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知章籍贯的记载

贺知章的籍贯,五代《旧唐书》卷一九〇《贺知章传》中记载为“会稽永兴人”。《旧唐书》编成于五代后晋年间(公元954年),距离唐朝灭亡(公元908年)时间并不长,且其书主要根据唐代官修实录和国史旧本编纂,所以关于唐代大臣籍贯的记述应当是较为准确可信的。

宋代欧阳修主编的《新唐书》记载,贺知章为“越州永兴人”。

我国的大型综合工具书《辞海》中,在贺知章的条目中,列其为“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而绍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的《绍兴市志》对贺知章的介绍中,也是写明“贺知章,字季真,唐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争议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争议,也与萧山在历史上曾经数易其名有关。

萧山于西汉初正式置县,名为馀暨县,三国时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更名为永兴县(一度并入会稽县,后析出)。这个名字一直延续到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7年),将永兴县改名为萧山县。

其间,会稽(郡)也曾改为越州,后又恢复会稽郡名称,会稽郡下设会稽县。所以,史籍记载的“会稽永兴”或“越州永兴”,指的都是萧山。

那么,为什么有人说贺知章是“会稽人”或“会稽(今绍兴)人”,或“山阴人”呢?

首先要弄清,会稽的概念有大有小。在唐朝时,设有会稽郡,永兴(萧山)即是会稽郡下面的一个县,同时,会稽郡下面也有会稽县。所以,从大的概念来讲,说贺知章是会稽人也没错。就好比更大一层说,贺知章是浙江人,也是没有问题的。

萧山,从西汉初建县开始直到解放,在近2000年的历史中,无论称馀暨、永兴、萧山,都先后属于会稽郡、会稽国、越州、绍兴路、绍兴府、绍兴专区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说明的是,贺知章出生并度过少年生活的永兴县,隋唐时期曾一度被废黜县建制,而整个并入会稽县,直到唐凤仪二年(公元677年),才又从会稽县析出恢复永兴县建制。

有人说,贺知章是永兴县人,但又说他早年“迁居”到会稽,事实上,并不是他少年时“迁居”到会稽,而是当时永兴还没有恢复县的建制,后来永兴从会稽县析出复设,贺知章和其他原生、居住在原永兴旧地点人,才又成为永兴县人。

其次,历史上的萧山(馀暨、永兴)长期属于“会稽(郡)”,但这里的“会稽”并不完全等同于“今绍兴市”(如馀暨、萧山曾长期属会稽郡、绍兴府,而现在则分别属于宁波市和杭州市),更不等于“今绍兴县”。总之,“会稽”这个地域,历史上有很多变动,范围大小相差很大。所以,不能一见到“会稽”(或山阴)二字,就简单直接认为是“今绍兴”。

最后,贺知章与会稽城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会稽郡(越州)治所所在地(大体为今天的绍兴城区),贺知章不仅早年到过这里而且还是他告老还乡的归宿之处。他致仕后,其子贺曾,被诏赐任会稽郡司马,唐玄宗还赐给贺知章一座道观(千秋观),建在鉴湖之滨,贺知章就是在千秋观去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