县(区)较去年均上升。
问:丽江素有高原姑苏的美誉,水是丽江的灵魂,水环境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我想了解一下今年以来丽江市水环境质量如何?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驻丽江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李秋芳: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市控以上地表水断面/点位共计45个(其中达旦河断面/点位因断流不纳入统计),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断面/点位38个,优良率为86.4%。从河流来看,全市河流总体水质优。2024年前三季度,共计对34个市控以上河流断面/点位开展水质监测,水质优良比例为91.2%。
从湖库来看,全市湖库水质总体良好。2024年前三季度,共计对6个省控以上湖库开展水质监测,水质优良比例为83.3%。其中,两个高原湖泊水质变化情况如下:泸沽湖Ⅰ类,水质优,营养状态为贫营养;程海(不含氟化物)Ⅳ类,水质保持稳定,营养状态为中营养。泸沽湖、程海水质类别及营养状态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无明显变化。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11个饮用水水源地取水点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与上年同期相同。
问:自然资源部门是指导和实施国土生态修复的主要部门。请问我市近年来在生态修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云生:自然资源部门始终突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治理,全力推进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二是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三是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四是开展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五是扎实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丽江资源生态规划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广大群众建设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地质灾害抗灾能力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问: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丽江市在“林长制促进林长治”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杰:一是聚焦“治林”建体系,推动机制高效运行。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和市县两级督察体系,实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林长”、各级领导“分区挂联”的工作模式。全面推行“一长两员”管护模式,运行5项工作机制、7项工作制度,实现组织体系全覆盖,责任体系建到底。2024年各级林长巡林巡护近2万次,推动解决问题4734个,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护、事有人做、责有人担”的网格化格局。
二是聚焦“造林”筑屏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2024年完成营造林39.3万亩,开展义务植树152.67万株。全市116个行政村获得国家、省级森林乡村荣誉称号,建成滇西北草种质资源圃、滇西北草种基地,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整体提升。
三是聚焦“护林”强监管,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2024年防火期实现森林草原“零火灾”。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基本草原划定、滇西北老君山科学考察及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等工作有序推进。强化森林草原湿地管理,多年未发生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
四是聚焦“用林”抓发展,持续释放林草活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林下产业向规模化、组织化、园区化发展,建成华坪腊么村万亩“核桃+魔芋+豌豆”复合经营产业基地、永胜长坪山万亩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林药、林菜、林菌、林畜、林禽等林下经济,形成专业合作社组织、龙头企业、种养殖户共同参与林下经济的良好发展局面,2024年以来共发展林下经济2.28万亩,1—9月完成林草产业总产值148.77亿元。
问:泸沽湖、程海属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长久以来备受各级、各界关注,针对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泸沽湖、程海保护治理方面做了哪些举措?
丽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爱文:为适应新形势下高原湖泊保护治理要求,泸沽湖、程海先后制定与颁布实施《丽江市泸沽湖保护条例》及《云南省程海保护条例》,并开展“两线三区”划定工作,泸沽湖划定湖滨生态红线全长26.02公里,线内面积460公顷,比一级保护区面积187公顷增加273公顷,是一级保护区面积的2.45倍;湖泊生态黄线全长52.67公里,湖滨生态红线与湖泊生态黄线之间面积5271公顷。程海生态保护核心区面积4.06平方公里,是一级保护区面积的2.82倍;生态保护缓冲区面积91.67平方公里,是二级保护区面积的18.5倍。
为确保泸沽湖、程海水生态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泸沽湖规划投资2.0144亿元、程海湖规划投资11.6879亿元,实施“三治一改善”项目,项目主要从“治污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垃圾,改善湖泊水生态”方面规划实施,目前项目有序推进实施中。通过推进泸沽湖、程海保护治理“三治一改善”项目,两湖沿湖村落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收集处理率泸沽湖达95%、程海达96.28%;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药化肥减量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措施,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两湖流域内企业、宾馆、农户等产生的垃圾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实现流域垃圾日产日清。
问:近年来丽江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两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愿景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丽江市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爱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丽江逐步实现了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综合施治的转变。
泸沽湖泸沽湖(云南部分)水质优,先后殊荣“中国十大最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名湖”、“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等称号。2022年12月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评定为全国18个“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展示;2023年7月,被省水利厅、省河长制办公室评为“云南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2024年5月,丽江泸沽湖保护治理实践经验文稿《倾力守护一湖碧水 实现保护发展双赢》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篇》。
泸沽湖泸沽湖(云南部分)水质优,先后殊荣“中国十大最佳生态文化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生态名湖”、“中国最美的十大湖泊”等称号。2022年12月被国家生态环境部评定为全国18个“美丽河湖”优秀典型案例进行展示;2023年7月,被省水利厅、省河长制办公室评为“云南省绿美河湖标杆典型”;2024年5月,丽江泸沽湖保护治理实践经验文稿《倾力守护一湖碧水 实现保护发展双赢》入选中央组织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篇》。
问:2024年,丽江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零火灾”,我们主要有哪些经验做法?
丽江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杰:2024年,通过落实落细森林草原防火措施,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实现了森林草原“零火灾”。主要有3个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一是构建网格化“人防”体系。压紧压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经营单位和个人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实行闭环管理。二是构建多元化“物防”体系。投资1800万元建成西山防火通道25公里。申报森林防火应急道路建设项目2个,总投资6.42亿元。三是构建智慧化“技防”体系。在重点林区、火灾易发高发区安装视频监控120个,共享超高压输电公司大理局121个摄像头,租用多源卫星2个,实行全天候、多方位、远距离监控。
问:粮安天下,地为根基。耕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请问丽江在严格耕地保护和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丽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云生:近年来,丽江市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级重视,高位推动。丽江严格落实耕地保护“长牙齿”硬措施,扛牢扛实耕地保护政治责任,市政府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将耕地保护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县(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从工作部署、日常落实、督导检查、执法监管、考核问效、失责追责等各方面狠抓落实。
二是夯实基础,扛牢责任。2023年末全市新增耕地10.34万亩,其中实有永久基本农田218.66万亩,超额2.66万亩完成上级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高标准实施垦造耕地行动,已完成项目29个,入库数量指标3202亩、水田规模指标9518亩。今年截至目前全市预计新增耕地5.57万亩,耕地总面积近年来实现了逐年增长。
三是加强执法,严格保护。市、县(区)自然和规划局常态化开展土地资源巡查监管及“百日攻坚”专项行动,严格土地卫片执法,从严查处整改2020年7月3日以来新增的34个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市、县(区)均顺利通过了2023年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
(采写/张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