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患者都要安装起搏器吗?答案是否定的。近日,威海市中心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凭借卓越技术实力和创新医疗理念,成功为一名40多岁的中年患者秦先生实施了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这一技术不仅是对传统心动过缓治疗方法的重大突破,更为饱受心动过缓困扰的患者开启了一扇全新的治疗之门。
心悸发作频繁 患者踏上求医路
起初,秦先生对自己的病情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随着心悸、头晕等症状发作越来越频繁,他不得不踏上漫长的求医之路。多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均指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最长停搏时间可达3.77秒,最慢心率30次/分钟。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医生们普遍建议进行起搏器植入治疗,以稳定心率,预防因心跳过慢而导致的晕厥、猝死等严重后果。
然而,对于秦先生而言,起搏器植入并非理想的解决方案。他担心长期携带外部设备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担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风险。因此,他一直在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慕名求诊 新技术既快又安全
近日,秦先生慕名到威海市中心医院心脏电生理科求诊。该院副院长、心脏电生理专家郑文庆带领团队讨论认为,患者心动过缓、窦性停搏都在夜间发作,提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考虑患者心动过缓可能与迷走神经功能亢进相关。秦先生正值壮年,如果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会涉及多次更换起搏器、植入物感染等风险。团队认为,可以先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迷走神经功能的关系,如果明确其相关性,可进行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治疗改良患者迷走神经功能,改善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以延缓或避免永久起搏器的植入。
10月11日上午,该院心脏电生理团队紧密协作,首先利用先进的三维标测系统对秦先生的心脏进行了全面扫描和定位,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心脏的三维结构和电生理活动情况,为医生提供了精准的手术导航。随后,郑文庆带领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治疗,消融过程中患者心率即刻提升20次/分左右,术后第二天没有不适反应,正常下地活动。复查动态心电图,患者没有再出现窦性停搏,最慢心率为46次/分。整个消融过程既快速又安全,没有对周围组织造成任何损伤。
介入无植入 为患者带来新选择
“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是通过微创介入的方法,将消融电极送至心脏进行迷走神经节丛的标测,用频射能量破坏一部分迷走神经节,选择性地造成迷走神经节的损伤,不破坏其他神经,改良窦房结和房室结的神经支配,抑制亢进的迷走神经,从而对自主神经反射异常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起到显著疗效。”郑文庆介绍说,该术式是一项新的微创介入手术,具有安全、有效、痛苦小、费用低等优势,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真正实现了“介入无植入”的目的,为部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带来新选择。
近年来,威海市中心医院心脏电生理团队不断钻研诊疗新技术、新项目,心脏电生理诊疗水平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同时注重与其他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心血管疾病诊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等方面持续提供可借鉴经验,提升区域心律失常疾病的整体规范诊治水平,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优质的医疗质量,更好地服务群众健康。
张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