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伢大富谈留学

作为一个华人占比超过75%的国家,新加坡的官方语言包括英语、中文、马来语和泰米尔语,充分体现了其多元文化和包容性。

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融合了马来语和方言,带有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成为语言学者热衷研究的对象。

而新加坡式华语也因地域、历史及政策的影响,发展出独特的表达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式华语”。

初来乍到的人可能难以理解其中的奥妙。这种语言既简洁又高效,常常一个字或词便可表达多个意思。

水 = 所有饮料

在新加坡的任何咖啡店,服务员通常会问:“要喝什么水?”对于不熟悉新加坡习惯的人来说,可能会回答:“有饮料吗?我不要水。”

在中国,水通常指白开水或矿泉水,但在新加坡,“水”泛指所有饮料。

无论是白开水、咖啡、茶、柠檬茶、罐装饮料,甚至是瓶装啤酒,统统可以称为“水”。新加坡的“水”字,堪称包罗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袋 = 所有一次性袋子

在超市结账时,常会听到:“要纸袋吗?一个五分。”这里的“纸袋”其实并不是字面上的纸袋,而是指塑料袋。

这一用法源于早年间,当时南洋一带流行使用牛皮纸袋,后来逐渐被塑料袋取代,但“纸袋”一词却沿用了下来。

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人们又重新开始使用真正的纸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的包的 = 堂食还是打包?

当你在咖啡店、食阁或小贩中心点餐时,摊贩常会问:“吃的包的?”

有时更简短:“吃?包?”这是对“在这里吃还是打包?”的高度浓缩表达。

不了解新式华语的人可能会感到疑惑,但对于新加坡人来说,这简短的四个字已经清晰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烧 = 很烫,请借过一下,让个路,谢谢!

在咖啡店里,服务员明明拿着一杯冰冷饮料,却高喊一个字:“烧!”,前面的顾客听到了会立马给他让路。这一幕在新加坡应该经常见到。

如果服务员手上的咖啡或菜肴是热腾腾的,他大声叫喊:“烧”,我们都还能理解。不过手里的是冷饮,嘴里却喊着“烧”,为啥?

尽管“烧”字本意是“烫”,在这里却用来传递“手上有东西,请借过”的意思。虽没有礼貌用语如“请”或“麻烦了”,但大家仍然会自觉让路。

这种简洁直接的表达方式,堪称新加坡中文的独特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娣 = 婶、姑、姨、阿姨,安哥=叔叔、伯伯、舅舅

受英文的影响,新加坡人对长辈和亲人的称呼都是统一的,没有大舅二叔三姨之分,一律称为安娣、安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 = 新鲜、肥美、质量好,好吃等一切好的形容词

在市场上,摊贩会说:“今天的鱼很美/蔬菜美/榴莲美。在新加坡“美”这个字可以形容万物。

比如如果问海鲜、蔬果和蛋类美不美,其实是在问:新不新鲜啊?问烧腊类如烧鸭美不美,问的则是:是不是新鲜出炉啊?是不是肥美多汁呢?外皮酥不酥脆啊?

至于榴莲,那就更讲究了。若是问猫山王美不美,是在问老板:果肉是不是一颗颗金黄饱满,肉质是不是干爽香气浓郁,吃起来甜中带苦有回甘有酒味吗?

“美”这个字在新加坡实在太博大精深了,一个字胜过了千言万语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式华语充满新加坡本土华族文化的色彩,是新加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承载了一代代新加坡人的情感。

虽然其中不少语法和词汇不符合标准华语的规范,但它的独特之处也让人不禁感叹新加坡人对语言的创造力与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