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年蒋介石说毛泽东不行了,宋美龄:也许,毛泽东还会给你机会
知否否知
2024-10-31 15:05山西
1934年,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看似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庐山之上,蒋介石心情大好,迎着夕阳与妻子宋美龄漫步欣赏美景。谁料,在他志得意满之际,宋美龄竟然说出了一句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话:"也许,毛泽东还会给你机会。"这句话像一把利剑,刺入了蒋介石的心扉。难道毛泽东还有翻盘的可能吗?难道这场看似已经胜利的战役,还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变数?蒋介石万万没有想到,他与这个"乡下人"的较量,才仅仅只是个开端...
一. 蒋介石的野心膨胀:狂妄自大的"铁桶围剿"计划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牯岭召集了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东五省的省主席、司令和军长开会,专门部署了"剿共"的行动方案。在他看来,经过多年"剿共",如今终于有了一举歼灭中央苏区红军的绝佳时机,必须乘胜追击,一鼓作气。
会议开了近一周,最终确定了被蒋介石称为"没有任何漏洞"的"铁桶围剿"计划。方案是调动高达150万国民党军队,在同一时间对以瑞金、于都、会昌、兴国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实施突然包围,紧紧合围,让红军无处可逃。
10月初,蒋介石带着宋美龄和陈诚等人登上庐山,欣赏这里素有盛名的奇山秀水。一天傍晚时分,他们来到含鄱口,远眺云海翻涌,美景入眼。宋美龄提醒该回去了,蒋介石却流连忘返,饶有兴趣地分析起毛泽东目前的处境。
"这时的毛泽东,就像是一条被网住的大鱼。"蒋介石得意洋洋,哈哈大笑。宋美龄却提醒说:"别忘了,网总是有眼儿的。我想,毛泽东此时正在找那个眼儿。"
蒋介石自负地认为,现在掌控红军的并非毛泽东,而是博古和德国人李德。在他看来,这两人无非是毛泽东手下的些许棋子,根本难以与老谋深算的毛泽东相提并论。
"也许,毛泽东是我遇到过的最聪明的乡下人了。"蒋介石不无怨念地说,"从二七年、二八年以来,他一直在与我们周旋,有一套蛊惑人心的穷人理论,有一套从《水浒传》里学来的毫无章法的流氓战法,我讨厌与这样的人作战。"
尽管对毛泽东的智谋十分不满,蒋介石依旧对自己的实力深信不疑。他认定,今后再与毛泽东交手的可能已经不复存在。"不过我想我是不会输给毛泽东的。"蒋介石露出了自负的一面。
二. 毛泽东顽强抗争:四渡赤水 神来之笔
1934年底,面对蒋介石发动的"铁桶围剿",中央红军陷入了空前绝后的危机。共军主力被国民党军队团团包围,身处被蔡廷锴形容为"地无一寸土,人无一粒粮"的绝境。
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中央根据地,分路向川黔边区转移。12月,毛泽东、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和红一方面军主力抵达湘西黔北地区的赤水河畔,准备渡河突围。
此时,敌军已经切断赤水河上游和下游的渡口,红军处境进一步恶化。为突破重围,毛泽东亲自指挥红军四渡赤水的艰难行动。
第一次渡河,红军在敌军炮火覆盖下强渡赤水,但兵分两路,失利而返。第二次渡河,红军采取"欲行曲折"战术,奇袭敌军薄弱之处,终获渡河成功。
继而,刚刚渡过河的红军在敌军进攻下,又不得不退回赤水北岸,再一次背水陷于绝境。毛泽东沉着应对,再次组织红军第三次渡河。这一次,红军采取"借路打游击"战术,在敌军重兵把守渡口时,意外发现一处浅滩,成功渡河。
危机却还未解除。敌军切断了红军可能撤退的两条路线。眼看所剩无几的红军将面临彻底湮灭,毛泽东镇定指挥,再次调动全军,艰难渡过赤水,成功突出重围。
四渡赤水的惊心动魄历程,正如毛泽东后来所言:"四渡赤水,红军无数将士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由此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此役过后,红军主力一路北上,终于接应了在陕北的红二、红四方面军。1935年1月,中央红军在陕北洛川和眉县地区与陕甘宁边纵队会师,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渡过赤水及长征路上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不仅彰显了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更体现了毛泽东的智勇双全。正是凭借这份不畏艰难险阻的坚韧,毛泽东始终紧紧凝聚着红军力量,最终化解了当年险象环生的内外严峻形势。
三. 遵义会议关键时刻:毛泽东重新掌舵领导红军
1935年1月,红军抵达陕北地区后,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对中国革命事业的走向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会前,由于长征艰难,红军遭受重创,中央领导层内部矛盾激化。一股"左"的思潮抬头,要求加速城市革命。与此同时,博古、李德等"左"倾错误的主张日益严重,企图与毛泽东争夺党和红军的领导权。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周恩来力邀毛泽东重新掌握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权,并赞同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张。
遵义会议一开始,陈云等领导人强烈批评了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路线错误,并将矛头直指试图取而代之的张国焘。针锋相对的论战持续数日。
最终,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获得通过,博古等人被免职。与此同时,毛泽东正式被推举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重新掌握了党和军队的最高权力。
遵义会议的胜利,完全肯定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并确立了其领导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路线。这为今后的武装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后,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强调:"我们要团结全国同胞,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反对任何卖国贼,揭开民族革命战争的新局面。"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重新振作起来。一系列战役中,红军先后歼灭了数万national军阀和伪军,奇袭陕北,有力打击了敌人的"扫荡"企图。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这是在毛泽东领导下,共产党首次与国民党实力派发生武装冲突,也标志着随后的国共合作,以及中国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抗日战争胜利在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这场残酷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人和人民解放军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国共两党最初在战略方针上存在分歧。国民党坚持"先剿共后抗日",企图在抗战打响后,趁机一举消灭中国共产党。
为解决国共矛盾,毛泽东亲自前往延安机场,力邀蒋介石共赴前线视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蒋介石不仅拒绝了这一诚挚邀请,反而索性扣留了前来迎接的周恩来等人。
事实上,此前毛泽东曾多次呼吁国民党放下成见,携手抗日。可每每遭到蒋介石的无理拒绝和武力威胁。面对如此僵持局面,毛泽东斩钉截铁地说:"国共合作,是战争胜利的前提。不合作就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